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价格和环境的矛盾 草根经济何去何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8:26 来源: 解放日报

  吴名遂 绘

  本报记者 任翀 本报实习生 冯驰

  自从 “七浦路要走中高端”、“静安别墅的小店要被取缔”的消息传出后,“草根经济”再次广受关注。几年来,襄阳路服饰市场腾出空地留给高大气派的商务楼,吴江路美食街也在打桩机的隆隆声中变成了时尚光鲜的潮流小店群,中心城区的“草根经济”场所越来越少。每一次类似场所的消失或者转型,都会引来不同意见的交锋。这样的交锋,毫不例外落在了七浦路和静安别墅上。

  对那些习惯了在七浦路众多的“外贸货”中淘宝、在冬日午后的暖阳中捧一杯静安别墅的“丝袜奶茶”的消费者来说,如果七浦路变成了富丽堂皇的大商场、静安别墅里再也没有像家一样的咖啡小店,或许会带来一种深深的失落。但对七浦路周边和静安别墅里的居民来说,面对讨价还价的嘈杂声、叽叽喳喳的聊天声,还有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垃圾、噪音、油烟等等,并非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草根经济”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争论中,“草根经济”究竟何去何从?

  价格和环境的矛盾

  “草根经济”价廉物美的背后,是商品价格和购物环境的矛盾。记者在一个雨天走访了七浦路市场群,虽然天气不太好,但这里依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滴滴答答的雨伞、深深浅浅的脚印、熙熙攘攘的商场,整个市场群给人的感觉有些压抑。而在商场里面,不仅能发现产品的质量高低符合“一分价钱一分货”,购物环境也跟着产品的定价走。在白马高级服装市场门口,显眼的位置贴满了各种特价服装的标签,39元的牛仔裤、60元的外套、80元的西装可谓琳琅满目,“清仓处理”的高音喇叭和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混杂在一起,购物环境显得异常嘈杂,让人难以从容挑选。但在豪浦服饰城的五楼、六楼,各家店铺明显宽敞亮堂了很多,看得出大部分店铺最近装修过,不少还是中国驰名商标。当然,这里商品的价格要高不少,一件普通的男士针织衫300多元、男士外套700多元,基本赶上了品牌商场。记者注意到,七浦路市场群内的商场基本都符合“楼层越高、价格越高、环境越好”的规律,尤其是那些已经传出转型消息的商场,价格和环境两极分化的情况更为明显。

  服务态度不佳也是“草根经济”的顽症之一。在七浦路的消费群体中,“新上海人”和外省市游客占了很大比例。刚来上海工作的周小姐说:“这里的衣服蛮便宜的,但是有些店的老板太凶了,有些衣服还不让试穿”;游客陈先生表示:“这里的老板都不怎么热情,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而且对外地口音的人不屑一顾”。记者登录几个关于七浦路的贴吧,看到不少网友留言:“在七浦路经常能看到吵架的,这里的老板一个个都很厉害,弄不好顾客就会挨骂”;还有网友说,被商户骂了后“以后不会再去了”。

  可见,绝大多数消费者比较注重购物体验,但这些却是“草根经济”的薄弱环节。有些消费者觉得,既然选择了“草根经济”,势必要做好牺牲购物环境的心理准备,“轧闹猛”也是一种乐趣。但对那些因“草根经济”的购物环境糟糕而遭遇财物遗失、污损,或因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与商家产生过纠纷的消费者来说,这些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会直接影响他们下一次购物的选择。

  显然,如果只注重“草根经济”的价格优势,却忽视“草根经济”给城市商业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成熟的消费心态,更不是理想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草根经济”面临转型理所当然——这既是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整治和疏导的博弈

  如何转型始终困扰着管理者和经营者。“草根经济”转型的途径往往是“升级”和“整治”,但一些新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七浦路的一些商户升级后,购物环境有所改善,代理的品牌知名度提高,但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一变化使得一些消费者呼吁“不能涨价”,而一个从凌晨3时开始的“早市”也出现在这里。“早市”的主体是一支规模庞大的“马路游击队”:数以百计的摊主带着地摊、简易衣架、三轮车,将七浦路及周边的河南北路挤得满满当当,采购的人群中既有批发商户也有普通消费者。据悉,凌晨3时至6时,整条七浦路的服饰吞吐量以吨计算,运货的卡车排了几十辆。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市容环境,也引发商场内商户的不满:“‘马路游击队’经营成本低,我们的价格更没优势了,谁来保护我们的利益?”而静安别墅内的小店在遭到整治后,也反映出“草根经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特色:很多店铺开始与监管部门“躲猫猫”,来检查了就关门、不检查了就开门,就连监管部门也表示,整治小店将是一场“持久战”。

  对“草根经济”采取强制的整治措施,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且“草根经济”大多会延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特点,向其他区域或居民区扩散。但一味地提倡疏导,也不太现实。比如,有的消费者提出,能否将静安别墅改造成田子坊,让原本没有营业执照的“黑店”变成持证经营的“白店”?这样的建议遭到一些居民反对:田子坊的经营模式本身是一种探索,对入驻店铺的筛选有主管单位进行把关,经营中不完善的地方仍在改进中;而作为以居住为主要定位的静安别墅来说,眼下自发形成的小店群业态混杂,经营模式带来的食品安全、经营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可见,在不改变静安别墅主要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允许小店发展势必会影响原住居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发证”的方式对“黑店”进行疏导,不足以解决“草根经济”的根本问题。

  不论是升级引发的“马路游击队”、还是整治带来的“打游击”,其背后都是整治与疏导的博弈。在这种情况下,为“草根经济”寻求更加合理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模式,成为一个更有实际意义、也不容回避的话题。

  “草根”的发展空间

  上海的商业不可谓不繁华,选择不可谓不丰富,可为什么看似不起眼的“草根经济”那么受欢迎?这是因为现有的商业布局还存在短板。静安别墅内的小店会红起来,因为它补上了南京东路商业的重要一环——在静安别墅外,“梅泰恒”金三角的品牌水准毋庸置疑,施华洛世奇、欧米茄等一家家名品专卖店也很精彩,吴江路上还有各种潮流小店和连锁餐饮……但是,偏偏缺乏市井化的消费选择。而静安别墅里“夫妻老婆店”式的咖啡店、饮食店,十几元钱以下的人均消费标准,恰恰满足了周边人群的需求。同样的,七浦路服饰市场群的兴旺,也是对上海千篇一律大型购物中心的补充,看惯了富丽堂皇的店面,拥挤嘈杂的七浦路有一种吸引人的生活气息。

  因此,在现有商业基础上增加“草根经济”的比例,是疏导“草根经济”的重要手段。眼下,很多即将开设的商业设施往往把招商目标放在大品牌、高档次上,却不太在乎“草根经济”的作用。这种发展模式的结果是继续上海商业千篇一律的格局,而“草根经济”不得不继续在夹缝中生存,很难有“转正”机会。

  还需注意的是,“草根经营”能够生存的必备条件是较低的经营成本。现在很多“草根经济”选择“马路游击队”、“黑店”的生存方式,是因为正规经营的成本太高。糟糕的是,当“草根经济”吸引人气后,它们生存区域的正规经营成本往往越来越高。在七浦路,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年租金超过30万元,价格比南京路还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关方面能给“草根经济”以实际支持,或许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记者了解到,1933老场坊尝试用不定期的“跳蚤市场”的方式,允许“草根经济”低成本入场经营,每一次都受到消费者追捧。可是,不定期的经营方式毕竟不能满足“草根经济”稳定的发展需求。所以说,要为“草根经济”留出发展空间,既要有产业导向上的支持,也要在经营成本上进行扶助,让“草根经济”有机会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正规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