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中资银行走出去不能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7:56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一边认真听着其他与会嘉宾的意见并记录,一边准备着自己的主旨演讲,这是蔡鄂生出席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用一丝不苟来形容蔡鄂生似乎并不过分,作为现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过去的职业生涯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也正因此,在谈到对当前银行业的生存现状时,蔡鄂生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银行业需要也必须走出去,但不能急。

   根据蔡鄂生透露的数据,中国银行业走出的脚步已经逐年加快,截至2010年底,国内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一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

   这表明,“我国银行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蔡鄂生指出,但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多的境外金融机构也在“引进来”。

   同样截至今年10月末,有多达47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了40家分行,营业性分支机构700多家,在华资产总额2万多亿。

   市场不断开放的过程也使得中资银行海外机构业务类型和品种不断丰富。目前,海外中资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已经不局限于境外贷款、境外债券投资、境外证券投资、流动性资产管理、离岸银行业务、QDII业务等,还积极拓展其他各类新型业务,比如财务顾问和全球现金管理服务,以及保险、证券、衍生品等金融服务,为中资企业在境外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而这其中,并购无疑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可以说,中资银行参与全球竞争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同时境外收购模式也呈现灵活多样,如: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巴克莱银行式的财务投资,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式的以业务多元化为导向的控股权收购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出去”可以大踏步地前进,蔡鄂生表示,我们的“走出去”决不可急于求成,必须首先“苦练内功”。

   “银监会持续督促中资银行大力推进自身内部改革,全面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打好‘走出去’的硬件基础。同时,中资银行要兼顾自身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现实需要,恰当把握时机,准确选择市场,审慎稳妥向外展业,避免复杂多变的海外投资环境给‘走出去’带来风险。”

   更重要的是,中资银行不能单纯为“走出去”而走出去,仅仅满足于境外设立机构,以及业务规模单纯扩大,而是要通过“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经验,努力在创新能力、风险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互补,在客户营销、网络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协同,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真正培养提高竞争能力。

   而为了帮助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把“走出去”战略在银行业实施好、落实好,银监会特别制定了“审慎支持、有的放矢、防范风险和持续监管”的十六字方针。并注重全面加强与境外金融监管当局的沟通与合作,截至目前,银监会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监管合作备忘录(MOU)。

   在他看来,中资银行走出去不能急,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科学谋划,坚定信心,稳妥推进”。

   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能够抓住机遇,使金融机构立足于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大自己的核心主业,同时远离高杠杆率或过度创新类金融产品和业务。

   二要坚持强化风险管控。督促商业银行科学制定“走出去”风险管理战略,科学拟定风险管理目标。

   三要坚持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既要看到国际化是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督促中资银行结合自身情况,统筹考虑、谨慎选择。

   四要坚持加快文化、人才相互融合。要督促中资银行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既要拥有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熟悉当地客户要求、掌握当地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避免管理体制、文化传统方面的冲突,也要更加重视海外本土员工的职业发展与激励,增强归属感、忠诚感、使命感。

   五要坚持监管合作。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走出去”跨部门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切实做好战略实施的政策指导和监管服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