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治博弈致美财政政策陷困局 增量货币宽松缓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5:36 来源: 《新世纪》

  选战掣肘经济复苏

  无休止的政治博弈导致美国财政政策举步维艰,受限的货币政策更难实质性地拉动经济复苏

  记者 张环宇 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

  经历今夏关于债务上限问题的艰苦博弈后,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再度紧张,也直接影响了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

  继4470亿美元的就业计划后,9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公布了全新的财政赤字削减方案,新方案未来十年减支总额高达3.6万亿美元。其中,调整福利项目以减少开支约5800亿美元(包括削减健康医疗支出3200亿美元)。通过结束富人、大公司等享受的税收优惠增收1.57万亿美元;通过从伊拉克、阿富汗逐步撤军节省国防开支约1.08万亿美元,增加利息收入4360亿美元。

  针对富人增税无疑是争议最大的政策,此项增税由于巴菲特首先倡议而得名。奥巴马计划对那些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将征收不低于美国中产阶级税率的“巴菲特税”。同时,还计划在2012年底中止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个人享受的减税政策。虽然奥巴马并未透露“巴菲特税”的具体标准,但这已经足够引起共和党人的强烈抵制和不满。

  在奥巴马宣布其减赤方案后,美众议院议长博纳(John Boehner)即直斥奥巴马的减赤计划“不严肃”“在试图挑起阶级斗争”。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也指责称,奥巴马的计划无益于经济增长,在削减赤字方面效果也不会显著。

  激烈的政治博弈,或令减赤方案进展缓慢,财政前景仍然充满变数。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面临窘境,利率降低至接近零的区间,量化宽松政策又备受争议,美联储政策腾挪空间相当有限。

  美国经济复苏之路越发迷雾重重。

  财政政策困局

  对奥巴马的新方案,市场褒贬不一。同时,来自民间的叫好声不断,但在学界和政界,质疑声音也不绝于耳。

  “奥巴马的提案更像是竞选文本,而非严肃的预算法案。”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福斯特(J.D. Foster)告诉财新《新世纪》,随着2012年大选年的临近,民主党和共和党实际上都已经进入了竞选模式。游戏既然已经开始,僵持和博弈就将成为常态。从美众议院议长博纳等人和奥巴马的公开对峙中,已经可见一斑。

  究其根源,除了在增税问题上,预算案条款和共和党人一贯奉行的政治理念有冲突,奥巴马在“医疗救助”“医疗保健”等项目以及在对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领域的变革不多,也成为冲突升级的直接导火索。这种场景,和几个月前提高债务上限时的情景十分相似。

  在上次谈判中,奥巴马斡旋于两党之间,被迫向共和党做出退让,这令民主党内部诸多支持者心生不满。随着2012年总统大选年临近,奥巴马有必要向本党以及诸多选民展示其继任的能力。而对富人征税无疑是最能增加“感情分”的举措,尽管政策观察家对这一方案的通过并不抱信心,但这并不妨碍奥巴马将之作为选举口号提出。

  “奥巴马的这个预算方案相当苛刻,这可能是为以后和共和党讨价还价做准备。”在莫尼塔公司经济学家林崑看来,虽然两党在诸多环节仍存在尖锐分歧,但考虑到减赤方案一旦不被通过,对奥巴马形象和选情造成的损害更大,因此,奥巴马有动力去居中斡旋,促使两党达成某种妥协。

  按照共和党和民主党此前达成的协议,如果“超级委员会”未能在11月23日前敲定总额为1.5万亿美元的减赤方案,或者该方案在预定今年年底举行的国会表决中未被通过,则自2013年起,一项削减1.2万亿美元赤字的计划将自动生效,到时美债上限也将相应提高1.2万亿美元。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就太糟糕了。因为那意味着,很多对美国非常重要的项目资金都将被迫被裁减。”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欧汉伦(Michael O’Hanlon)看来,如果在与共和党的协商和谈判之后,共和党仍然坚持己见,民主党应该适当改变策略,而不是“挥剑相向”。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要通过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提案几乎没有可能性。

  在目前的“超级委员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势均力敌,而因为其成员中包括图米这样的“茶党”成员以及亨萨林这样的保守代表,这让市场很难相信,奥巴马这份内含“加税”敏感字眼的预算法案能被共和党人所接受。

  “奥巴马的提案很可能和超级委员会的方向不同,如果超级委员会做出另外的选择,比如几名民主党委员仍强硬反对增税或者类似措施,甚至会对任何关于布什时代减税政策不会得到延续的暗示都表现出强硬的反对态度,这时民主党应该做出妥协。”欧汉伦称。

  在他看来,长期的僵持不下毫无意义,且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向更加危险的境地。“最好的选择是先达成妥协,通过一个方案,然后到2012年总统大选的时候,再让选民用手中的选票来决定降低赤字的最终方案。”

  不过,在卡托研究所副总裁詹姆斯·多恩看来,这种博弈很难有结果。两党很可能会陷入僵局之中。“现在奥巴马向富人征税在公众中获得的支持较多,这肯定会给共和党压力,但共和党也面临茶党的压力,所以他们不会轻易让步。”多恩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

  在他看来,奥巴马此次提出的计划中,并没有太多触及社会福利改革领域。“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在奥巴马的预算计划中,将增加税收和促进短期就业相挂钩,这部分费用实际上是可以从社会福利中节省出来。

  另外,在衰退期对创造就业的富人征税,只会让投资转向美国以外的地方。“当然,这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但长期来看这是必然结果,毕竟资本是逐利的。”多恩称。

  当然,反对者亦有充足的理由。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威廉·盖尔(William Gale)认为,共和党宣称的“阶级斗争”说法并不成立。富人的平均税收负担,在过去几十年间明显是在降低,而非增加。让这些人承担比穷人更低的税务负担并不公平。而且,仅仅依靠减少开支来恢复财政平衡,并不现实。

  “在里根和布什时代,就曾经尝试过维持低税率,但最终却只能增加政府开支。而克林顿时代增加税收和降低政府开支同时进行,效果却十分显著。”盖尔称。

  增量货币宽松缓行

  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财政问题上达成妥协之路仍显遥远,市场惟有将更多希望转向美联储,希冀更多刺激性货币政策出台,以提振经济。然而,这种期盼也同样障碍重重。

  9月21日,在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将在2012年6月底以前买入4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到30年之间;同时出售等量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为3年或以下。通过这种“售短买长”的扭曲操作,美联储现有资产规模不会增加,但可以延长此前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这与美联储之前宣布的更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目标相契合,因此,被市场理解为“变相”QE III。

  美联储未有任何意料之外的货币刺激政策出台。市场对此的反应异常强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美联储声明发布后暴跌2.49%。面对愈发疲弱的经济前景,财政政策又陷于僵局,市场仍希望看到货币刺激政策加码。

  然而,对美联储来说,要作出这种选择并不容易。

  目前,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低至历史较低水平。而美联储希冀改善的利率市场,其萧条局面更多与失业率攀升、家庭收入锐减、购房意愿低迷,以及企业增加投资和信贷的意愿黯淡有关。这意味着,问题集中在需求而非供给方面。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日前称,压低抵押贷款利率对低迷的房地产业无用,“上个世纪60年代类似的操作也没有取得太大成功。购房者一旦缺乏信心,将变得对利率不再敏感”。

  在经历前两轮的量化宽松后,市场对量化宽松的效果争议颇大。这使得更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可能性有所降低。尽管部分投资机构仍相信,当一切手段用尽,经济仍无起色时,美联储将别无选择,哪怕知道加码量化宽松政策是饮鸩止渴,美联储仍要被迫喝下去。但现在时机看似仍未成熟。

  目前,市场风险激增,但远未上升至系统性风险失控的地步。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也使美联储需要更多时间去判断就业和经济的整体趋势,而一旦过于急切选择增加量化规模,无疑会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境地。

  而且,美联储内部的压力亦十分巨大。在本次议息会议上,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费舍尔、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柯薛拉柯塔和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普罗索一如既往,对扭曲操作的量化政策表示反对。而此前,这三位“鹰派”理事,也对将低利率水平维持至2013年年中的决定表示过反对。

  仅仅是延长现有的量化规模和低利率时间,美联储内部尚有如此大的分歧,可以想见,一旦选择加码量化宽松规模,伯南克将面临何种压力。而且,这种压力,还不仅仅来自美联储内部。

  在议息会议前夕,美国参、众两院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美联储称,在支持经济扩张和提升就业方面,美联储过去采取的措施并未奏效,美联储不应再继续对经济进行更多的特别干预。

  尽管美联储地位超然,在法律上并不受到议会左右,但议员携手施压央行的场面亦极为罕见,这也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未来政策的诸多猜测。

  “这个不会改变什么。杰克逊城会议刚刚结束不久,这么短的时间内,美国的实体经济不会有太多变化,美联储的政策基调和判断也不会因为国会议员的压力就发生改变。”在莫尼塔公司经济学家林崑看来,美联储政策基调偏于宽松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表现形式,更多可能是之前阐述的一些修补政策的实现,而非增量政策的出台。

  在她看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因为利率已经降低到接近零,量化宽松也被证明效果不是很好,货币当局能做的相当有限。所以,未来更多的希望,仍要寄托于财政困局的突破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