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行称通胀压力仍处于高位

2011年07月05日 06: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央行称通胀压力仍处于高位
央行称通胀压力仍处于高位

  本报讯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正向宏观调控预定的方向发展,但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管理流动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要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央行不久前发布的《2011年第2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35.6%,较上季降低3.8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对下季货币政策,33.1%的银行家预期将保持现有适度水平,较上季上升1个百分点;65.5%预期“趋紧”,较上季下降0.6个百分点;1.4%预期“趋松”,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对下季利率水平,68.2%的银行家认为将继续“上升”,较上季下降5.3个百分点;31.6%预期与本季“持平”,较上季增加5.2个百分点;0.2%预期“下降”。

  昨天,央行营管部发布《北京市2011年第二季度1400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本季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18.1,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2.8点和1.1点,比2010年第四季度调查最低值18,仅高出0.1点,是调查以来的次低值。其中,六成以上居民(64.3%)认为当前物价水平“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上升4.5个百分点;认为当前物价“可以接受”的居民比例为35.3%,较上季下降3.2个百分点。

  居民物价预期指数为74.8,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4点和1.5点,同时将2008年第三季度72.1的历史峰值再拉高2.7点。其中,51.9%的居民认为未来3个月物价“将上升”,35.9%的居民认为物价“基本不变”,5.6%的居民认为物价“将下降”,还有6.6%的居民表示“看不准”。

  58.7%的银行家认为房价将维持稳定

  本报讯 (记者 程婕)昨天,央行营管部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北京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综合分析。调查显示,企业家、银行家对下季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增强,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明显放缓,58.7%的银行家认为房价将维持稳定。

  据悉,第二季度,分别有75%的企业家和50.7%的银行家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常”,该比例较上季分别提升2个、16个百分点。对下季经济形势的预期,分别有17%的企业家和13.3%的银行家预期下季宏观经济“趋冷”,超出本季判断“偏冷”的占比4个和6.7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原材料购进价格预期指数、生产资料综合价格预期指数分别为48、47,较本季判断回落6点、3点。银行家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房地产价格的预期指数分别为80、81.3、46.7,较上季降低6.7点、9.3点、15.3点。看涨下季房价的银行家比例低于看跌的比例,调查显示,17.3%的银行家看涨,较上季下降20个百分点;24%的银行家看跌,较上季上升10.7个百分点;58.7%的银行家认为房价将维持稳定。

  企业贷款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较上季分别降低4点和7点,跌至-29和-31,其中分别有30%、32%的企业家判断和预期获得银行贷款“偏严”,较上季分别上升4个、6个百分点。调查同时显示,借款利率指数为-39,在连续4个季度下跌后,本季与上季持平,仍为近3年来的较低水平;借款利率预期指数较上季下跌1点至-41,已连跌5季,借款利率和预期指数的走低表明企业对借款利率走高的感受也愈加强烈。

  57.3%的银行家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偏紧”,较上季上升6.7个百分点。对于下季,预期货币政策将继续“趋紧”的银行家比例高达64%,30.7%的银行家预期利率“将与本季持平”,较上季上升13.4个百分点,68%的银行家预计利率仍“将上升”,较上季下降14.7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反映企业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程度的产品市场需求指数较上季降低6点,至15,结束了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攀高态势。从出口订单和国内订货情况看,企业出口订单指数较上季提高6点,升至-10,而国内订货指数从正值区间跌至-5的负值区间,较上季降低7点。

  本季银行贷款需求明显下降,总体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为70.7,较上季降低7.3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较上季降低4.7点,跌至64;分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快速回落7.3点,至68.7。

  北京居民投资意愿回升消费意愿减弱

  本报讯 (记者 程婕)昨天,央行营管部发布《北京市2011年第二季度1400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有所下降,对物价上涨预期居高不下。同时居民投资、储蓄意愿回升,消费意愿有所减弱。

  调查显示,本季居民投资意愿略有回升。认为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投资”最合算的居民比例为43.2%,较上季上升0.2个百分点。从投资选择上看,认为投资“债券”最合算的居民比例为17.5%,较上季上升3.7个百分点,增幅居首;认为投资“基金和理财产品”最合算的居民比例为34.8%,位居投资选择之首,较上季上升0.2个百分点;同时,居民对股票的投资热情继续回落,认为投资“股票”最合算的居民比例为20.8%,较上季下降1.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减弱。21.1%的居民认为当前“更多消费”最合算,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从未来消费选择看,41.3%的居民选择未来3个月“准备旅游”,较上季上升11.9个百分点,并创下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同时,选择“准备购车”的居民比例为12.5%,较上季上升2.5个百分点,但该比例为调查以来的次低。

  居民储蓄意愿有所增强。认为当前“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比例为35.7%,较上季上升0.2个百分点。从储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看,居民消费驱动型储蓄动机有所增强,24.3%的居民选择储蓄用于“大额消费”,较上季上升4.2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投资需求型储蓄动机也有所增强,选择储蓄用于“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的居民比例为38.1%,较上季上升0.8个百分点。

  本季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53.1,较上季降低5.5点。其中,认为家庭月收入较上季“增加”的居民比例为20.2%,较上季下降5.7个百分点;认为较上季“减少”的居民比例为14%,较上季上升5.2个百分点。

  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3.4,较上季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认为“未来3个月预计家庭月收入将增加”的居民比例为18.2%,较上季上升2.9个百分点;认为“收入将减少”的居民比例为12%,比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而且居民对未来物价、经济形势及就业形势越乐观,其未来增收信心越强。

  ■本版供图/CFP

  相关新闻

  猪肉价格拉高CPI

  专家预测6月CPI可能达6.2%

  本报讯 (记者 陈筱红)尽管官方统计的6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要在本月中旬才会公布,但是已经有机构开始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等经济数据来预测6月份的经济走势。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下旬,猪肉价格继续强劲上涨,鱼类价格也续涨,鸡蛋价格继续回落,水果价格也继续大幅回落;但多数蔬菜价格出现较大反弹。

  统计数字显示,与6月中旬相比,猪肉后腿肉价格进一步上涨5.3%至每千克30.58元,五花猪肉涨5.4%至每千克29.72元;其余主要食品价格中,牛肉、羊肉与禽类价格继续小幅上涨,粮食、豆制品、奶类与主要植物油价格基本平稳,涨跌幅均在1%以内。对此,业内分析人士预计,由于翘尾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大,猪肉等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成为拉高CPI的新因素,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达6.2%,并再创年内新高。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较为明显,在CPI拐点未被确认前,宏观调控重点仍将集中在稳定物价总水平上。

  6月国内非制造业

  PMI连续回落

  建筑业各项指数居首位

  本报讯 (记者 陈筱红)昨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数。数据显示,在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变化的商务活动指数为57.0%,比上月回落4.9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环比回落,与前月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相比,回落速度明显加快。分析人士指出,本次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采购活动在放缓,但目前的指数水平仍说明中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6月新订单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65.6%,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48.5%;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61.6%,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67.1%;从业人员指数为54.2%,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63.7%,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51.7%;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7.8%,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72.7%,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65.4%。

  分行业看,建筑业在新订单、中间投入价格、从业人员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均处于各行业首位;消费服务业则在新订单、从业人员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方面处于各行业末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推进,带动了房屋及土木工程建筑业高位攀升;制造业活动的放缓则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出现回调,同时,消费淡季引致零售业和餐饮业等行业增长高位放缓。

  资料显示,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由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10项扩散指数构成。一般来说,如果该指数达到50%以上,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总体上升或增长;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下降或回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