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11:02 来源:长江商报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水污染状况怎样?能否确保“南水北调”的饮用水安全?6月29日至7月1日,记者随“2011年湖北环保世纪行采访团” 赴十堰、襄阳、潜江等地探访了汉江流域。
十堰流域
百亿投资让“黑水”变清
在被称为“小太平洋”的丹江口水库深处,水面浩大,清澈透明。岸边一位船工正仰着脖子喝刚打上来的库水。
“要是在几年前,这里的水还是黑的。”一位当村民说,过去的水面经常可以看见一块块黑色的区域。前几年,渔业在当地大发展,不断有人在库区投饵和增大天然网箱养殖面积。再加上周边许多渔民网拦库湾养鱼、投饵成鱼网箱和鱼种网箱等,养殖的鱼所排出的大量粪便及投饵散失的饵料,让水体变黑。
对此,十堰市环环保局实施碧水工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整治,对饮用水保护区及其上游区域进行全面清查,清除应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网箱养殖设施,还关闭多个矿石违规开采点及选矿厂。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先后曾投资100多亿用于水污染防治,下大力抓黄姜、造纸、小水泥、小电镀和城市污水等五个项目。先后关停了130多家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整治800多个排污口,拒批近160个有污染的大小拟建项目。目前丹江口水库的水打上来就能喝。
十堰市还表示将完成12座十堰市污水处理厂最后两个的修建工作,并将启动各县市主要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管网建设,加强汉江、丹江口水库的保护工作,对不合规定的排污口进行调整处理。
襄阳流域
人工鱼道让汉江不成“死江”
受南水北调的影响,一度襄阳流域的汉江段径流量减小,导致水位降低,襄阳段的汉江鱼类生存环境面临挑战,汉江鱼的种类逐渐减少。“水位这么低,鱼怎么还会来这里产卵呢?”襄阳人民担忧,汉江襄阳段流域会不会成为“死江”?
2010年试运行的崔家营航电枢纽站改善了因南水北调导致汉江径流量减少对襄阳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为了减少汉江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枢纽站首创了国内航电站枢纽生态环保工程——鱼道,为汉江漂流性卵鱼类的溯河产卵、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的上下洄游开辟了绿色通道,起到了保护库区鱼类数量的作用。还建设了汉江鱼类增殖站,通过对坝下、坝上生物增值放的放养的方式,维持物种的种群数量。
“我们要以绿色能源为支撑,打造‘以电促航’的绿色航运示范基地。”汉江崔家营水利枢纽管委会的童奇峰处长介绍,将利用枢纽站坝区左岸河滩用地和120公顷水域,打造湿地岛屿和景观,营造汉江原生态环境,利用良好的环境吸引鱼类和鸟类来此繁衍,形成“人水和谐”氛围。
襄阳市13家重点污染企业日前全部关停或搬迁。同时,市环保部门还对38家企业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对数百家“五小”企业进行了关闭。
潜江流域
严禁企业对汉江排污
建立污染源监控中心,督促、监测不达标的企业禁止向汉江排放污水。潜江市政府下死任务对污染汉江说“不”。
“生产设备5年没有大修,设备千疮百孔,管道锈迹斑斑,没有治污措施,污染极其严重,一度停产半年之久。”这是过去人们对潜江金华润化肥厂的印象。现在,该厂以“环保是最长远的效益”的经营理念,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化肥生产系统节水改造,尿素生产系统节能改造等项目进行技术升级,使废水得到澄清,最后由清水泵将澄清降温后的水送回工段循环使用。
潜江市有数家化工、造纸企业,过去因为没有治污设施,排放的废水成为汉江潜江段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整顿污水排放问题,潜江市关闭了污染企业18家,并对全市19家企业分别下达了污染源限期治理通知书,要求企业在限期内完成治污任务,实现达标排放。
同时潜江市建立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将督促该市13家国控、省控和市控的重点企业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监测不达标的企业将禁止向汉江排放污水,这样保证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以及重点企业治污工程的正常稳定运作。
本报实习记者 王凯 通讯员 王振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