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5日 14:46 来源: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 陈新洲 任卫东 黄海
“十二五”开局之年过半,数据新鲜出炉。北京市上半年GDP增长8%,不仅比自己往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明显放缓,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也“敬陪末座”。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对此表示,北京市“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目标确定为8%,这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是最低的;对于GDP增速排在后边,下决心主动调控的北京早已做好思想准备。
北京市的这份淡定自有底气:下决心淡化GDP,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提升软实力,打造和谐宜居之都,让市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摆脱GDP崇拜,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攻坚克难
摆脱GDP崇拜说易行难。北京市一位领导坦承,靠消耗资源能源大举投入上项目、靠高价卖地增收、靠高房价和多卖房增税、靠多卖汽车拉动消费……这种粗放式发展相对容易,但长远来说难以为继。要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非常困难,见效也慢。只有下决心攻坚克难,才能真正转变发展方式。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高速增长的背后,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升级的需求迫切;世界范围对经济、科技制高点以及国内地区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
作为首都,北京需要在国内率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并以世界城市的定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今年上半年,北京加强重点领域调控,主动减速。汽车对全市消费的贡献率曾达到60%以上,是消费中的最大支柱;房地产投资一直占全市投资的半壁江山,相关税收收入也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北京今年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房地产调控和汽车限购措施,上半年机动车销售同比下降五成,纯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三成,商品住宅价格涨幅稳步回落。这种主动“舍弃”带来GDP增长放缓、土地收入同比下降17.8%、房地产业营业税同比增速从年初的41.5%快速下滑至上半年的5.5%、车市大幅降温导致消费拉动减速等“阵痛”,但正符合调控预期。
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告诉记者,虽然GDP减速,但全市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提高,结构调整不断优化。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12.4%,创近年新高;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54亿元,增长27.9%。从发展质量看,呈现出就业稳、能耗降、排放减、劳动生产率高的特点。全市产业结构高端化态势明显,信息、商务、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15.6%和10.9%。
北京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中关村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指导意见等一批政策相继发布,上半年示范区主要经济数据均保持高位增长。全市上半年完成技术交易成交额1080.8亿元,增长35.2%;1-5月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自主”企业出口14.6亿美元,增长24.8%。
摆脱GDP崇拜,让经济发展服务服从于首都功能定位
今年1月,首钢董事长朱继民接过“功勋首钢”纪念牌,曾经的北京市工业支柱——首钢石景山主厂区熄灭了钢花浓烟。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发展部部长李军评价,如果只考虑GDP,上述停产不会实现。
北京市常住人口近2000万,机动车保有量近500万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污染较重、垃圾处理难,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更加突出,“摊大饼”的粗放发展越来越背离首都功能定位。张工表示,早调整、早主动是优先选择,这必然会牺牲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有利于首都长远发展和持续发展。
上半年,北京治堵初见成效。据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介绍,五环路内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运行速度达24公里/小时以上,整体提高10%;拥堵里程减少至115公里,降幅达33%;平均拥堵时间减少65分钟,降幅达50%。
上半年,北京节能减排领先全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持续收缩,大气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在万元GDP能耗这一重要指标上,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下降幅度居全国首位、绝对值全国最低,今年一季度继续下降8.4%。
上半年,北京新机场确定落户城市南部地区。北京加快城市布局调整,推动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快新城发展。
上半年,北京市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委,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增长1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永久落户北京;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成功举行,洽商签约近28亿元。
上半年,北京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家,累计达到94家;新增投资性公司7家,累计达到190家;新增研发性外资企业16家,累计达到389家。
上半年,“打造首都经济圈”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首都发展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向疏解、辐射并重转变,从服务首都自身为主向服务区域、服务全国转变。
北京正努力以更高标准实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使城市发展更好体现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及正在形成的国家创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定位,加快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摆脱GDP崇拜,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一味追求GDP,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入园难、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收入增长难等长期无法破解,社会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挑战。北京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市民。
上半年,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5%,持续高位运行。面对通胀压力,在收入增长放缓与支出不断增加的“两难”处境下,北京力保民生不断改善。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介绍,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继续坚定不移地突出民生优先,体现发展成果共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均保持大幅度增长,其中教育同比增长26.3%,社保和就业增长28.5%,医疗卫生增长21.3%,文化体育与传媒增长10%,交通运输增长34.3%。
上半年,北京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至1.51%,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数同比增长4%,帮助5.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低保标准由上年的43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10元提高到340元;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标准,为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对无固定收入重残无业人员给予生活补助。深入推进医改,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持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创新医院服务模式。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和缓解“入园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落实。
“北京上半年速度趋稳、质量提升、民生改善、就业增加、消耗降低的发展态势,符合调控预期,实现了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张工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全市重点把握了“快”与“稳”、“舍”与“得”、“长”与“短”、“显”与“隐”、“内”与“外”的五个关系:
在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后,北京更强调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的重要取向,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加大力度,在“稳”字上下功夫,集中精力提升城市整体竞争能力。
主动调控意味着北京必须舍弃一些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如房、车、钢铁;但“舍”是为了更好地“得”——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变。
在资源禀赋上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长痛”不如“短痛”,当下牺牲一定的增速,主动、自觉调控,符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
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首都,不仅要注重经济建设,更要注重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城市装备、物质财富等“显而易见”的硬实力,更要把文化、城市管理和制度安排等“隐形难得”的软实力摆在突出的位置。
着眼于构筑首都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城市群,北京正“由内到外”走出行政区划的封闭,加快面向周边的生产环节转移、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功能区合作。这也是构筑城市发展持续战略支撑、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调结构、转方式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一条主线。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十二五”开局半年,北京拿出了行动,承受着阵痛,收获了经验,更坚定了决心和信心。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