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14:53 来源:北京商报
原本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国内乳业市场,却因为业内人士一句“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低”的表态再次掀起波澜,其中关于巴氏奶企业的后续发展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曾经是乳业主力产品的巴氏奶,如今每况愈下。乳业新标准的实施对常温奶阵营则更为有利。业界普遍认为,这对巴氏奶的复兴计划无疑是一大打击。
新国标不利于巴氏奶发展
日前,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在2011南方巴氏奶发展论坛暨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巴氏奶在液态奶中所占的份额连20%都不到,境况惨淡。巴氏奶失守老城池已10年整。虽然有‘挺鲜派’的呐喊,但重现昔日辉煌仍不见有多大起色,前景与转机渺茫。”
去年6月,我国开始实施《乳品安全标准》。在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原奶细菌总数允许最大值从旧版的每毫升50万个调整为200万个,是欧盟、美国标准10万个的20倍,蛋白质含量也从2.95g/100g降低到2.80g/100g。王丁棉是这一新标准的反对派,自标准公布伊始即坚决提出异议。据了解,标准降低后,一些以经营常温奶为主的大企业可收购更多原奶,从而有足够资源占有市场;而对奶源质量要求较高的巴氏奶所需的优质奶源则相对减少。正是这种变化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关注。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称,相较高温杀菌技术下的常温奶,巴氏杀菌奶对原奶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优质奶源的需求较大。新国标中菌落总数、蛋白含量等指标的降低不利于推动上游奶源整体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质奶源供应量的增长,不利于巴氏奶企业的大力拓展。另外,由于巴氏奶在生产、储藏、运输过程中耗费均比较高,可能导致原本薄利的巴氏奶企业成本压力加剧,利润更加微薄。
巴氏奶曾有辉煌历史
资料显示,牛奶巴氏消毒法由法国人于1865年发明,以新鲜牛奶为原料,采用72-85摄氏度低温杀菌加工,所以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和口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很新鲜但是保质期时间较短。
业内人士介绍,巴氏奶已在全球的奶品消费市场中风靡数千年,至今仍然是全球95%以上的国家牛奶消费的主导产品。巴氏奶在国内奶产品市场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随着中国奶产品多元时代的到来,巴氏奶遭到其他奶产品的围攻。
2000年以前,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为8:2,但是现在这个比例却出现了乾坤大挪移,成为2:8。近七八年来,巴氏奶的发展速度是液态奶中最为缓慢的一个,市场增速只有2%-3%,而常温奶、酸奶和含乳饮料增幅均超过15%。
此外,刚刚过去的乳企换证风波中惨遭淘汰的乳制品企业中,除了100多家奶粉企业和几家常温奶企业,剩下的数百家企业都是做巴氏奶的。
巴氏奶出路令人深思
周思然认为,目前,巴氏奶概念在我国消费者中越来越淡薄,产品逐渐失去市场认可度,再加上冷链运输成本高、储藏不便、货架期短等因素,巴氏奶企业在我国的发展陷入困局。
三聚氰胺风波爆发之后,四川新希望乳业曾推出“打造中国鲜奶第一品牌”的巴氏奶复兴计划,但随着其总策划人、新希望乳业执行总裁李成云的离职而不了了之。全国最大的巴氏奶企业光明乳业,也开始把“做强常温”作为近期的主要发展任务,使得巴氏奶重筑辉煌的信心也越来越没有底气。
同时,另一方面,常温奶巨头对于巴氏奶领域的涉足也值得传统巴氏奶阵营的警惕。全国乳品加工巨头蒙牛,三四年前就已在上海的酒店渠道推出巴氏奶;与蒙牛有血缘关系的现代牧业在去年也已开始生产巴氏奶并在内蒙古和北京等地区城市上架销售。
周思然表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冷链建设规模的扩大,不管是城市型乳企还是基地型乳企,都将加大对巴氏奶的投入,巴氏奶产业未来有扩大发展的机会。但是受巴氏奶终端售价略高、地域限制较大等因素影响,巴氏奶的发展周期仍然较长,对企业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实力是较大的考验。
她建议说,巴氏奶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可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在开拓巴氏奶市场的同时,可积极向花色奶、乳饮料等乳制品相关行业延伸,实现相关子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王丁棉则表示,振兴巴氏奶首先要做好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奶源的质量与安全标准,不能与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相差太悬殊。“台湾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例如给巴氏奶统一贴上牛头型的鲜奶标识、执行巴氏奶售价高于常温奶产品价格的做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商报记者 李冰/文 田艺/漫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