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拜登在美刊文反对中国威胁论 建议更积极合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19:11 来源: 法制晚报

  拜登在美刊文 反对“中国威胁论”

  强调中国崛起绝不会对美国造成威胁 未来美中应进行更 加积极的合作

  北京时间8日,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版刊发了一篇题目为《中国的崛起并非我们的终结》的文章。文章反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的崛起绝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会对美国造成威胁,而未来美中应进行更加积极的合作。

  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一般的评论员或政客,而是上月刚刚结束访华之行的现任美国副总统拜登。

  拜登曾于8月17日来华,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与我国多位领导人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美国现任高层领导人罕见地公开发表文章否认“中国威胁论”,文章一经发表,就在美国激起千层浪。各大主流媒体都对其进行了转载,而多数媒体更是给予了正面回应。美国白宫官方网站也全文转载了拜登的文章。

  拜登观点

  中国成功

  让美国更加繁荣

  拜登指出,现在一些人担忧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对美国和世界将意味着什么。美国及该地区的一些人将中国的经济增长视为一种威胁,并喜欢那种“冷战”对峙或大国对抗的论调。而中国的一些人也担心,美国在亚太地区存在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我反对这些观点。”拜登表示,“我们很清楚人们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和意图的担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与中国军方接触并了解他们的想法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指示我们应与盟友在该地区保持存在的原因。就如同我已经告诉中国的那样,美国现在是个太平洋大国,未来也仍然是。”

  拜登坚信,一个成功的中国可以使美国更加繁荣。

  “当贸易与投资把我们联系到一起,各自的成功也对彼此休戚相关。从全球安全到全球经济增长种种问题上,中美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责任,我们也有动机共同合作。这也是美国政府一直努力稳固中美关系基础的原因。”拜登写道。

  作为美国副总统的拜登表示,他到过世界各地,走了50万英里的路,每次回国,都感到对美国的未来同样充满信心。“有些人可能会发出美国衰落的警告,但我不认为如此。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根据我在中国的经历,中国人也不认为如此。”

  拜登

  美国特拉华州的律师和政治家,1942年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2009年1月出任美国副总统至今,民主党籍。

  拜登历来主张与中国进行对话,不要进行对抗,认为积极沟通和协调才是解决中美分歧的关键。

  中国仅持8%未偿还的财政部债券

  关于中国持有美国债务问题,拜登指出,接近70%的美国财政债券在美国人手里。他说,这也是美国不会违背债务义务的原因。

  拜登今年8月的访华之旅被许多分析师视为是想说服中国这个美债最大海外持有者放心。

  不过,拜登表示,中国并不需要美国经济是否稳定或向好的保证,他这次继续在文章中纠正说,美国人本身才是美国国债的债权人。

  “人们常常对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一事议论纷纷,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仅持有8%未偿还的财政部债券,而美国人持有将近70%。我们承诺毫不动摇地履行我们的金融责任,不仅为了海外持有人的利益,也是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拜登说。

  ▲美国白宫网站:对拜登刊发在《纽约时报》的文章进行了全文转发

  ▲当地时间9月7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版刊发了拜登的文章

  ▲法新社:拜登称中国崛起不代表美国衰落

  ▲美国《国家期刊》:拜登:别怕中国

  ▲合众国际社:拜登:中国的成功对美国无威胁

  外媒综述

  恰当看待中国经济崛起

  “美中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在相互竞争。我坚信,美国可以而且必将通过这场竞争兴旺发达。”拜登在谈到中美的竞争和合作时,首先提到经济。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中国的经济力量增长。”他引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美国的GDP接近15万亿美元,仍为中国GDP的两倍多;美国的人均GDP是47000多美元,是中国人均GDP的11倍。”

  美国《国家期刊》杂志今晨发表的题为《拜登:别怕中国》的文章说,拜登敦促美国恰当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对于美国一向聚焦在中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上,拜登不以为然:“我们往往关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去年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了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支持了美国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事实上,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

  不过,也有媒体对拜登的解释不领情。美国博客网站商业内幕的文章直言称,拜登对中国的理解完全错误。

  当提到拜登引用的IMF数字时,文章说他“看错了”,“如果中国的汇率被低估,那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将是大为不同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种事实,不容回避,这无疑考验着美国的包容度。不出意料,拜登对华温和的态度令一些美国人感到不满,拜登在访华期间的一些言论就曾被国内一些保守派称为“向中国投降”。

  肯定中国的同时不忘赞美国

  法新社说,拜登在文章中也不乏为自己挽回影响的说法,比如“美国的优势现在恰是中国的劣势”,“美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处于比中国更好的位置”等等。

  拜登表示,也许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竞争本质上有利于美国。20世纪,我们主要通过自然资源、陆地面积、人口和军队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在于人民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拜登说:“我在成都告诉学生们,美国在创新方面得天独厚。竞争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竞争使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将改变世界的构想变为现实——从轧棉机到飞机、微型芯片、国际互联网等等。”

  “我们的实力来源于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来源于我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对已经确立的正统观念,不是简单地接受,也敢于挑战和加以改进。我们不仅接纳,而且鼓励自由表达和激烈的辩论。法治保护私人财产,提供投资的可预见性,责有攸归,无论贫富。”拜登说。

  “我们的大学仍然是全世界学生和学者最向往的目的地。我们欢迎有技能、有雄心和渴望改善自己生活的移民。”

  ●相关新闻

  中国崛起成

  美总统竞选热议话题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写道,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声称,将在对中国贸易政策方面重拳出击,此举将中国问题从美国2012年总统竞选活动的幕后推到了台前。

  英国路透社的报道说,罗姆尼要与奥巴马总统划清界限,誓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要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进行制裁,以此作为提振美国经济、创造就业计划的一部分。

  当前美国经济仍陷于疲弱状态,他将利用美国民众因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增长产生的强烈不安情绪。

  近些年,批评中国多是民主党候选人的拿手好戏,但这次选举期间,更像是两党都青睐的手法。

  “候选人听取选民的呼声,而选民们在谈论这些问题,他们知道中国人正在分食我们的午餐。”美国制造业联合会执行主管斯科特·保尔称。该联合会在与中国的贸易活动中拥有重要利益。

  美国之音援引一名经济学家的话称,罗姆尼是出于选举战略的要求,才把中国拿出来作靶子,以此提升他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往往各个候选人在竞选的时候,都要拿出对中国强硬的姿态,这样似乎才能争取到更多的选民。”

  外媒认为,作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挑战性话题,如何处理中国崛起是否将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中心话题,仍需拭目以待。

  本版文/记者 林晨音 尹晓琳 杨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