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连续六个交易日跌停 或步入贬值通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15:54 来源: 解放日报

  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六个交易日“跌停”

  人民币步入贬值通道?

  吴名遂 绘

  本报记者 张小乐

  短短一天回暖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现下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昨天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6.3342元人民币。而在人民币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昨天继续低开低走,并在盘中一度到达当日波动的6.3659下限,创下连续六个交易日“跌停”的历史记录。在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更是单月相对贬值了近0.4%。

  一度“步步高升”的人民币就此步入贬值通道了吗?

  罕见的下跌走势

  从11月30日至1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3482元上升到6.3334元,其间仅有两天下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6个交易日持续下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只能在中间价上下0.5%的范围内波动,因此6个交易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天天触及“跌停”,“跌停价”从6.3799元一路下行到6.3659元。而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还是在2008年12月初,当时人民币汇率曾连续四天触及跌停。

  在此前的11月份,人民币中间价也出现过自汇改以来罕见的单月贬值。有统计显示,自2005年7月21日首次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近23%,几乎没有出现过单月贬值的走势。截至11月3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3482元,而今年10月 31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233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在11月份贬值幅度约为0.4%。事实上,在1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1誜6.3165。如果按此衡量,至11月结束,人民币中间价下跌317个基点,贬值幅度为0.5%。即使经历了12月初的回暖,截至昨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从最高处下跌了177个基点,跌幅近0.3%。

  交通银行外汇分析师认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资本流入减缓是推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直接原因。从国内形势来看,外汇占款的突然减少让人民币市场需求缩水,为人民币贬值提供了内部动能。央行11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减少248.92亿元,是自2007年12月以来外汇占款首次下降。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也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担忧。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最新的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分析报告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久拖未决,并且逐步向欧元区核心成员国和银行系统蔓延,再加上财政紧缩和政治动荡,欧元区经济正走向崩溃的边缘,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避险情绪持续升温。新兴市场整体增长强劲,但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外需难以提振,出口面临大幅下滑的危险。同时,由于前期推出的刺激措施和国际资本流入,许多新兴经济体出现了较高的通胀,纷纷采取较为严厉的紧缩措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避险情绪的上升导致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和欧洲流向美国,推动美元的升值。美元指数从10月28日的低点75.04上升到11月25日的高点79.88,升值6.45%。

  不是“贬值”那么简单

  事实上,所谓“跌停板”只是市场的俗称。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跌停板”并非国内银行间人民币升值趋势逆转。最近几天,国内人民币汇率市场有涨有跌,总的趋势仍然处于上涨通道。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如此罕见的下跌行情和贬值预期,并非简单的“贬值”二字,他们的观点更倾向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在逐渐增大”。

  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以后,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之后,在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的要求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小幅缓慢升值走势,长时间贬值现象鲜有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出口受到重创,贸易顺差下降,甚至出现贸易逆差,国际资本避险情绪增加,大量资本从国内流出,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为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稳定,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2010年6月19日,我国重提汇改。但直到2011年10月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呈现单边升值趋势,波动幅度极小。

  2011年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加大。特别是11月以来,呈现连续小幅贬值趋向。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陈学彬教授认为,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异常严峻,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在这种与金融危机期间相似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预期再现,但此次央行并未强力干预,而是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当贬则贬,该升则升。这一变化说明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市场供求已经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力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逐步趋向完善。

  与此同时,本轮罕见的人民币连续跌停行情改变了一个市场预期:人民币不会只涨不跌。这一预期的改变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人民币一定幅度的走软,对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利大于弊,有利于稳定出口,进而稳定经济增速。此外,人民币波动预期的出现还将减轻国际热钱流入的压力,减少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量,有利于抑制国内资产价格泡沫。

  逐渐走向“均衡汇率”

  长期升值之后小幅急贬说明了什么?陈学彬教授表示,市场预期的变化说明我国汇率水平已经趋于均衡汇率水平 (指能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汇率水平)。由于人民币长期被低估,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启动之后,市场一直预期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小幅缓慢升值的走势。随着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市场预期开始分化,不再是一致的升值预期,人民币的走势也不再是单一的小幅升值,而是围绕均衡汇率水平上下波动。

  从实际情况看,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积累。2005年汇改开始的人民币持续升值使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步释放。2005年汇改至2011年11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2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已达25%,已经趋近均衡汇率水平。

  从另一角度来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实现贸易均衡应该将贸易差额占GDP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在下降。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262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达7.5%,2008年贸易顺差规模继续扩大到2973亿美元,但比重下降到6.7%。2008年以后贸易顺差和比重均下降,2011年贸易顺差估计为15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下降到2%左右。2011年四季度贸易顺差占当季GDP比重估计可能下降到1.6%左右。我国顺差规模已经进入合理区间,说明我国的汇率水平离均衡汇率水平也越来越近了。

  专家认为,由于人民币有效汇率已经迫近均衡汇率区间,未来既不存在持续大幅升值的空间,也不存在持续大幅贬值的空间。目前我国贸易收支已经进入基本平衡区间,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应该是未来中长期的汇率政策目标。外部因素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不可能解决,美国巨大的双赤字问题也不可能解决,美元短期不可能大幅升值,也不可能大幅贬值。美元汇率与欧元汇率的“跷跷板效应”必然继续发挥作用。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随美元汇率的波动而逆向小幅波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