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22:4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丽华 林晓 北京报道
7月6日晚,央行终于宣布加息。《人民日报》随即将其解读为,选择在看清物价形势后再加息,说明央行的慎重态度及6、7月份通胀压力仍将处于高位。
第二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包括CPI、PPI在内的数据提前到每月9日发布,不难看出,也许决定加息之时宏观调控决策者们已经看到了6月份的数据,通胀高企之下,加息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
此前大多数市场人士预计,此轮物价上涨将在6、7月份见顶,因此不少市场人士将此次加息看做本轮货币紧缩的最后一次加息。
尽管经济开始下行,但是许多人士认为下半年物价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滞胀的担忧也不是杞人忧天。宏观政策将可能进入观察期,某些政策将不得不做一些调整。
“下半年宏观政策要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如在控制劳动力成本、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更有作为。”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在一个内部论坛上这样预测。
高层调研后的选择
每每在宏观经济出现重大转机或者要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候,我们都发现高层会经历一轮基层调研,这次加息之前也不例外。
7月3日11时左右,在辽宁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本溪市长江农贸市场,与顾客们聊收入、谈物价,他向摊主们询问粮食、蔬菜、肉类等价格变化情况。
显然推高CPI的猪肉价格是总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考察中温家宝了解了储备肉投放和销售情况。
在总理考察的市场内,开设了国家储备肉销售柜台,储备猪肉每斤15元,比鲜肉价格便宜四五元钱,而此时全国各地的不少地区,猪肉上涨到了每斤20元的历史高位。
作为在国人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消费品,带动CPI上涨1%,猪肉在CPI的篮子里占据着较大的比重,5月猪肉价格上涨40%,是新增的最大涨价因素。
“猪周期”压力之下,尽管前期货币紧缩政策造成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已经引起决策层关注,通胀仍是头号敌人。
考察中温家宝表示,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很显然,高层调研所看到的严峻的物价形势以及对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所产生的威胁,是这次加息抉择的重要因素。
定向宽松
每次加息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因为加息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宏观经济开始放缓的脚步声。
事实上,前期货币政策紧缩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6月PMI中的购进价格指数连续第4个月下降。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低于去年四季度的9.8%,环比年化增长从9.6%降低到8.4%;近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从3月的14.8%下降到5月的13.3%。
这将意味着货币政策如果拿捏不准确,将可能出现前期很多人担心的“超调”局面,所以很多人是反对加息的。
浙江南部气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永东就非常不欢迎。7月7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之后,大多数企业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即使能够拿到贷款的企业,资金成本也已经达到百分之十三到十四的高位。银行利率走高之后,民间借贷成本增加更高。“目前当地不少企业主经营实业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企业主经营企业无异于替银行打工。”屠永东告诉记者。
更不欢迎加息的恐怕还不是屠永东在内的民营企业主,一位地方政府的官员告诉记者,加息对名下有大量贷款的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影响更大。
由于在现有的体制下,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能更容易地拿到贷款,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之下,这种优势更加明显。一旦加息这些贷款主体将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
尤其是由于房地产调控导致地方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这直接造成了地方政府财经资金的紧张,而地方政府又是保障房建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在诸多困难之下,尽管中央在货币政策方面依然选择了紧缩的手段,但在重点领域仍然采取了一定的宽松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1日至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考察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乎就业增长、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而对于保障房的资金来源,相关部门已经为其融资开了一个口子,那就是允许地方发行企业债,为保障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由于审计署已经摸清了债务规模的地方融资平台,高层也为其找到了纾解的路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这项举措,其实也是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紧缩政策的进一步出台,相关定向宽松的政策可能还会进一步出台,比如针对三农等基础性行业的政策。
政策变奏
这次是否是最后一次加息,取决于下一步物价的走势。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6月25日表示,受翘尾因素影响,预计6月份CPI将高于5月份,通胀将于三季度开始回稳,到四季度会明显回落。
除翘尾因素外,最近国际市场上油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温和,外部通胀诱因缓解也将减轻CPI上升的压力。
申银万国证券高级分析师李慧勇分析认为,由于预计下半年通胀将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我们认为尽管目前仍然呈现负利率状态,但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年内加息接近尾声。
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明确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也表明国家开始考虑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也预示着下半年紧缩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将放慢。
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分析:“若7月CPI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回落,我们预计此次升息可能就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但若7月CPI仍居于高位,甚至比6月的高,8月有可能再度加息。”
大多数机构目前都持有以上判断,但是也有研究人士认为下半年物价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王晋斌教授对下半年的物价预期是“前高后不低”,他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食品、大宗商品价格、相对宽松的流动性和电价改革、“刘易斯拐点”、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加上翘尾因素,2011年通胀将呈现的态势,通胀因素将中期化。
宋立分析说,后半年,除了食品等新涨价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是上涨的,所以即使物价在下半年回落一点,也仍将在高位运行。
“目前的经济增长肯定在潜在水平以下,所以目前宏观政策需要观察,是不是要放松?紧缩的必要性似乎不高了。”他分析认为,目前劳动力价格上涨,供给因素冲击经济,这样政策目标分化,物价向上,经济向下,所以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调整,比如可以不对称地运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