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添两块新兴产业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5:42 来源: 新闻晚报

  专家论道经济转型对策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经过了在杭州的首场峰会预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南南发展中心等主办方的全球新兴产业CEO高层会议昨日在上海正式启幕。

  在商业部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尚玉英、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的手中,匾牌帷幕徐徐落下,上海高新技术创新发展中心与上海国际工业和信息技术促进中心就此诞生。

  除了官方动作,新兴产业也是一场沸腾于学界和民间的盛宴。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能否寄望于新兴产业的勃兴?新兴产业发展究竟遭遇何种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晚报记者在会场请来资深人士,参与本期论道。

  记者:李博士是国务院直属机构的研究人士,能否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为我们解读一下为何要如此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

  李佐军: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十二五”前期乃至中期,中国将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经济调整过程。而2013年以后,新兴产业带来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增加、信息化等释放出的巨大生产力,将成为经济恢复上行的重要支撑。

  记者:您的意思是,经济要继续上行,新兴产业是唯一推动力吗?

  李佐军:那不是。我对2013年以后的中国经济乐观的原因还包括结构生产力,也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生产力。还有自动变革的生产力,我们今后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资源环境五位一体的改革,将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刚才提到的因素是第三个方面

  记者:作为一个经济体独立看,中国是处在转型期,如果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又不可避免地将受到经济局势影响,这会为转型带来哪些挑战?

  李佐军:首先是企业内部面临的成本压力。包括土地、房价、原材料、能源、人才、普通劳动力都是高成本,还有知识产品、物流、交易,这一系列成本升高对企业来说逻辑上有三个应对办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附加值,三是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产品的销售价格是由国内外市场统一规定的,而这些成本的升高大部分又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决定,很难降。所以部分企业就只能在高附加值里找出路,但寻找蓝海战略中的蓝海谈何容易,这是高成本的挑战。

  记者:从整个经济大环境来说,应该也是挑战重重。

  李佐军:是的。 “十二五”前期国际经济形势还不太理想,所以我们的出口不能寄过高希望,刚才说了“十二五”的前期乃至中期,中国处于痛苦的调整过程,这为企业想实现高速发展、赶超式发展带来挑战。另外还有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约束,“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强资源节约,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对企业来说都增加了转型的难度,但挑战存在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记者:具体到新兴产业,存在哪些机遇?

  李佐军:首先是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带来的机会。现在国际产业不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呈产业链式的向中国转移,为中国企业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来历史性机遇。在国际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产业链重组,中国企业可以部分进入国际产业链分工的高端,这也是新兴产业的机遇。

  另外,新一轮的全球技术规模正在取得突破,技术革命主要诞生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等,毫无疑问对我们涉足与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和产品开发构成利好。

  记者:您谈的这些是外部机遇,从我们国家内部来说呢?都有哪些机遇?

  李佐军:一是消费结构还在继续升级,包括文化传媒、生物医疗保健这些领域,我们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就有机遇。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相关新兴产业也受益。第三是城市化加速,我们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是47.5%,到2012年前后将达到56%,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是区域内部不同城市、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而这正是效率提高的过程,对我们企业来说,借助区域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区,就能获得区域整体竞争力。当然还要同时接入产业集群比较发达的区域,也可以实现共赢。

  记者:刚才李博士从国内外宏观经济角度对新兴产业面对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那从这次主办地上海的角度看,尚主任能否阐释一下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困境?

  尚玉英:对上海来讲,可能我们面对更现实的产业发展挑战。比如说能源供应、土地供应、节能减排的压力。所以下一步上海产业的发展的重点就是如何发挥上海区位的优势和基本条件,包括产业基础的雄厚,科技教育的发达,智力资源的丰富,金融要素集聚,海派文化开放的这些优势。如何把上海的优势凸现出来,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小、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上海下一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结合上海自身的这些特征,我们的决策层是如何取舍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的?

  尚玉英:一方面是对接国务院提出的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是有取舍,上海最终是确定聚焦发展9+5重点发展领域,9是指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5则是从2010年对接之后,我们开始启动的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和目前正在制定的节能环保、民用航空等五个领域。

  记者:确立类别后,相关企业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那么融资问题就难以回避,上海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尚玉英:我们的市区两级都设立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过程中的财政,包括研发、投资、产业化、引进人才以及用地等等方面都制定了绿色通道和一系列配套的措施。金融支持方面,我们也是通过四级财力带动社会资本扶持新兴产业,发挥上海金融中心的优势。另外也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里面切了一块出来,专门设立了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就是由政府作为投资引导,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五个创投基金。并在新一代生物信息两个领域,也推出了首批12家合作基金。

  ◎记者手记

  联合国工发组织牵头的此次新兴产业“大集会”,准备时间可谓旷日持久。早在两个多月前,工发组织、市经信委联合成立的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合作办公室就联系到晚报,希望能给予上海新兴产业发展更多关注。

  期间,记者多次参与了前期调研,与业内资深专家就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现状进行探讨与报道。最大的感受是,看似蹒跚起步的新兴产业其实在民间培育已久,最稀缺的并不是资金扶持,而是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条约。

  而怎样避免新兴产业步某些领域集体狂欢过后萧条噤声的后尘,既是专家们的担忧,也是此次高层会议的主旨和理想所在。

  昨天的采访贯穿全日,领域内的中外参会企业为数众多。一位专注于健康医疗云服务的机构老总就颇能代表新兴企业的形象:手中厚实的介绍材料几乎写满陌生化的新概念语词,想要抓住每次交流机会推陈出新的心意更呼之欲出。

  有趣的是,茅台集团旗下播窖1935的身影也闪现于昨日会场。前期深陷限价风波的“国酒”此番主动俯下身段,高调宣传覆盖高中低档的品牌,力求在会场上吸引新锐商务精英的目光。

  不过,正如茅台的这一颠覆传统市场认知的策略势必遭致 “老茅台迷”的固执非议,诸多门类的新兴产业从萌动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也将不可避免地“道阻且长”。可喜的是,在所有的筚路蓝缕中,最具决定性的决策“拓荒”几乎已在传统产业间形成共识。

  接下去要做的,也就是那个颠倒众生、最终左右了优胜劣汰法则的古老命题——如何知行合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