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台塑集团一年七连烧被停工 石化模范生成爆竹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0:42 来源: 南方周末

  全球最大石化园区一年七连烧,台塑被停工

  台湾最大的石化企业——台塑集团为何屡被大火缠身?一个庞大的石化帝国出现安全事故之时,为何台湾当局却监管乏力?伴随着第七次火灾事故,台湾当局终对台塑六轻这一巨人痛下杀手,要求其全面停工检查。

  烧焦的神话

  “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有着“经营之神”美誉的已故台塑掌门人王永庆一语成谶。

  2011年7月30日凌晨,位于台湾云林县麦寮的台塑六轻厂区发生炼制三厂丙烯纯化槽爆裂火灾。这起两个小时就已扑灭的火灾无人伤亡。然而,这一看似寻常的工业安全事故(下称工安事故)却令台塑帝国陷入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经营危机之中。

  这已是台塑六轻自2010年7月以来爆发的第七次火灾。

  台塑六轻是台湾第六套轻油裂解厂的简称,是全球最大的石化园区。其控股方台塑曾是台湾最大民企,在2011年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榜单中,名列第409位。

  六轻园区内云集了台塑集团旗下66座工厂,除未有石油勘探外,涵盖了石化产业的全部上中下游,其下游产业链比中石化的还要长。2010年,台塑六轻所有厂区的年产值达一万四千亿新台币,占当年度台湾GDP的10.6%。

台塑集团一年七连烧被停工石化模范生成爆竹厂

  台湾台塑六轻连发七次火灾,云林县乡镇居民围厂抗议。图为2010年7月27日,云林县六轻周边的麦寮乡民悬挂“反对六轻五期扩厂”布幡。 (东方IC/图)

  “黄台之瓜,岂可一摘再摘?”火灾之后的8月3日,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引经据典、难掩愤怒,“台塑大火一年内七次,岂能再忍?”

  台湾中兴大学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庄秉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台塑与当局的关系堪称亲密,“每次政治献金捐款都是满额”。因此面对此前多次的工安事故,“政府自然也会有所考量”。

  这一次,马英九政府终难再忍。大火发生次日,台湾“行政院”紧急召开跨部会议,向台塑发出了“一年内分期分批全面停工检查”通牒,且要求由岛内及国际专业公正之第三方监督认可。而一个由各部委及专家组成的“麦寮专案小组”将负责审查敦促台塑停工计划。

  通牒一出,台塑集团大为惊骇。台湾媒体援引台塑主管的话称,“如果六轻真的要全部分批在一年内停工检修,对台塑集团与上中下游产业冲击之大,无法想象。”

  “2000年以后,台湾石化产业的发展大多数都是靠六轻。”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民生化工组石化科科长郭肇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中,仅石化工业中最重要的乙烯一项,就使台湾的自给率从1994年的38%提高至2010年的95%,产量近300万公吨。

  据台湾媒体报道,即便从宽解释“行政院”的要求,也意味着台塑六轻66座工厂中有近一半面临停炉压力。目前六轻生产的石化原料有60%外销,主要供应大陆台商,40%内销供应岛内中下游加工后再出口。

  8月4日,台湾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发表声明指出,台塑六轻大规模停工难免导致市场不稳,因此,呼吁石化同业能共体时艰,维持供需正常,必要时暂停出口,以内需优先。

  截至南方周末发稿,台塑的停工清册尚未发布,然而,资本市场却已是闻风色变。8月1日,“行政院”祭出停工令的首个台股交易日,台塑“四宝”(台塑集团旗下的台塑、台塑化、台化、南亚四家上市公司)当天市值蒸发2020亿新台币,次日,再蒸发1856亿。

  对台塑而言,危机不唯这些。云林县六轻周边的麦寮等乡镇居民开始围厂并扬言封路,誓与台塑周旋到底,云林县副县长指责六轻是台湾最大的“爆竹工厂”。

  绿色词典: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

  由工业化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而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则列入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简言之,就是“资金+技术”换取温室气体的“排放权”(指标)。

  “鱼骨论”后遗症

  面对一年七连烧的“连续剧”,台塑董事长李志村的解释是,当初建六轻时,对麦寮的风沙、盐分估计不足,管线腐蚀严重,“这是我们从来没有的经验。”

  现在六轻所在地,是浊水溪入海口,原本一片汪洋。上世纪八十年代,本想落地宜兰、桃园等县的六轻因遭遇当地抵制而不得已选址于云林麦寮,于是,一幕台湾史上最大的填海造陆神话就此上演。为建六轻,台塑共填沙10915万立方米,相当于可在基隆至高雄长达373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上,填筑八个车道宽的路面达三层楼高,造地面积约2255公顷,相当于占台北市面积的8%,这一度被称作只有台塑人才能创造的奇迹。

  然而,昨天的奇迹却成为今天事故的挡箭牌,如是辩解并不能服众,因为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同样有位于海边的石化工厂,却未上演这样的一连串事故。

  曾多次参与审查台塑环评报告的庄秉洁指出,所谓的风沙海盐等问题,在十余年前做环评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当时台塑承诺会好好研发,做全球最好的石化园区,但是事后发现,当初的承诺并未履行。

  “任何工安事故的发生,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麦寮专案小组”一位成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台湾从1994年开始就已经仿效美国,在石化行业推行《制程安全管理》,每一项都设计得很仔细,最主要的目的是预防火灾爆炸、有毒化学品泄漏的事故。出现事故,“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制程安全管理》没有落实,该做的没有做。”矛头显然直指台塑管理层。

  对现在台塑管理阶层的失望,已在岛内引发人们对王永庆的缅怀——王永庆时代的台塑堪称台湾石化业的模范生。“王老先生在的话,早就拍桌子骂人了。”上述匿名人士分析,虽然王在也不会保证麦寮不发生爆炸,但绝对不会连发七桩。

  “台塑的工安问题已经不是独立的个案,而是整个管理系统性的问题。”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长权教授称,“台塑的管理方式、增产方式都已经超出了现在厂房的安全可以承受的范围。”

  “节省是台塑管理一向的特色。”上述匿名人士称,“即便不能说七次工安事故都直接跟台塑的这一经营方式有关系,但是间接绝对有关系。”

  王永庆生前曾经提出著名的“鱼骨理论”:一鱼要多吃,鱼骨鱼肉片片都要剖析,每滴油和每克原料也要细细精算,以极少量的投资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今,这一曾被奉若圣经的成本管控法则却令台塑如鲠在喉。

  工安维持人力不足;有了漏洞不是立刻检修,而是等到岁修时才处理;采购把关冗长;裂解设备便宜、管线廉价劣质……一时间,“鱼骨理论”后遗症都被放置在了媒体的放大镜下。

  云林县政府新闻处处长詹益锦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多次事故发生后,来自专家、环保、消防等部门的研判一致认为,已运营十余年的六轻太注重绩效,导致很多该做的检修都没有做。

  台湾台塑六轻第7次火灾现场 (CFP/图)   台湾台塑六轻第7次火灾现场 (CFP/图)

  谁来监管巨人?

  事实上,这个庞大的帝国一旦出现系统性危机,台湾当局要想监管却很乏力。

  上述“麦寮专案小组”成员称,台塑一直是台湾相当成功的企业,所以此前台湾当局一直是让其“自主管理”。现在出了问题,“才打台塑一个耳光,想把它打醒”。

  然而,看似严苛的“行政院”停工要求事实上却于法无据。台湾新闻局局长杨永明表示,“行政院”提出四项停工要求,已超出法律赋予权限。

  按照台湾现行的法律框架,可以对台塑工安事故进行监管的有三个部门,分别为“经济部”、劳委会和环保署。虽然各自可以依据《工厂管理法》、《劳动检查法》及环保法规进行监管,但对于六轻这样庞大的石化园区实施大范围停工则无章可循。

  “政府对台塑的了解是非常浅的。”庄秉洁称,台湾当局对台塑工安及环保的惯常监管是,由台塑报资料,然后一个监督委员会再召集一些学者来审查,“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应该到工厂里去逐一监视。”

  逐一检视谈何容易?劳委会劳工检查处处长林进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处曾多次依据《劳动检查法》对六轻进行过检查,也提出过一些罚则,但六轻太庞大了,“所有的石化管线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七圈半”。

  而指望六轻所在的云林县政府亦是难上加难。云林县政府新闻处处长詹益锦无奈地表示,如果发生环保类事故,云林能够开罚的权限在100到500万新台币之间,对六轻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2011年5月的两次火灾之后,云林县曾经请示“行政院”如何处置。因为起火原因属于公用管线问题,“行政院”授意可依据《工厂管理法》开罚,因此云林县做出了让台塑旗下南亚五个工厂“勒令停工”的处罚。“这是台湾史上对工厂最严厉的处罚了”,詹益锦说,然而,当面对7月两场非因公用管线而致的火灾事故,此前的处罚依据不再适用。

  “台塑已经被宠坏了。”庄秉洁说。

  不过,这次无法再宠。在民怨沸腾、选战在即之际,马英九政府对台塑六轻这一平均每年缴税达250亿新台币的纳税功臣痛下杀手。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台塑已经将停工清册送审,且拟请新加坡等地的技术人员协助会诊,而现在台塑集团决策层的“七人组”也将发生变动。

  “台塑现在是过街老鼠,不得不埋单。”詹益锦说。事实上,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诸多人士对台塑能否彻底走出工安困境并不看好。“行政院”的要求更多像是“道德喊话”,停工势必对营收带来很大冲击,台塑会完全照做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