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川宜宾公费送环卫工人出国考察被指作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8:39 来源: 北京晨报
干得不错!派你出国考察吧!还是给我涨工资吧!  漫画图 干得不错!派你出国考察吧!还是给我涨工资吧! 漫画图

  记者从四川宜宾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该市选拔的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已于18日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将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据悉,这是继去年组织61名环卫工人赴港澳考察后,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境)考察学习。(《人民日报》)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热议。赞同者认为环卫工也能出国考察是个突破;质疑者则指不伦不类,而且组织基层环卫工出国考察,对于提高环卫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究竟有多大用处值得怀疑。更有人提醒,不要有不相干的人在其中“鱼目混珠”……

  反对

  实是奖励劳模 不必非叫考察

  报道称,“环卫工人出国让人倍感欣喜,也让人看到了出国学习机会的平等。以后应该给不同的群体更多的出国机会,构建一个科学的出国人员选取规则与学习效果测评体系。”这实在是一种古怪的逻辑。平等是一个好东西,但“出国学习机会的平等”却是伪命题。道理很简单,不是任何职业群体、任何行业都有出国考察的必要,追求如此字面上的机会平等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不是说环卫工就不能“像领导一样出国考察”,而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是真正的行业考察,想要借鉴和引入国外先进的环卫管理经验,环卫工并非是最合适的“学习对象”。这一点,无需否认。让环卫工出国开阔眼界见见世面是可行的,但要说学以致用“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就不太靠谱。同时,因此就说环卫工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其实也有些夸大其词了。

  更愿意将“环卫工出国考察环卫管理”理解为一种劳动者福利,与有些地方组织劳模公费旅游没有本质的区别——本无不可,但又何必非要冠冕堂皇地套上一个“考察”的名头呢?而另一方面,关爱环卫工也未必一定要通过“出国考察”来表达。关爱底层劳动者,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制度性系统工程。无论是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并贯彻落实,不断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劳动者福利,还是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都是应有的题中之意。长期长效性的制度保障远远比组织一次或者几次劳动者出国旅游更给力,而如果没有前者作为支撑,“环卫工出国考察”终归是“一阵风运动”,看上去很美,徒具观赏价值罢了。

  陈一舟

  支持

  更有实际价值 不应职业歧视

  当环卫工人和出国考察两个词语交汇在一起时,必然引来诸多非议。敏感词与非敏感词的碰撞,也成为一个大新闻。认为环卫工人与出国毫无瓜葛,出国作为一个高规格待遇,应属于位高权重或家财万贯者的专属权利。思维定式下,对环卫工人带着浓厚的职业歧视心态,试问,何不将此看作是工人享受福利?政府为普通工人的技能提升买单,大有一种一视同仁的职业公平之态。

  不应对环卫工身份带有“职业歧视”,认为其职业就应安分守己地“扫扫大街”、“倒倒垃圾”,将其束缚在一个最底层的工作岗位。在全国城市环境卫生乱象的大环境下,更应让城市建设的实际操作者出国多学习,最终取其精华,弃己糟粕,最终优化国内城市环境。

  出国考察,依旧是一个公众心中未曾解开的心结。出国考察,一个常人眼中所谓“精英分子”或达官贵人的专利,近年来随着公费出国旅游等丑闻备受诟病。自此之后,关于出国考察人员的身份界定、阳光操作以及资金消耗的正规性成为舆论聚焦的关键点。倘若出国队伍大多是领导家属或关系户,那最终只会留得骂名与道德谴责,假公济私本来就是一种腐败。

  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比环保部门官员出国更有实际价值。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美容师”,可以借鉴外国城市环境建设的经验,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卸下对“出国考察”的追崇心态,也放下对环卫工的身份歧视,出国考察并非与环卫工无关。小岗位更能有大价值,也是一个对社会个体的职业尊重。

  曾金

  建议

  出国作福利 不如涨工资

  环卫工人素来被人们称之为“马路天使”、城市的“美容师”,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然而,他们仍然处于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位置,所得到的待遇和报酬也是最底层的。也就是就说,环卫工的付出与所获是极不相配的。

  就以宜宾市“不做老师甘当环卫10载”的曾蓉为例,她当“城市美容师”长达10年之久,并且还是“宜宾市城市建设一线先进个人”,而她的工资在2010年11月份前,只有每月520元,2010年11月份,虽然给她涨了工资,也只有每月909元。10年加“先进个人”的工资还不够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当地其他环卫工的工资就可想而知了。其实,环卫工人工资不够“最低工资标准”的,不只是在宜宾市,可以说,除了北京(2990元)、上海(近2200元)之外,是国内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一些还不够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待遇的“城市美容师”们,他(她)们最想得到、最该得到的应是什么?或者说政府最该给他(她)们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听“城市美容师”们心声,他(她)们肯定会说是“工资待遇”,而不是别的,包括去他国“考察学习”。

  行文至此,笔者就有了这样一个建议,如果政府部门真心尊重、关心环卫工,就该让这种尊重、关心从他(她)们的工资待遇上体现出来,当环卫工的收入多了起来,他(她)们不就可以自费去他国“考察学习”了,何至于要政府劳神费力?

  张冰歌

  评判

  缺福利待遇 不缺出国考察

  在出国考察学习多为官员专利的现状下,宜宾市城管局送优秀环卫工到新加坡学习的做法,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突破意义,故而才引起了公众的侧目和舆论的关注。

  确切地说,对环卫工人进行表彰无可厚非,但用出国的方式却未必妥当。这当然不是说环卫工人没有这个权利,或如有网友所说,给环卫工人这样的机会,总比让官员去更好。这种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却忽略了两个疑问,一是一线环卫工出去学习究竟有无必要。在“考察学习”成为“公费旅游”的代名词下,这同样难以逃避“公款旅游”之嫌,不能因为参与者是弱势的环卫工,就使“公费旅游”具有正当性;二是当这种做法一旦有了开始,就可能被定格下来,成为一种福利安排。因为考察学习的目的,还是在于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和做法,达到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这一点来说,出国学习的群体就不能仅限于表彰优秀者,而应是工作需要者。

  环卫工待遇普遍不理想:干最累的活,拿最低的钱,职业不受尊重,还处在危险之中,这就是环卫工人的现实。如果再联想到“环卫工因为无力交学费,带着3岁孩子上班”的事,那么环卫工出国考察这样的新闻,就太过扎眼。可以说,现在的环卫工,缺的不是出国考察,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尊重、劳动保障、福利待遇和社会救济。假若环卫工一边领着低微的工资,没有足够的休息权,社会地位没有提高,出国考察又有什么实质意义?诚如有建议所言,真想对环卫工进行关爱,就应当解决他们最急切、最需要的东西,从经济和福利保障上应有制度安排,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出国考察与否才不会让人感到疑惑。

  唐伟

  ■三言两语

  ●效果会怎么样呢?投入的成本值不值当呢?70个人四批,这么多的人是否必要呢?

  ——李明

  ●其实就是个“契机”,也是个“奇迹”。会不会没几个人是真正的环卫工人?

  ——严力

  ●不太清楚,这些享受出国考察的环卫工人都是谁?是通过怎样的渠道选拔出来的?是不是真的就是一线环卫工人?从报道中得到,竟然有环卫工人接连两次外出考察,这是令人惊异的。

  ——王军荣

  ●考察?作秀的闹剧罢了。有这笔钱不如切实地为环卫工人解决一些福利待遇等实质性问题,不要搞这种眼球秀。

  ——金华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一定非要出国考察,上网查查更便捷,何必舍近求远?尤其是国外的一些环保措施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学习的,更不是环卫工人就能做到的,这得靠社会的合力。

  ——罗瑞明

  ●出国考察学习绝不能成为“公仆”的专利,今天也应该让工人出去学学了!

  ——刘峰

  ●总体上讲是好事儿,但要注意程序上的操作是否合理、科学,学习考察回来后的总结和改进是否及时和有立竿见影的实效。此外,改进的城市市容管理措施是否有推广价值也是值得考虑的。

  ——李宏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