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庞岚:谁在打架 谁在受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18:43 来源: 法制晚报

  新闻提示  

  针对央视关于“电信联通遭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人民邮电报》称央视“混淆视听、误导公众”。《通信产业报》则刊文指出,在互联网接入这个市场上,电信和联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

  《通信产业报》的总编辑早就在公开场合说过要“以最强的声音,为通信业鼓与呼”。但是把相关报道拿过来看看,却发现他们虽然做到了“为通信业鼓与呼”,却不是“最强的声音”——《人民邮电报》对央视的“痛斥”,才真是“走召弓虽”。

  昨天,新华社记者也写了报道,题目叫《围观反垄断首案:与消费者无关的神仙战》。在这篇文章里,笔者看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神仙”,一个是“无关”。

  先来说说前者——“神仙”究竟是谁?

  表面看来,这是一场媒体的论战,早有人用一句名言诠释了此事的“积极意义”——“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有了想法说出来当然没问题,但我们至少要弄清楚说话的究竟是谁,话是在替谁而说?

  提到《通信产业报》和《人民邮电报》,各媒体都只说是“工信部下属两家媒体”。不过《人民邮电报》的网站还提到了自己的“新闻宣传理事会理事单位”,其中自然少不了当事双方,而《通信产业报》发在网上的招聘信息则罗列了一长串的“合作伙伴”,当事双方在列。

  笔者觉得这回央视挺冤,还因为在一出“指桑骂槐”的戏码中,他们充当了“桑”的角色。例如,《人民邮电报》虽然专门写了一个章节批判央视的“新闻素养”,证据之一却是“只对发改委进行了单方面采访”。记者们都知道,如果要报道两个打架的街坊,绝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但如果公安部发了“通缉令”,媒体是不是必须要去采访一下通缉犯的说法呢?

  既然只是一棵桑树,那么“神仙打架”的主角当然不是央视。

  再说“无关”。新华社记者说道:此次发改委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专线接入市场的垄断问题,所以无论最终结论如何,都与普通用户的宽带价格没有关系。

  原来,咱们跟着凑了半天热闹,结果却是“逗你玩”?

  但进一步想想,神仙打架若打得满天鸡毛,最终难道不会飘向地面?细看这几家媒体的报道,“三网融合”、“幕后推手”、“部门利益”时不时映入眼帘,难道这一切都和我们无关?

  北京邮电大学(微博)的阚凯力教授早就说过,从绝对值的角度讲,中国目前的上网费不高,但是从上网费占收入的比重来讲,中国上网费确实已经严重偏高。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收入、我们享受的服务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为什么交的钱却可以和人家对比?

  从调查中航信无疾而终,到调查电信、联通,款未罚已经招来“一哭二闹”,我们何时能看见《反垄断法》真真正正地“亮剑”?

  当媒体不像是公器,而是有了被利用的嫌疑,当“消费者利益”只是被拿来说事儿,我已经感觉“很受伤”。

  所以,别再说神仙打仗,和我们无关。本报评论员 庞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