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前10月财收已超全年预算 年底突击花钱或超3.5万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7:56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财政部已经轻松完成了全年的预算收入。

   铁定的大量超收收入加上预算内还没有花掉的大笔预算,让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两个月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饱受诟病的年底突击花钱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所谓超收收入是指财政收入超过年初预算的部分。财政部公布的最新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0851.68亿元,已经超过全年预算的89720亿元,前十个月已经实现超收1131亿元。

   最后两个月即便按照8%的保守增速,也会完成13154亿元的财政收入,据此全年财政保守估计将超收14285亿。

   这还不是全部。

   按照年初的预算,今年全国财政安排的支出为100220亿元,前十个月全国财政完成支出77559.6亿元,要完成全年预算,最后两个月全国财政还需要支出22660.4亿元。

   预算内22660亿元的支出任务,加上14285亿元超收收入,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不到两个月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

  突击花钱由来

   年底突击花钱饱受诟病,但也有着其客观的制度性原因,可谓由来已久。

   现行《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而审批预算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每年3月初才召开。

   这一制度设置的后果就是,各单位接到经批复的预算快则3月中旬、慢则4月下旬,单位预算的执行在无预算约束的真空条件下已经进行了该年度预算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间。

   预算执行速度慢,往往到了10月份很多中央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刚过半,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备受诟病的年底突击花钱,而年初的三四个月则根本没有预算监督。

   为了减轻这一制度对预算执行的影响,近年来预算相关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采用了变通的办法。

   人大预算工委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突击花钱的问题,近年来在控制,比如提前预算编制时间,年初就开始执行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等,财政部也多次发文,要求各单位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这一背景下,财政支出进度有所加快,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占全年支出的比重,从2009年的26.3%下降到2010年的20.1%。从今年10月份的支出数据看,2011年的情况也会好于2010年。

   今年1-10月累计计算,全国财政支出7755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566.34亿元,增长27.2%,完成预算的77.4%,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5.2个百分点,仅从比例来看,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制度上固有的问题,年底超收收入规模越来越大,从绝对数量来看,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质疑超收

   财政收入大幅超收,客观上造成年底突击花钱,预算的准确性屡受质疑。

   对此,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大量超收说明年初制定的预算根本没用。

   在通常的认识中,完不成预算任务,各级官员要被问责,超额完成则不会,甚至相关人士会以此为政绩,一些地区在年初的预算制定上往往相对保守。

   2007年财政收入超收7000亿元就曾经引起广泛关注,即使在被称为财政最困难的2009年,财政收入仍然超额完成年初预算,超收2247亿元,2010年超收规模达到9172亿元,今年保守估计则会达到1.4万亿元。

   对于财政屡屡超收且规模越来越大的问题,前述人大财经委人士告诉记者,主要的原因是按照惯例,在制定预算时留有余地。

   在一些财税专家看来,宏观税负过高才是深层次原因。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长施正文就表示,近年预算中财政收入增速比照GDP增速设定,一方面是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是认为财政收入应该与经济增长同步。

   如果在预算制定中把收入增长设定为和实际增速相符则等于认可财政收入远高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现象,而实际上这是宏观税负过高的结果。

   因为现有的税收体制大多沿用1994年税制改革时的政策,而当时由于征管条件的限制,税收领域采取的是高税率、宽征管的原则。

   随着征收技术的进步,很多税种基本上能够做到应收尽收,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税率相对较高,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现象日益突出。

   施正文认为,这一背景下降低过高的宏观税负,使其处于合理的水平才是解决财政超收的根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