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WTO十年:从挨打中趟出道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16:36 来源: 北京晚报

  14年前,王雪华律师作为申诉代理人,为中国的新闻纸产业打响了反倾销的第一枪;十余年中,他和他代理的众多案件一起,写入了中国贸易救济的历史;今天,他仍然遗憾于人才的匮乏,希望有更多能打硬仗的律师和他一起,为民族产业并肩作战。  接下第一案 找不到具体法律依据

  通俗地讲,倾销就是一国出口某一产品,价格比用于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价格或生产成本还要便宜。上世纪末,新闻纸领域就经历了这样一场价格大战。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大量低价涌入中国,价格最低只有几百美元一吨。国内造纸企业遭受重创。

  1996年底,九家大型造纸厂的代表来到环中所,慕名求助于王雪华律师。自1978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钠提起反倾销调查以来,中国产业在反倾销领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可以说,王雪华代理反倾销申诉,和国内产业应对国外贸易战一样,是从零开始的。

  这场仗是打定了,但王雪华却找不出一件能用的“武器”。王雪华回忆说:“当时中国的《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虽然已经起草,但都没有实施。《对外贸易法》虽有一条规定,但不具可操作性。申请反倾销调查,我连个具体的法律依据都没有!”

  在各方的争取、呼吁下,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适时而出,但这也只解决了第一步。“一直以来,我们只有从被打中吸取的教训,从其他国家借鉴的经验,一点直接经验都没有。国内反倾销调查官员也没有调查经历,谁都不知道反倾销该怎么做。”王雪华说,他们律所当时专门成立两个小组,一个专门研究怎么认定倾销,一个专门研究、确定国内同类产品受到的损害以及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合并在一起形成申诉材料。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调查、研究,他们向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申请立案,他们设计的申请书至今仍是反倾销案件的模板。

  最终,美、加、韩三国低价出口新闻纸被认定对中国新闻纸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进口的新闻纸被决定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五年。王雪华和这场反倾销大战一起,写入历史。

  “天塌了大个儿顶着”要不得

  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构第一起争端解决的案件,王雪华也是中国政府的代理律师之一。十几年来,他是中国贸易救济措施从无到有这一历程的见证者。

  “从60多起申诉案件的数量上看,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运用国际通用的贸易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案子都是国内企业发动的。而且现在贸易救济的效果也达到了,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企业发动维权行动。最初时,这种意识是很淡薄的。”王雪华说,随着中国进口量的扩大,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冲击还会越来越大,申诉案件也会越来越多。“今后,恐怕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构也会成为我们的主战场。”

  在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国外家庭没有“中国制造”是极罕见的。所以很多国家把贸易救济措施的枪口对准中国,这也让中国一直成为最大受害国。王雪华说:“特别是在外国普遍陷入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

  王雪华说:“过去很多国内企业提到被人反倾销不以为然,‘反就反呗,关我什么事啊?’后来产品出口不了了,才发现不应诉不行。还有的企业认为天塌下来大个儿顶着,想捡便宜搭顺风车。这是过去我们一直在解决的问题,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十年心得

  在挨打中

  掌握“武器”

  做了十几年贸易救济案件,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应该好干多了吧?然而,王雪华的回答让记者有些意外。“其实现在越做越难了。”王雪华说,以前贸易救济法律体系没有形成,国内产业被不公平进口冲击得很厉害,很多企业又没有维权意识,等醒过来时,已经伤痕累累了。当时论证倾销产品冲击损害了国内产业,论据非常充分。现在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倾销造成的损害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以前是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是抑制增长,损害的形式发生变化,对律师处理案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雪华说,由于我们国家的调查机关采取稳健严格的审查,申诉案件的成功率很大,但同时还可以更灵活。“美国在2001年启动了全球钢铁保障措施,从我们的评估来看,美国的保障措施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制度。2002年,中国等8个国家把美国告到WTO争端解决机构,美国的保障措施被裁定违反WTO规定后终止。但时任总统布什却说已经达到了目的。美国明知其发动和实施保障措施会输,还要启动,为的是赢得24个月的保护期。”

  王雪华说:“在挨打的经历中,我们今后还得学会灵活地运用贸易救济的武器。”

  案例

  胜诉

  螺母之战

  自WTO成立以来,欧盟是世界上对国外进口产品使用反倾销手段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中国则成为欧盟的主要目标。从涉案产品来看,虽然轻工和化工行业一直是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但近年来冶金产品也成为了重灾区。

  2011年7月15日,WTO上诉机构发布报告,最终裁定中国在与欧盟关于紧固件的贸易争端中胜诉。这也是中国在WTO起诉欧盟第一案的胜诉。

  胜诉

  中欧鞋战

  2011年4月1日起,欧盟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这是中国鞋企不懈努力的结果,这一维持了五年之久的不合理贸易保护措施终于被“打落”。

  一直以来,中欧双方针对鞋产品爆发的摩擦从未间断。2004年9月,由于认为华人鞋业贸易对当地制鞋业带来冲击,西班牙小城埃尔切曾发生烧中国鞋事件。直到今年5月,西班牙方面才给中国商人一个说法,判定中方胜利。

  败诉

  轮胎大战

  2011年9月6日,持续两年时间的中美“轮胎大战”最终以中方的失败告终。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

  尽管中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不满,但奥巴马仍在当年9月11日决定实施惩罚性关税。三天后,中方就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正式启动了WTO争端解决程序。不过,WTO并未站在中国一边。   J001

  历程

  2300多件  中国政府共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

  8起   中国向世贸组织主动起诉8起案件、被诉13起

  602起  加入WTO十年中国遭遇60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400亿美元

  16年   截至2010年,中国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1项   10年间,中国作为争端方参与了世贸组织30起案件,涉及21项争端。J001 

  相关报道:

  WTO十年:所有承诺履行完毕

  WTO十年:喝上十年前的香槟

  WTO十年:接轨慢屡吃哑巴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