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曾荫权最后施政报告着力增加房屋供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18:05 来源: 财新网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 东方IC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 东方IC

  港府将确保香港每年平均能提供约4万个各类住宅单位,包括2万个私人住宅单位,市场人士预计对楼价影响不显著

  【财新网】(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10月12日公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一如各界预期,施政报告针对备受关注的房屋问题着墨颇多,其中谈及港府将从增加供应入手,包括复建居屋等措施,目标是确保每年平均能提供约4万个各类住宅单位。

  不过,由于报告提及的并非是即时政策,市场预计供应缺口将于中短期内维持,因此预料新政对香港楼市的影响可能有限。但综合外围等因素,机构预料未来一年香港楼价或下调一成。

  金融海啸之后,香港出现资产急促升值,楼价屡创新高的情况,香港市民怨声载道。个中原因主要是过去一两年,住宅物业供应量相对较少,流动资金充裕,及利率长时期处于超低水平。今年8月香港整体楼价较去年同期上升了近18%。第二季供款与入息比例是47%,显示香港市民置业压力及风险都正在增加。

  为回应市民诉求,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港府正全力从土地供应、打击炒楼,及重整资助房屋政策三方面入手,解决房屋问题。

  目前香港约有260万个住宅单位,约235万个住户中,73万户居于公屋,38万户居于资助置业的居所。也就是说,香港共有接近一半的住户正接受政府提供的房屋资助。

  曾荫权指出,当私人房屋供应短缺和价格上升,脱离市民购买力时,政府需要介入市场,透过增加土地供应和资助房屋政策,作出调节。

  在资助房屋政策方面,曾荫权指出,未来5年共有约7.5万个公屋(类似内地廉租房)单位落成,即平均每年兴建1.5万个公屋单位。

  而对于家庭收入在公屋之上,但却未能负担私人住宅的家庭,政府提出复建居屋(类似内地经济适用房)的新政策。

  2002年之时,香港在持续通缩、消费疲弱、房屋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私人住宅楼宇的净资产值急速下滑,不少业主的物业变为“负资产”,为振兴经济,当年港府提出多项救市方案,其中包括2003年起无限期停售及停建居屋。

  此次港府复建居屋,新计划的对象是每月收入低于3万港元,主要是属首次置业人士的家庭。计划会提供实用面积约400至500平方呎的单位,以可负担的楼价出售。

  新居屋计划的售价会与合资格家庭的供楼能力挂勾,以一个月入2至3万港元的家庭为例,港府会将实用面积400至500平方呎单位的售价订在有关家庭可负担的水平,初步估算约为150万至200万港元。

  曾荫权指出,在居屋供应方面,由2016至2017年起四年,会以总共提供超过17000个有关单位为规划目标,每年约为2500至6500个单位,而首个年度可先提供2500个单位。将来土地供应增加,会以每年平均可以提供5000个单位为规划目标。预期首批单位可于2014或2015年预售。

  至于收入相对较多,即月入约4万港元以下的家庭,虽然长远有能力负担市值楼价,但未能储蓄到足够首期的市民,政府会继续与房协合作,推行“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提供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让其可先租住“置安心”单位,同时为日后置业作好准备。

  在私人住宅方面,曾荫权指出,将增加私人住宅土地供应方面,去年提出建立土地储备,并以勾地表制度为主轴,辅以政府主动卖地安排,以确保住宅土地不会短缺,并订定了在未来10年内,平均每年提供可兴建约2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供应目标。本年度可供私人住宅发展的房屋用地,估计可兴建约3.5万个单位。

  曾荫权强调,港府必须以创新思维开拓土地资源,在发展及积存土地政策方面,港府推出释放工业土地、半数作房屋发展;维港以外适度填海增土地等措施,目标是确保供应的土地每年平均能提供约4万个各类住宅单位。

  美联集团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黄锦康表示,施政报告提出复建居屋等措施,相信未来小单位楼宇的供应势必大增,预期明年小单位楼价会回软,不过,反观中大型物业的供应仍然紧绌,相信此类单位楼价因供应罕有而仍有上升空间。

  他预料,在香港“平”和“贵”楼价“两极化”将更趋严重的情况下,楼价走势互相抵消。美联将明年楼价预测由原先升11%下调至“零增长”。

  世邦魏理仕大中华区估值及咨询服务部资深董事总经理余锦雄指出,《施政报告》反映政府的土地政策已转向为提供足够供应,新政策对楼市略有冲击,综合外围等因素,其也预料未来一年楼价下调一成。

  不过,余锦雄指出,虽然政府目标未来平均每年4万个各类型住宅单位,但涉及私人住宅土地供应目标仅2万个,与过往平均每年1.5万个至2万个吸纳量相配,数字属可接纳。他认为,居屋与私宅市场无重叠,但始终增加了市场供应量,料对楼价有影响,但并不显着。

  有外资行地产分析师指出,每年5000个居屋供应量料对市场影响不大,而平均每年提供2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目标也与需求匹配,从政府在施政报告中谈及,“居屋会弹性供应”可推断,港府无意令楼价狂泻。

  此外,目前政府任期只余九个月,外界担心新政恐无以为继,香港《经济日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现任政府绝不应有如此想法,“因香港政制与西方国家有异,特首更替并非政党轮替,不涉及不同政党上台而实施迥异的政治理念与政策的问题,故政策延续性较强,更何况纠缠香港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甚为明显,路人皆见,政府须着力解决,没有以任期将尽而当看守政府的理由。”

  此外,在施政报告中,曾荫权也指出,预料今年香港经济会有5%至6%的增长,今年的通胀预料平均达5.4%,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年度通胀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