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障房:快工也要出细活

2011年06月23日 11:42 来源:CCTV《今日观察》

  34%,这是日前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一个数字。根据统计,截至到今年的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达到了340万套,这是全年计划的34%,这个34%离今年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住房,还有660万套的距离。2011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保障房的建设还没有过半。那么今年1000万套保障住房的这个目标能不能够按时完成?各地保障房开工建设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张鸿共同评论。

  全年过半,保障房建设开工不足四成。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能否如期完成?缺资金、缺土地,保障房建设如何快马加鞭?

  临近年中,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度如何?6月11日,在石家庄召开的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透露,截至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据介绍,这一开工率高于去年同期,从绝对值看,前5个月开工340万套为历年来最高,然后由于开工率尚未过半,有关保障房建设进度太慢的质疑声不断。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三成的速度相对来说不算快,低于社会的预期。”

  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上海动迁房开工50%以上,经济适用房项目完成约25%;江苏省45万套的建设项目目前开工率已经超过四成;重庆已开工20.4万套,占年度保障房建设总量的41%;浙江省18.5万套保障房任务已完成33.2%。然而,压力之下,已有一些地方成绩突出,河北宣布截至5月底,全省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4万套,完成2011年工作目标的69.7%;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介绍,今年辽宁省计划新建各类保障房34.88万套,其中,已有近30万套全面开工建设,开工率八成多;湖北省住建厅厅长李德炳6月8日透露,截至5月底,湖北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为49.67%,进度比全国大部分省市要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总体看,各地区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设进度总体正常,但有的地方进展仍然较慢,目前仍有6个省区的开工率不足20%,必须进一步加快进度,丝毫不能有任何放松。

  姜伟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今年各地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任务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面开工。

  这意味着在未来不到150天的时间里,约7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要上演“生死时速”。

  张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执行都慢了  但力度并不小

  (《今日观察》评论员)

  按照规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慢了,按比例也慢了,因为规定一年是1000万套,340万套就是34%,这是一个全国平均数。一些政策的执行也慢了,比如5月10日,住建部就规定,20个工作日之内,要把保障房建设的进展项目等等都要公开,但是现在公开的也不多。如果算绝对数值,那么好像也不那么慢。因为340万是保障性住房的完成的数字,如果折算成平米,按照2010年的住宅面积来算,它占的比重并不轻。《新华社》报道显示,天津市2011年上半年新开工的保障性住房是394万平米,完成了全年的31.6%,虽然没达标,但是和2010年上半年的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264万平方米相比,它增幅是50%,力度还是挺大的,而且2011年上半年天津市新开工的整个的房地产市场住宅面积是316万。

  向松祚:今年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史无前例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今年保障房下达的任务可以称为史无前例,2010年的580万套没有完全完成,今年的1000万套从现在看起来,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了,因为要在11月份之前必须全部开工,现在离11月只有5个月了。从目前的报告来看,“任务过半”的有三个省,分别是辽宁完成了80%;河北完成了70%;湖北完成了50%。完成的比较好的有重庆40%、江苏40%、浙江33%、青海和上海25%、广东20%,还有6个省市不足20%。从这个角度看,任务非常艰巨。

  现在离下半年还有5个月的时间,5个月时间要开工660万套,也就是至少要加2倍的速度来进行建设,才可能完成。据有些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专家表示,本来房地产建设的开工,四个季度的分布大体上是一季度10%,二季度20%,三季度30%,四季度40%,是递增的,这里面有报批的原因,有气侯的原因。比如1季度的天气比较冷,不适合开工,所以这也是有希望可以完成的。因为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来说,过去的这6个月基本上算是一个淡季。到11月底,这660万套能不能开工?核心是在后面的两个季度,也就是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最为关键,必须快马加鞭才能完成。

  岳宏:保障房资金缺口较大  融资非常困难

  (青海省住建厅副厅长)

  2010年,我们整个基础设施配套资金这一块的缺口就有几个亿的资金,融资也非常难,银行放贷现在也很谨慎,我们现在有一些融资平台,但融资也是非常困难。

  张鸿:1000万套是一个硬指标  必须得完成

  (《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果地方政府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他一般会说是因为缺钱。按照逻辑来说,地方政府好像是收入减少了,因为经过房地产调控,土地的拍卖价格不可能再一个一个的“天价”了。所以土地出让金在减少,而我们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按照土地出让金净利的10%来建廉租房,可是收入减少了,那么10%也就缩水了。比如今年1到5月份,北京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就下滑了84%,上海下滑了44%,所以当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的时候,那么地方政府当然有理由说,投入到保障房建设的钱也就会减少。

  还有就是企业,企业本身在保障房建设中的获利就很少,我们规定它3%的利润,那么除了企业可能会偷工减料以外,积极性肯定也就会有所减少,而且现在整个的融资环境,开发商的贷款难度也在增加。比如2010年,建保障性住房,开发商的贷款基本上能拿到基准利率,甚至还能有所下浮。现在根本拿不到基准利率,甚至还要上浮,所以企业的成本也会增加,所以单纯从资金的逻辑上来说,好像它们都是有理由的,但是不管理由是什么,既然我们规定了1000万套的任务,那么就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这是一个硬指标,必须得完成。

  向松祚: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  “差钱”会影响保障房的进度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保障房建设的未来来讲,“差钱”可能会成为一个影响保障房顺利建设的最主要的因素。比如1000万套是1.3万个亿,中央在年初确定这个工程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清楚,中央、省、市、县,就是各级政府拿5000个亿,另外8000个亿将通过社会渠道来筹措。现在根据各地的报道,阻碍保障房建设的主要是钱,不仅是中西部缺钱,比如青海、四川,现在广东也说缺钱,这是非常怪异的事情,广东怎么会缺钱?现在保障房建设在各级地方政府里,是不是真正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的地位? 

  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保障房工作会议上已经表明,中央政府准备再加大对地方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年初中央表示在5000个亿里面,中央政府会拿1000到1200亿,现在具体拿多少,增加多少不知道。

  现在难的是地方的配套和需要社会解决的大多数资金。比如说地方配套,2010年很多卖地卖到2.7万个亿,按照中央的要求至少拿出10%,就是2700个亿,问题是现在其实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拿够。另外的8000个亿难度更大,因为8000个亿就是两条路,一个是找银行贷款,一个是发债。现在银行贷款已经非常困难了,流动性一直在收缩,而且保障房的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报率又低,银行是不愿意贷款的,而且银行一再讲,不要把保障房的资金全部压在银行身上。那么剩下的就是发债,发债是发企业债?还是发地方政府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能发债,现在企业发债很多要审批。所以如果中央到地方政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差钱”会影响保障房的进度。

  “快工”也要出“细活”,千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如何能够既保数量也保证质量?

  近来,保障房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6月8日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一上来就拿出了前一天的《人民日报》,其中名为“部分保障房质量存隐患”的文章,报道了广西住建厅督察组在抽查中发现,部分保障房质量存在隐患,并且仍有工程项目使用违规的“瘦身钢筋”以次充好,验收疏忽大意等问题。

  郭允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希望各位如果对这篇文章没看的话,一定要认真看一看,一定要吸取他们的教训。

  保障房的质量问题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广西抽查出的质量问题并非偶然。2010年,北京的“明月湾”保障房因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被责令推倒六度重建。紧接着,青海省最大的拆迁移民安置工程由国家招标,江苏省数家特级和一级建设企业承建的“康川新城”又成为最新版本的“楼脆脆”,阳台栏板等多个项目强度不足,部分楼层被要求拆除重建。这些质量问题的接连曝光加重了公众对保障房质量的担忧。

  姜伟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保障性住房这项好事,真正做好,好事做好不容易。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6月11日在石家庄出席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时强调,“要确保建设质量实行保障房建设问责制度,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在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

  向松祚:各级地方政府要确保保障房建设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现在对保障房的每个环节都在担心,担心是不是能按时开工?担心是不是能够按时竣工?担心是不是能公平公正的分配?但是从长远来讲,大家最关心的是保障房的质量是不是让人能够放心?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保障房建设基本上是委托很多私营的房地产企业去建设,那么面对商品房市场的高额利润,而保障房建设的利润非常低,那么这样会不会迫使企业偷工减料,甚至是完全“乱搞”?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要考虑一个新的机制,通过这种新的机制斩断这种利益的驱动,确保保障房的建设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张鸿:必须要解决保障房建设的质量问题、数据的真实问题、分配机制的透明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建筑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保障性住房所独有,商品房市场也会有 “楼脆脆”、“楼倒倒”等等。保障性住房既然是安居保障的房子,就应该能够保障大家住,让大家安心地住,这是一个硬的质量。还有一个是软的质量,就是数量的真实。比如河南、江苏等地为了完成任务,就把老师或者是职工的宿舍算作保障房。这相当于去年底很多城市因为要政绩考评了,就拉闸限电,但这就和我们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再有一个就是分配的质量,这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的分配机制的透明。解决这三个问题,比达到1000万的这个数字要重要得多。

  徐滇庆:廉租房建设是政府行为  企业来搞廉租房建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让企业来搞廉租房建设,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的。廉租房本身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所以不属于市场范围,它是政府行为,政府应该从公共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中拿出足够多的钱来关照民众的生活。

  曹建海:通过土地税费的减免使保障房建设成为一个好的营业项目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通过土地税费的减免使它成为一个好的营业项目,这样可能会有很多企业能够进来,特别适合于一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进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拥有正常利润,长期的一个投资模式。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但是前提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买这样的房子,全部要纳入到保障房的信息平台当中,符合条件的才能购买这种集资房。

  向松祚:中国的保障房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  要深入总结经验形成整套的配套政策

  (《今日观察》评论员)

  坦率地讲,现在中国整个保障房的建设仍然处在一个摸索阶段。我们从土地、资金、到分配、到管理、到责任的追究,现在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系统的政策。我们必须要深入总结经验,形成一整套的配套政策,确保保障房的“民生”工程能够做得又好、又及时。

  张鸿: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进展应公开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来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是我们应该先从最低的要求做起,就是公开。因为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应该是能查到每个城市所有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项目的进展,然后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到底归属于哪儿?但是现在到很多地方政府、住建委或者住建厅的网站上去查,详细的信息很少。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