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廊坊限购可能性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15:55 来源: 燕赵都市报本报记者 袁伟华
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近日曝光,消息称住建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并给出限购五大标准。业内预计8月份二三线城市限购令将落地,限购范围扩大已成板上钉钉之事。综合住建部的5条标准,河北业内人士分析,廊坊和秦皇岛两地最有可能纳入限购范围。
1
是否限购 结合5标准自查
近日有消息称,住建部已向各省、市、自治区房地产主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照“五条标准”先行自查,并据此拟定需要纳入限购范围的二三线城市名单。其“五条标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处于房价涨幅前列的城市;将省内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底的住宅价格做一个比较,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较高的城市;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群众对当地房价反应强烈、认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
据称,住建部建议,凡符合上述2条者就纳入到限购范围内。
据统计,当前已推行“限购令”的城市有41个,其中35个为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多数分析认为,楼市资金正在从限购城市转向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并成为推动其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动力。
河北目前仅石家庄已出台限购令,从政策效果来看,石家庄限购令实施以来,楼市成交量出现较明显下滑,价格涨幅以略有放缓。
事实上,7月底限购令将升级扩大到二三线城市的消息曾甚嚣尘上。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就今年下半年的短期时间而论,限制性政策仍将持续。已经实行限购的城市,总体上将从严执行,其中部分房价涨幅较高的城市(比去年涨6%以上,环比涨 0.3%左右):包括乌鲁木齐、石家庄、长沙、南昌、兰州、西宁、郑州等,或将从严执行已有的限购政策。
在尚未限购城市中,有三类城市有可能备选:第一类是房价绝对值较高的城市:包括珠海、台州、昆山、张家港、湖州、嘉兴、吴江、常熟、江阴、扬州等。第二类按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房价涨幅较高城市(比去年涨 6%以上,环比涨0.3%左右):主要有岳阳、丹东、秦皇岛、牡丹江、襄樊、洛阳、吉林、常德等。第三类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周边中小城市:这些大都市实行限购后,部分自住、投资、投机需求涌入周边城市,导致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偏快,比如珠海、惠州、廊坊、昆山等。
2
河北两城市限购可能性大
按照上述标准,除石家庄外,河北的廊坊和秦皇岛两市极有可能进入限购视野。
新浪乐居石家庄主编赵猛表示,首先,廊坊符合“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这一标准。一直以来,廊坊楼市外地购房者比例一直较高,尤其是环北京的燕郊、香河等地,而近来被挤出的北京购房者更是纷纷转战廊坊,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当地房价。
可参考的百城房价指数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廊坊六七月份房价环比出现小幅下跌,但回顾此前几个月的数据,房价仍以上涨为主。其中5月廊坊房价涨幅超1%。
而秦皇岛外地购房者比例也较高,而且纳入到国家统计局70大中城市房价变化统计的秦皇岛,最近数月来房价涨幅一直较大。应符合“统计局房价统计中处于涨幅前列的城市”和“省内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底的住宅价格做一个比较,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两个条件。
中原地产(河北)市场研究部经理曹海亮也认同廊坊和秦皇岛可能限购的看法。他认为,此次住建部给出的5条标准指向性非常明显,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结合这些标准来分析,料廊坊和秦皇岛可能无法躲过第二轮限购。“另外,从廊坊和秦皇岛两地试图搞限价也可以看出一丝端倪。”赵猛表示,近期廊坊和秦皇岛先后传出拟对当地楼市限价的消息,虽无明确说法,但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赵猛认为,地方政府限价,看似严厉的一步棋,实际上却是暗度陈仓。与限购直接影响到购房需求相比,限价只是象征性的限定销售价格,而对成交量并无影响。限价无法挤出本地投资性需求,甚至有可能把周边限购城市的需求拉过来。“以限价躲避限购,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两地非常清楚本地楼市面对的调控压力。”
3
二轮限购“打击面”不会过大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北其他城市如唐山、保定、邯郸等房价上涨幅度也不小,那么此次会否也可能扩大到限购阵营中呢?
曹海亮不久前刚刚从保定调研回来,他对记者表示,虽然保定没有出台限购令,但项目的来访量和成交量明显低于去年。
赵猛认为,如果仅从房价涨幅上来看,唐山有可能限购,但总体来看预计本轮限购打击面不会太大,河北其他城市进入限购的可能性比较小。
对于限购升级,杨红旭认为,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限购城市扩容已是必然,但他认为新增限购城市不会太多,预期难超20个。而且杨红旭表示,对于限购令,上下博弈很凶,地方还会顽抗。他预计,即便限购,有些城市的限购措施可能也不会太严。
周四国家统计局将公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化数据,赵猛表示,这将成为各地权衡是否符合限购条件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