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高利贷骗局:月息4分做诱饵吸金逾6千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11:37 来源: 中国广播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四川宜宾对几名涉嫌非法集资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一个以开发绿色食品为幌子非法吸纳民间资金的集资案件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个号称零风险,而且每月有四分利息的项目,贪婪地吸纳了当地多个区县老百姓的血汗钱,金额高达6200多万元。
很多毫无投资经验的退休工人、公务员甚至医生、教师,将自己的养老钱、住房、保险抵押款和亲朋好友的钱,都投进了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无底洞。那么这个骗局究竟给老百姓灌了什么迷魂汤?
高息做诱饵:号称月息四分零风险
如今在在宜宾街头,有关“僰乡黑猪”的一切痕迹都已经消失,原有的办事处和数家专卖店已经人去屋空。当地繁华的商贸路上,一家药店正热热闹闹地搞着促销,领取奖品的顾客队伍在门店外排出老长。
宜宾市民刘阿姨指着阔气的店面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僰乡绿色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僰乡公司)的办公室,当时修得特别阔气,作为僰乡绿色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客户,她先后投入了20万元本金,据她回忆,公司好的时候,她每月都要到这里来领取高达4分的利息。直到2010年11月。
刘阿姨:去年11月份,11月18号,我的钱到期了,他该退我的钱(连本带息)。当天钱没到位,当时财务上说,账上没有钱,欠的钱(外债)还没有到位。
刘阿姨没想到,这一天是她发财梦破灭的开始,一同消失的不只是老人的发财梦,还有真金白银的毕生积蓄。
根据受害者保存的资料显示,僰乡绿色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2007年4月在当地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公司成立后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
“僰山黑猪”是目前市场上营养价值最高,质量最好的猪肉产品。”类似的宣传几年来一直冲击着当地市民的眼球。退休工人李家元就是被广告打动,参加了几次僰乡公司的授课,还被拉到养殖基地进行体验考察,最终他拿出了五万元积蓄,但那时已经是2010年的10月,距离僰乡公司垮台只有一个月了。
李家元:我们参与的最迟,是十月二十多号,去年。他出事是11月23号。
记者:您去年十月二十五号投的钱,到第二个月,公司就不行了?
李家元:对。
记者:那就是没拿到过利息?
李家元:没有,一分钱都没拿到。
政府做幌子:以当地各级领导考察为噱头四处宣传
按照僰乡公司的说法,投入10000元每月光利息就是400块钱,如此拙劣的敛财手段,在2009年就有网友发出预警,遗憾的是,网上预警并没有引起投资者们警惕。而公司的宣传手段又给很多投资者传递了一个错误信号——僰乡公司的项目是由政府部门支持的,肯定不会有问题。
就在网友预警发出后不到半个月,宜宾市长宁县的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花滩镇僰乡农牧业公司破土动工》,并称该项目是花滩镇2009年下大力气引进的优质项目。
在受害者保留的宣传材料上记者看到,四川省和宜宾当地市县乡的各级领导都曾经到僰乡公司在花滩镇的养殖基地进行考察指导,这些镜头被僰乡公司当做噱头四处宣传。
刘先生(化名)退休前是宜宾市某县发改局的公务员,他和老伴先后有35万元被套在僰乡公司。他向记者证实,因为公司宣传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所以投资者们就信以为真。
刘先生:常宁县的书记县长亲自去他们公司考察指导,要把它们作为一个发展模式发展起来。另外常林县筠连县有关的业务部门都非常支持。另外在2010年的6月23号,省人大一个副主任到宜宾考察调研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专门到他们这个公司考察一天。公司也给我们宣传了,另外在宜宾市区开了两个专卖店,卖他的猪肉,开业的时候,常宁县和市里的畜牧局和发改局都送了花篮,表示祝贺,当时开业的时候我在现场。
评论员:监管、预警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如今僰乡公司的几名负责人已经被依法逮捕,但是这些债权人们却始终看不到拿回本钱的希望。长年受理非法集资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北京广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赵三平认为,既然目前涉案嫌疑人已经被逮捕,政府有义务将涉案公司的财产进行及时的清查和保全。
赵三平:我认为他没有采取什么积极主动的资产保全、清查核实的这种固定公司现有资产的有效行为,没有做,他们完全是在一种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在应对非法集资案件的过程中,有义务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和预警,比事后的亡羊补牢更为重要。
马光远:不可能要求每一个集资事件政府都能够预先知道,我们(政府)只能做到有些非法集资事件特征比较明显,当地很多人参与的时候,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警惕,这点警惕是应该有的,那么一旦遇到疑似非法集资的情况,当地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进行调查分析。
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地金融、司法等机关仍没有接受中国之声记者的采访申请,现在僰乡公司的家底到底有多少?犯罪嫌疑人侵吞的赃款能否追回?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核实。在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以高息诱使储户借钱给企业的模式,在宜宾市不止一家。宜宾的政府部门是否对此事知情?对于类似集资行为,政府部门的多头共管是否取有效?中国之声还将持续关注。(记者杨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