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10:19 来源:法制日报
待遇不平等造成流动人口心理不平衡城市归属感缺乏易引发违法犯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种迁移有力支持了城市发展,使流动人口逐步演变为城市新的组成部分。但与流动人口生活、发展相关的管理、服务措施的缺位,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产生。
如何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成为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查
本报记者赵丽
本报实习生朱婷
经纬学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芦村,是专门供居住在芦村及附近的农民工子弟就读的学校,因为放暑假的缘故,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只有几个不听家里管教留恋网吧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这里,由几名留守在学校的老师监督做功课。
“今年春节过后,拆迁的条幅就挂了起来,学校马上也要被拆迁,所以很多孩子已经跟随家里人‘迁徙’到别处去了。”经纬学校里一名留守老师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芦村,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的流动人口生活状况、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可以看作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
“封村”管理效果几何
房屋连接成片,勾勒出芦村丁字形的整体轮廓。在“鼎盛”时期,芦村200多亩土地上居住着600多名本地人和近7000多名流动人口。据村干部介绍,这7000多名流动人口,多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的打工人群,他们因原租住地被拆迁而迁徙至此。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涌入大量外来人口,给芦村的基础设施带来超负荷的挑战。芦村主管环境整治工作的副书记高才茂说,以前村里1口井、1个变压器、1个垃圾车就足够用了,现在的需求翻了10倍。
一年前,为改善流动人口聚居地的治安状况,也为探索一条新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芦村曾是北京警方试点推行村庄社区化管理的第二区——昌平区第一阶段首批44个社区化管理的村庄之一。
“在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后,我们给芦村的本地人员、流动人口都办了出入证,包括车辆进入也需要有车辆出入证,由协警进行检查。我们还在村庄的两个出入口建了两个铁质的拱形大门,可以说村庄的管理比以前规范很多。”由于芦村正在准备拆迁事宜,村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边繁忙地盖章,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实行社区化管理后,最大的实处就是村里的治安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对于封闭式社区化管理这一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封闭管理有一定的效果,但最好的办法应当是“疏”。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要建立流动人口状况的监测机制,由政府部门出面,建立各种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让更多的流动人口获得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二代”问题曝归属感缺失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农民工二代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出生、长大,现在让他们回农村可能已经不适应了。但是,这些孩子虽然出生和成长在城市中,却没有能很好地融入城市,这些孩子即使不是在夹缝中生存也是在隔离城市的状态中生存,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马怀德说。
“农民工的孩子流动性很大,主要与他们父母工作的流动性有很大关系。”经纬学校的老师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比如说,一个孩子的父母近段时间在芦村附近有份工作,孩子可能就会在我们这里上学;如果不久后家长的工作换了,这个孩子可能就会随着父母转到另一所学校。“孩子是没有选择机会的,因为父母工作不稳定,孩子只能跟着父母走”。
马怀德认为,对流动人口而言,在教育等问题上无法享受到平等待遇会造成他们缺乏一种城市归属感。
“心理的不平衡、归属感的缺乏会影响一些流动人口行为的选择,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些城市统计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率比较高的人群往往是流动人口,或者说流动人口在刑事案件中占很大的比例,这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如何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能够建立一个平等保护机制,让流动人口能够融入城市,这是最重要的。”马怀德说。
管理流动人口需多方兼顾
“社会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是大势所趋,但是社会管理的第一出发点应该是公平。社会管理的目的不是管住、控制住,更多的应该是提供服务、便利,实现公平、合理、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流动人口心理状况,才能切实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受教育水平,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降低犯罪率,增强归属感。”马怀德说。
马怀德以住房制度为例分析说,流动人口买不起商品房,有的甚至连买房的资格都没有,大部分都是集中租住在城乡接合部,这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住房时,应该考虑到那些居住已经超过一定期限、作出很大贡献的农民工人群,这些问题需要调整相关政策来解决。
他说:“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有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所以应该从公平公正、社会稳定、社会正义的角度进行长远考虑,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以此来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他们心理上的归属感,才能形成以房管人。”
此外,马怀德认为,在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上,还需要解决与流动人口就业相关的问题。
“很多流动人口犯罪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正当的职业,游手好闲容易导致犯罪的发生。要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第一要靠市场,依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第二要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要创造条件帮助流动人口就业,同时要考虑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对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健康问题,应该放开政策允许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实现教育均等化、教育资源的优质化配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马怀德说,在医疗卫生方面同样如此,只有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才能解决好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