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行再加息 小企业选择货币从紧下的机会

2011年07月11日 09: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7日,央行出人意料地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自此,今年来央行已经通过连续6次提准、3次加息,以及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应对连番上涨的CPI。与此同时,宏调半年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其亦引发了银行高息揽储的乱象,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而控通胀与保增长之间如何平衡,货币是否“超调”也引发了各界的争议。但不妨从另一方面看,“十二五”开局之年,货币政策的从紧,对于当前金融机构和体制的改革,以及企业的转型提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助推器。

  对金融机构而言,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信贷增长、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发展盈利模式,但今年随着央行不断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可贷资金的规模在不断缩小,“吃息差”的模式受到了挑战,这就必须加快调整和转变。早在年初时,就有专家提出,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和资产质量的优化,以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而更长远地看,货币从紧的当下,也为各界在如何拓宽融资渠道上提出了思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今年初央行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强调的就是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这意味着,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将发生变化,直接融资规模及所占比重会逐渐增加,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等举措的出台,也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具体来看,在间接融资环节上,除了大型商业银行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小型金融机构,鼓励以民间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覆盖的融资渠道;而在直接融资环节上,应该大力发挥和完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在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地下金融公开化、规范化,鼓励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融资,积极探索试点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不断扩大小型微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近期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就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还首次提到要关注民间信贷市场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信贷紧缩导致的“钱荒”已经威胁到它们的生存。但记者在采访中小企业时也发现,呈现出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因为贷不到款,只好转向高息的民间信贷,财务压力非常大;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因为有着良好的信用,企业在融资上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反而还找准机会适度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竞争激烈的行业,依靠的低成本、低劳动力优势,但在当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种经营模式的风险很大,而这也往往成为银行“惜贷”的借口。因此,“钱荒”的出现,从一种积极的角度看,更多的是倒逼企业的转型,通过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自身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占据着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它们的转型升级,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报记者 石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