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日本辐射牛风波挑战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2011年07月21日 09:23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文   

  随着福岛产“辐射牛”经流通领域扩散至日本全国各地乃至消费者的餐桌,日本国产牛肉消费市场面临自疯牛病风波以来的最大危机。“辐射牛”问题显示,核泄漏的广泛程度和潜在危害可能超出此前日本政府公开承认的范围,也给日本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提出新挑战。

  日本共同社的消息说,截至7月17日,已有143头涉嫌放射性铯含量超标的福岛牛进入流通市场。这些牛的肉已流散至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37个都道府县,其中大多数牛肉已通过超市、餐饮店等渠道,被消费者食用。

  据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和福岛县方面的调查,“辐射牛”的主要成因是福岛县的一些农户用田间采集的水稻秸秆喂牛。水稻秸秆并非牛的主食,主要用于增加肉质的肥美程度。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秸秆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郡山市一家农场的水稻秸秆饲料中测出的铯放射性活度高达每公斤50万贝克勒尔,是日本政府规定的暂定安全标准上限的上千倍。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尽管上述地区露天堆放的水稻秸秆含高放射性物质,但这些地区均不在日本政府划定的警戒区或计划疏散区内,而是位于距福岛第一核电站60公里至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辐射牛”的出现使福岛人和许多日本人自核事故以来怀有的隐忧——核污染的扩散和“热点”问题再次浮现。所谓“热点”,是指在日本政府划定的核污染区外,因地形、风向、降雨等形成的点状分布高污染区,尤以福岛县内最为严重。按照一些核辐射专家的看法,在距离核泄漏电站80公里的福岛市内,一些区域的辐射量甚至超过切尔诺贝利事件中的强制疏散标准。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内,也不断测出“热点”。如千叶县柏市、东京都葛饰区等地,其测出的累积辐射水平超过每年1毫希沃特。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在核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指南中建议,核事故平息后可接受的安全辐射量下限是每年1毫希沃特。此前,日本静冈县的部分茶叶产区发现放射性铯超标的茶叶,也与“热点”的形成有关。

  专家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污染主要以半衰期长的放射性铯为主,其中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一些数量相对较少的铯同位素的半衰期则更长。这意味着日本境内的“热点”可能长期得不到“冷却”,对食品安全和居民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辐射牛”风波还暴露出日本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漏洞。一是牛肉检测程序问题,日本农林水产省此前只要求在出栏前对福岛牛的体表进行核辐射检测,而“辐射牛”当时全部过关,直到后来抽查牛肉时,才发现严重的牛体内辐射问题。二是在牛饲料处理问题上,农林水产省曾于3月19日向各地下发通知,要求农户只能使用核事故前收获的室内储存饲料喂牛,但这一通知并未把作为辅料的水稻秸秆包括在内。三是在防范措施方面,过于依赖农户自行申报,比如最先曝出“辐射牛”问题的南相马市农户后来承认,该农户没有在牛出栏前如实填写喂食水稻秸秆和水的情况。

  “辐射牛”给日本牛肉消费市场带来重创。东京的一些商场和超市开始停售日本国产牛肉,许多消费者转而购买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口牛肉。各地烤肉店、主营牛肉饭的餐饮店等也饱受影响,食客明显见少。在横滨,一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在伙食中不再提供牛肉。

  日本相关监管部门和福岛县正全力追查“辐射牛”的流向和消费情况。根据规定,日本每头牛都有一个特定号码,可顺藤摸瓜掌握每一个流通环节。政府原子能灾害对策本部也有望于19日下达针对福岛牛的出栏禁令。不过,由于在政府下达禁令前,已有上千头福岛牛进入市场,其中很多牛的肉已被食用,逐一排查非常困难。此外,检测出栏肉牛的体内核辐射水平费时费力,如果发起大规模检测,相关仪器和人手都难免捉襟见肘。

  日本《朝日新闻》16日在一篇社论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日本可能持续面对食品核辐射污染问题,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可能被污染的是什么产品。如何确保受放射性污染的其他食品不再进入流通环节,将是日本政府需长期认真应对的难题。《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