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揽储战:让一向以债主身份自居银行学会温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5 08:06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这个年关不好过!连银行都在一片缺钱声中拉开了近乎疯狂的“揽储战”大幕。
11月1日,魏航收到了一条来自某家银行理财专员的短信:“年末岗位考核在即,恳请您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转出闲置资金购买我行于11月3日推出的两款理财产品,7天预期年息为3.9%,92天预期年息为5.5%。在提高您资金收益的同时帮我们渡过难关。”
短信内容几近哀求。魏航告诉记者,从10月中旬开始,他就陆续收到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短信的轰炸,相比去年而言,今年银行的理财产品格外多。删除这类信息,成了魏航每天的烦心事。
“人情揽储”让一向以债主身份自居的银行学会了温柔,但这还不是它最后的疯狂。
据记者了解,就在前不久,有家商业银行为了揽下考生每人200多元的报名费,不惜面见当地教育局建议其采取网上报名转账的形式,从而吸引考生家长去该行办卡,同时免费赠送考生一个U盾。
200元储蓄送一个U盾,大有赔本赚吆喝的架势,但在银行看来,这蚊子再小它也是块肉啊!更有甚者,湖南长沙的一些银行要求贷款买房的客户先为其揽储后,方可放贷。
“无论是从政绩还是实际考虑,年底的确是银行最需要钱的时候。”一位招商银行的理财专员告诉记者,银行年底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都会比以往多一些,每周至少推出四款理财产品;同时,产品利率也会有所提高,比如招商银行近期推出的一款三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息为5.3%,比同期的固定存款利率高出近两个百分点。
同时,建设银行一理财专员告诉记者,该行年底将会推出预期年息高于6%的产品。但据记者从华夏银行的理财专员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华夏银行的年息更高,目前在售的就有年息高达10%的理财产品,只不过存款周期需要两年。
月末、季末尤其是年末是监管层对银行的考核时点,商业银行为了满足监管层对存贷比的要求,疯狂揽储,理财产品就是重要的揽储工具之一。
有数据表明,仅10月份的最后一周,国内37家银行就发行了313款理财产品,较前一周增加12款。
年关进入倒计时,银行的疯狂揽储正呈蔓延之势,外资银行也纷纷加入揽储大军的行列。据记者了解,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纷纷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了年末最新促销活动。外币定期存款优惠利率,其标准有的甚至高过普通定存利率10倍。其中渣打银行促销力度最大,该行3月期港币存款利率为原利率的15.83倍。
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指出,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超过80%的银行家认为今年最大挑战为“吸收存款压力加大”。
“银行不惜代价高息揽储的主要原因有二:一、银行的存款利率太低,导致大量储蓄流失;二、国家对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使得地产企业很难从银行的正常渠道贷款,只能通过银行进行专项资金的融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告诉记者,银行的理财产品大致有三种:一、银行为自己吸收存款而推出的理财产品;二、地产企业借助银行这一融资平台,为自己的地产项目融资而推出的房地产信托产品,银行只是从中获得服务费和中介费;三、为政府项目融资而推出的理财产品,比如地方债和高铁债等产品。
袁钢明表示,这三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大部分都是为地产企业提供服务的,而地产企业越是接近年底,资金越是紧张。“受到国家对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度明显减少,这部分放贷额度曾经占银行总放贷额度的50%,如今这个比例已下降至3%。”
理财产品越来越多样,融资方式越来越丰富,而成本也越来越高。袁钢明坦言,理财产品只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融资方式,是一种表面的繁荣,最终形成的只是一个揽储的泡沫,因此,通过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金紧张的问题。
记者从日前已发布的各家银行三季报上看到,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较去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银行解决资金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存款利率。”袁钢明表示,年关将至,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和年息都将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