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入世十年上海私家车井喷小区成车展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4:07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王毅鹏

  十年前,对于入世,国内很多人的反应是:狼真的来了!十年来,汽车业从“最令人揪心”到“最令人振奋”。我国汽车产量、产值、产品出口额大体增长了10倍,汽车产销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从只有4%提高到如今的四分之一。轿车整车进口关税从2000年的 80%-110%降至25%,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从2000年的 25%左 右 降 至10%……老百姓买车得到了切实的实惠。

  镜头一本小区内的“车展秀”

  位于西区的万科城市花园是上海最大的住宅小区之一,在这一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除了固有的停车位之外,小区所有的车行道一侧都被整齐地划出了停车位,一辆辆私家车整齐划一地头尾相连,一眼都望不到尽头。7年前,当康永平刚刚拿到新房钥匙的时候,在他住的这栋楼号内,拥有私家车的仅有一户。

  现如今,偌大的小区内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车展秀”,从3万元的QQ、熊猫到10万元的POLO、嘉年华,二三十万元的帕萨特君威比比皆是;宝马奔驰奥迪也随处可见,而上百万元级别的法拉利、路虎、克莱斯勒等豪车也经常在小区内“晃悠”。

  “那个时候车位根本不紧张,而且车型清一色的桑塔纳,偶尔能看到一辆帕萨特或是别克感觉很高档了。但从2004年开始,小区内的私家车突然多了起来,门口的车位被停满了,只能停到其他楼号,最后全部车位都满了,物业不得不在道路一侧划出临时车位,以解燃眉之急。 ”

  他不无感慨的说道,“有了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观念改变了。上海已经成为轮子上的城市。 ”

  镜头二设计师的英国时差

  “如有没有加入WTO,英国汽车百年品牌MG就不可能在上海重生。10年对于上海汽车工业而言,并非仅仅是合资品牌鱼贯而入。其实我们上汽也积极走出去。”晓东扬了扬眉说到,他是上海汽车负责新车型的零部件造型和色彩的主管。作为汽车设计师的晓东,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开始的:每天早上6点30分,坐上班车,从市中心穿越整个市区到位于安亭的上海汽车研发中心。8点钟到办公室,一直到9点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就是打开电脑看英国同事前一天晚上发过来的邮件,然后开始排一天密密的工作日程。下午3点半,地球另一端的上汽英国设计中心开工了,当英国同事端着咖啡出现在视频会议系统的画面上的时候,新的一轮沟通又开始了,而一些设计工作,就会由英国同事接手做下去。这样的接力,不仅融合了中英双方团队的智慧,也直接为新车型的研发节省了很多时间。

  晓东说,那种跨越洲际的工作方式,还有源自英伦的MG品牌在中国焕发新颜的前景,慢慢交叠重合起来的时候,一个单词就跳了出来——“融合”。

  产业解读汽车业迎来最好十年

  入世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不但没有“灭顶”,反而“登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前景最好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也成为上海重要的支柱产业。上汽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上汽集团已经成为中国销量最多、全球销量第八位汽车公司。

  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购买力和价格:10年间,中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轿车价格平均下降了50%以上,对于中国普通百姓而言,发达国家1万美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终于不再是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一件价值较高的商品而已。汽车价格与世界接轨,是国内普通消费者对于中国入世之后购买汽车产品最大的感受。 10年前,满大街跑的基本上都是“老三样”,而且都是合资品牌。然而入世10年来,国产汽车销量增长近了8倍,年均增长24.3%。中国汽车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增加到2010年的23.5%。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

  入世以来,除了跨国品牌的鱼贯而入,上海本土品牌轿车非但没有消失,正秉承“礼尚往来”之风加快走出去。

  得失权衡开放市场是否换来技术

  入世10年,虽然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积极进取的本土品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技术也取得了一定卓有成效的成就。也有不少质疑声强调,中国尚未培育出能与外资分庭抗礼的自主品牌便敞开国门,使得自主品牌失去了最好的一段成长期。随着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逐步了解和深耕,自主品牌未来也很难随市场规模的增长而得到质的突破,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目前自主品牌集体遭遇的品牌天花板已是一大难以逾越的掣肘。

  也许以下的这样一组数据更能直观地说明中国零部件本土研发能力的虚弱。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中高端车型所需的自动变速器78%为进口产品,汽车电控产品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垄断。

  目前,以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为代表的等一批在过去十年中迅速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为代表,尽管凭借各自的经营模式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市场地位,但相比外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自主品牌却始终停留在低端档位,同时市场份额的扩展速度相当缓慢。

  十年繁华,并未真正完成中国汽车业的光荣和梦想。

  一个由大变强的汽车业,仍需要、并只能在继续的开放发展局面中激荡成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