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津:已能对PM2.5监测 新标准拟2016年实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1:59 来源: 天津网-每日新报

  天津已能对PM2.5进行监测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拟于2016年实施

  新标准实施后 蓝天“门槛”将提高

  编辑动机

  大雾橙色预警的拉响,灰霾天气的持续,让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提升。而近期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总也绕不开一个词——“PM2.5”。近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截止,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关于PM2.5的监测标准。而记者走访环保部门了解到,本市已有一些区域正在尝试PM2.5的监测。  稿件统筹 邓晶龙 周白石

  记者从环保局检测中心了解到,目前天津空气质量监测并公布的是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而城市中常见的灰霾天气,PM2.5往往是主因。这些还不到头发丝1/20粗细的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本市一些区域正尝试监测PM2.5

  据介绍,天津已有一些区域正在尝试PM2.5的监测,并纳入内部空气质量监测。目前,市环境监测部门开始着手将PM2.5的测定纳入日常空气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监测。本市作为环保模范城市,在本“测定”发布前,已经进行了PM2.5测定的试点工作,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本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大规模扩大PM2.5的测定站点,逐渐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并每日发布监测结果。

  PM2.5指数播报实施后,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市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说,有了PM2.5指数后,空气质量播报将与公众感受更贴近。据了解,我国将实施的PM2.5标准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依据,即PM2.5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的达标值设为0.075毫克/立方米和0.035毫克/立方米。按照这个标准提高“蓝天门槛”,让社会更重视环保问题,防控灰霾等大气污染。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大突破

  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据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二是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包括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等;三是提高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据介绍,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制定工作也同时开展了。AQI比API主要有四个方面改进:一是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国际通行的名称一致;二是评价因子增加了O3、CO和PM2.5,以更好地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我国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三是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与对应级别空气状况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描述更匹配;四是完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将日报周期从原来的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修改为0点到24点,并规定实时发布SO2、NO2、PM10、CO、PM2.5、O3小时浓度和O3的8小时浓度。这样的变化将为公众提供简洁明了的空气质量状况和保护健康建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中提出了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保护人体健康的具体建议,这将提高环境信息公开效果。

  “蘑菇”负责收集 分析交给电脑

  津城PM2.5监测设施揭秘

  灰霾监测中的PM2.5数据到底是如何出炉的?直径不到头发丝1/20粗细的颗粒物如何监测?昨日,记者来到市环保局监测站一探究竟,揭开PM2.5的神秘面纱。

  监测站屋顶,几个三脚架支撑起一个蘑菇形状的装置。“这就是PM2.5的自动采集系统。”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一装置叫“切割器”,先把空气中直径为10微米及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采集进来;装置“颈部”有过滤层,将直径大于2.5微米、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过滤”掉,留下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好比用筛子筛沙粒,一层层越筛越细”。装置中还有一个玻璃瓶附件——这是雨水分离装置,用于去除干扰因素。

  接下来的任务就全交给“分析系统”了。采集的颗粒物样本首先输送到监测站房,读出当前的平均浓度顺时值、30分钟浓度、1小时浓度、8小时浓度、12小时浓度和24小时浓度等多个数值。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输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审核,剔除无效数据后得到有效统计。

  据介绍,目前本市区域内共有3个可以监测PM2.5的监测站点,第一个监测站位于市环保局内,第二个位置在静海的团泊洼,武清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点则是第三个监测站点。

  专家提醒

  PM2.5会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 

  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记者就这个问题咨询了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赵学群。赵主任介绍,如果细微颗粒达到1到3微米的话,很容易会被人们直接吸入到肺泡,黏附在呼吸道或肺里面,特别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PM2.5入侵体内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系统有影响,并不仅仅是大家所认为的其只危害呼吸系统。 

  赵主任指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实际上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减少PM2.5需要每个人行动 

  其实,颗粒物污染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家都可以参与到改善PM2.5污染的工作中去。环保局工作人员说:“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上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就很有利。如果开车按规行驶,保持道路畅通,也会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

  防御贴士 

  1.重度污染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如外出尽量佩戴医用口罩。 

  2.清晨城市街道汽车尾气和浊气不利于锻炼,可以多到公园、山顶等进行有氧运动。 

  3.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 

  4.可以多吃富含橡黄素的苹果、洋葱,多食用猪血鸭血猪肺,去尘清肺,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E。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郭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