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WiFi盈利模式未明 运营商持巨资跑马圈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6:23 来源: 南方周末

  大量的数据流量需求摆在面前,3G网络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了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对WiFi领域的巨资投入和跑马圈地。但要找到WiFi的盈利模式,仍是一件艰难的事。

  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IT达人们发现,只要打开手机的WiFi(无线宽带)搜索功能,能免费上网的地方突然多了起来。

  不仅是星巴克咖啡厅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堂,类似于大快活、真功夫这样的快餐店,绿茵阁、仙踪林这样的茶餐厅也开始提供WiFi信号。在有些地方,店家为了方便顾客,甚至连账号、密码都不需要就可使用。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两年前,中国的行货手机中,连WiFi模块都没有——不是生产者做不出来,而是被有关部门禁止。现在,WiFi功能早就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而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也着急上火地纷纷在各地部署WiFi热点。

  中国移动计划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部署100万个WiFi热点,这意味着它的整体数量要增加8倍;中国电信的“百万WiFi热点”预期将比移动提前一年实现——2012年底由现在的30万个增加到100万个。而中国联通也计划在2012年底覆盖至少4万座单体楼宇。

  平安证券2011年3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预计WiFi建设将带动250亿-300亿元的电信设备新市场。在2011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总体上15%-20%的增长预期中,WiFi投资是其中的“结构性惊喜”。

  圈地是头等大事

  “占领WLAN市场和建设场地等于抢占了先机。”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的技术员王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搞移动通信的都知道,站址是稀缺资源,一旦占领了,别人就很难插手。

  王平负责的是WiFi设备的安装。他所在的岳阳市,2010年的WiFi热点(AP-Access Point)建设任务是2000个,今年则是7000-9000个,翻了3倍还多。

  电信运营商这样的冲动,在2009年之前是看不到的。当时,任何一款带有WiFi 功能的手机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去掉此功能。任何一部加载了这一模块的国产手机,都没法通过工信部的检测。

  禁止令的背后是标准之争。工信部一方面担心,开放WiFi会冲击传统电信网运营商的业务,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国家自有标准WAPI的保护。

  但到了2009年,大批水货手机进入中国,早已让消费者提前体验了WiFi快捷上网的好处。同时,电信运营商也看到了WiFi 对数据业务的贡献。禁止令不攻自破。当年6月,国内第一款带有WiFi模块的行货手机摩托罗拉A3100通过工信部的入网检测上市。

  2010年8月,首款带有WiFi模块的苹果iPhone 4“行货”在国内市场面世。这被看成一个标志性事件——现在,你已很难在“行货”市场上找到一款没有WiFi模块的智能手机终端。

  那些担心WiFi会冲击传统电信网运营业务的人发现,这纯属杞人忧天。各类消费电子终端给运营商带来了海量的数据流量,但这也让运营商的3G网络不堪重负。

  王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对中国移动而言,这种困境似乎更为突出。在一些数据使用量比较大的地方,比如高校,经常出现拥堵。“以前只有大学出现,现在高中或者职业中学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据他透露,现在关于移动网络方面的投诉,最多的都集中于上网,“其实其他两家运营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们用户少,暂时还没那么明显而已。”王平说。

  与传统的蜂窝网络相比,WiFi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快,几乎是前者的10倍,这成为迅速缓解网络拥堵的捷径。因而也成为各大运营商争相投资的领域。

  王平负责的区域,2011年需要建设66个热点。他说,招人的速度赶不上工程的进度。这66个热点,从建设到维护,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两个人。而装一个热点,就需要15个工作日。

  为了拉到更多热点,王平所在的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还规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人员积极签订WLAN业务合作建设入场协议”,对签订有效WLAN业务合作建设入场协议(能顺利进场建设,且完工后一年内,未出现因业主原因要求拆除热点WLAN设备的现象,视为有效协议)的社会人员还可发放酬金——每个热点300元。

  为了抢占更多的地盘,在铺设WiFi热点时,各大运营商之间也是奇招迭出。在南方周末记者拿到的一份电信运营商的WiFi入场协议中,双方约定,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设备投资、施工队伍工资等均由电信运营商承担。商户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建成之后,甚至连设备运转所产生的电费也不用掏。电信运营商会一年一结,如有拖欠,商户甚至还可追责。

  对这些忙于抢占市场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最新的一个好消息是,上个月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局要求所辖区域的咖啡馆等商家花2万元购买雨人公司生产的网警设备。

  “这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机会。因为运营商安装的WiFi,本身就有安全监控功能。”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市场部的一位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些停掉WiFi的咖啡馆如果找运营商安装,则不需要另外再掏这笔钱,去购买这个所谓的技术系统。

  赔钱赚吆喝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一窝蜂圈地之后的难题是怎么赚钱。

  2008年前后,随着3G牌照的发放,国内曾掀起一股“无线城市”的建设热潮,由于看不清未来,运营商们反应冷淡。但近两年来,WiFi的大热,又提高了它们的兴趣。

  中国移动已经陆续在9个省的77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业务体验试点;联通也宣布,希望通过3G+WiFi形成连续的全方位覆盖;中国电信提出的则是“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的“智慧城市”概念。

  这些都需要天量投资支撑。曾经有人作过测算,如果要覆盖一个北京大小的无线城市,至少要在1000平方公里内建设1万个WiFi基站。按当前的设备采购价格,仅建设的总费用就需要1亿元人民币。

  投资能否收回,现在仍是个未知数。截至目前,全球“无线城市”建设几无成功先例。以美国的费城为例,早在2002年,其就首次提出了无线城市的概念。六年之后,美国运营商EarthLink终止了费城的无线上网项目——在拥有140万人口的费城,其“无线费城”的注册用户只有6000人。

  在全球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目前除了新加坡仍由政府埋单将免费WiFi维系下去之外,旧金山、纽约、波士顿和台北等城市和地区都陷入成本过大难以为继的困境。

  电信运营商不会做亏本买卖,如果政府不为“无线城市”的概念埋单,他们就需要考虑消费者是否愿意埋单。他们已经多次用免费的方式来测试这种需求。如广东电信2011年4月宣布了深圳大运会期间用户使用WiFi免费的政策。两个月后,中国移动也在北京启动了用户可免费体验WiFi的“WiFi手机季”活动。中国联通也发布了3个月免费WLAN的体验活动。

  免费确实带来了用户的增长,但却不可延续。2010年亚运期间,广东电信曾经免费开放广州全城的WiFi网络,据媒体报道,当时电信的活跃WiFi用户(每月使用1次以上)从2万多户快速增长到15万户,但在亚运后,随着免费WiFi业务的停止,其活跃用户迅即下降到6万户左右。

  作为3G网络的补充形式,WiFi的商业模式仍很模糊。而突破口可能在于——它的功能显然不仅在于宽带接入,还包括了提供增值服务的可能。

  中国移动正与星巴克进行一次实验,在手机导航、移动支付和积分兑换方面,商洽新的合作方式。而中国电信则试图通过服务区提示、热点地图搜索、流量统计和提醒等服务,寻找将它们转化为另一种商业化服务的可能。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王平为化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