新浪财经

山东强镇扩权试点效果不佳 县镇财权分配待深入

2011年06月20日 11:59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 (记者 曹进)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2010年8月开始,山东省在全省选择了10个镇进行省级强镇扩权试点。如今,强镇扩权的效果如何?这期间,又遇到了哪些难题?

  山东镇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十分迅猛,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山东省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乡镇已经接近30个,而在5年前,过百亿的特色产业镇不到5家。但相比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乡镇一级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国百强镇中山东只有两个,而且排名在后十位,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收入过两亿元,山东“千强镇”中的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

  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在强镇扩权试点的过程中问题还很多,比如试点方案上明确要求,配强试点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其中,试点镇党委书记一般由当地县(市)委常委担任,镇长一般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或副县级干部担任。但是,在实际中,有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并没有能够享受到副县级待遇。山东某市有一位负责人说,方案是这样,但上面一直没有批,况且位子现在来说也是很有限的,现在就是该做的事情要做好,其他的,现在只能是在等待。

  当然要等的不仅仅是位子,还有试点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山东西部某个试点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试点仅仅只停留在等待上面批复实施方案阶段。镇上的负责人说:“现在是光有个试点的称号,匹配的政策还没有下来。”

  山东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认为,从省内一些市的情况看,总体上对试点镇的支持力度不大,只是给了一些文件上的支持,但最终落实到镇里的情况并不乐观。

  在所有的强镇扩权方案中,考核就是指挥棒,这根指挥棒指向哪里重心就会偏向哪里。一位试点镇的负责人说, “考核内容有几十项,有单项排名,还有综合排名,很多都是一票否决。”这两年对民生的考核项目是多起来了,但考核民生最终还是要看上了多少项目,上项目就需要资金、土地,镇上现在大把的精力都放在跑项目、要钱上。考核的情况决定了升迁。对他们来说,实现从科级干部到副县级干部的变化,算好经济账、发展账,更要算好政治账,因为他们头顶上的乌纱帽毕竟是掌握在县级领导手里。

  秦庆武认为,现在扩权强镇关键问题就是县和镇之间这种权力分配和财力分成的问题,是县与镇的博弈,但考核的权力掌握在县里,所以说博弈的结果只能是镇服从于县。他还认为,现在来看,省级、市级应该明确规定权力边界、财力分成比例,以达到对强镇“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只有这样强镇才能真正获得发展的能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