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WTO十年:喝上十年前的香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16:28 来源: 北京晚报
一槌敲开中国入世大门一槌敲开中国入世大门

  联想十年国际化,从制订国际化战略到首次出海受挫,从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到再次扬帆,一路坎坷,终成目前全球第二大电脑厂商。联想集团(微博)CEO杨元庆在公司内部的十年国际化回顾员工大会上,当场打开了一瓶香槟酒。这瓶酒是十年前他们考察美国硅谷时特意购买的,当时许下诺言:实现国际化的梦想后就打开畅饮。  初入硅谷毫不怯场

  联想在2000年前后,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达32.7%,位居国内第一名,其后的方正电脑和IBM的市场份额只有10.4%和6%,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当时联想位居全球电脑行业第九名。超过30%的市场份额,相当于国内每卖出3台电脑,其中一台就是联想的。联想高层决定到美国去考察,到硅谷去学习经验。

  杨元庆介绍说,当时一帮30刚出头的年轻人,刚刚取得亚太第一,来到世界高科技企业汇聚的硅谷,在看了那些跨国公司之后,尽管觉得人家的规模真是大,人家的技术真是先进,人家的国际化程度也真是高,但是在感慨之余,大家却并不怯场,相反个个都摩拳擦掌、雄心勃勃。十年国际化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在立下这个志向后,我们都特别兴奋和激动,于是跑去NAPA VALLEY(纳帕谷)买下了一大瓶香槟酒。并约定,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就一起打开它,开怀畅饮。”

  一封信挽回了局面

  定下国际化的规划后,联想开始多元化尝试:在消费IT、手持设备、合同制造、IT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并开始海外营销探索,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但是,海外营销并不成功,而且在中国市场大本营,由于戴尔(微博)的进攻而出现了业务萎缩的迹象。联想迅速调整业务,专注于电脑和手机业务,国际化战略终于正式被提上日程。

  在联想国际化的经历中,并购IBM 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杨元庆透露,联想最初提出了分步购买的方案,差点让IBM关上了谈判的大门,联想赶紧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诚意,这才挽回了局面。“这之后,我们又跟当时的对手,后来成为我们股东的TPG展开争分夺秒的竞争,以非常微弱的优势胜出。” 

  最后时刻敲定谈判

  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比联想大三倍,年营业额在100亿美元左右,这起收购被外界称为“蛇吞象”。现在回忆起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杨元庆依然很得意:“其中最艰难的是知识产权的谈判,直到最后一分钟才尘埃落定。但我们的努力为我们赢来了很好的条件,不仅保障了我们在5年内没有受到专利的干扰,而且还带来了每年上千万美元的收入。今天,各种事实都证明,我们所做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易。我们用非常合理的价格,不仅买到了一个百亿规模的全球性业务,而且还得到了顶尖的笔记本电脑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更得到了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和运营管理能力。”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前不久我去俄罗斯,俄罗斯导游是个女孩,在彼得堡学的中文,没有中国老师,没到中国来过。那天去的全是企业家,但是她对我还特别地客气。看我是老头啊?不是。她看过咱的大广告,别的中国企业全不知道,只知道有一个Lenovo。所以我觉着挺自豪的。”

  评价

  “这不仅是我在世贸组织工作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可能是我整个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迈克·穆尔

  “谁赢了?难道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输了?难道中国输了,其他国家赢了?事实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也赢了。”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

  “十年磨一剑。这十年见证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中国入世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成功之举,这是双赢的抉择。”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

  “入世前中国国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巨大机会,一种认为这将给中国经济和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当时‘狼来了’的悲观看法比较盛行。从这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看,可以说‘狼没来’”。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中国经济专家桑田良望

  珍藏

  本报记者带回“入世槌”

  谁曾想过,因为一只木槌,使本报永久地与中国入世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随着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木槌落下,中国入世一锤定音。这个场景深深铭记在很多中国人的头脑里。那只木槌随后被本报记者带回国。

  当时,记者在会场不仅目睹了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也记住了主席台上的那只木槌。会议结束后,很多记者将镜头对准这只木槌,还有不止一人手举木槌拍照留念。

  多哈时间11月13日深夜11时,就在很多记者商量着准备收兵回国之时,记者再一次来到曾经见证中国入世时刻的喜来登酒店萨尔瓦厅。当时工作人员正在清场,空旷的大厅里只剩下高高摞起的椅子和堆放在地上的写着代表团名字的座椅套。

  在这堆凌乱的椅套中,记者找到了印有“中国”字样的座椅套,随后向大会的组织者提出能否将座椅套作为纪念物带回中国时,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了。记者于是“乘胜追击”,提出能否将见证中国入世的木槌一起带回国时,没想到对方同样欣然应允。

  记者大喜过望,连连道谢之后赶忙将“入世槌”和5个分别写有“中国”、“卡塔尔”和“香港”英文名称的座椅套装进了电脑包。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太过匆忙,记者只带回了木槌,而把与之配套的托盘留在了多哈。

  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北京晚报记者将入世槌带回国的消息竟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11月15日,记者还在多哈时就已经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收藏“入世槌”的电话。

  11月18日,记者走出首都机场(微博)后发现,除了来接机的同事,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报社的记者也已等候多时。

  11月23日,本报专门邀请部分热心读者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收藏“入世槌”请大家献计献策。

  12月12日,京报集团在长城饭店举行隆重的捐赠仪式,将系着红丝带的“入世槌”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当时,革博的夏馆长说,“入世槌”堪称国家一级文物。

  如今,“入世槌”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见证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复兴之路”展中的一件重要展品。

  讲述 

  生活离不开“中国制造”

  挪威大学生马里乌斯·科什内斯

  正在北京学汉语  

  我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研究生,拥有经济学和技术史两个学士学位。因为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所以来北京学习汉语。

  来中国以前,我想像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大国,我的想像有一点落后,认为人们还是安静地生活在乡下。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毕竟,污染的空气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

  我的很多日用品也都是“中国制造”,希望中国制造商们集中精力改善产品质量,多研究、开发新产品。另外,高科技产业造成的污染比较小,而且利润较高,中国今后应该大力发展这些行业。

  十年来,中国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并不平衡。我的专业是可再生能源,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机的制造量全球第一,这对于未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非常有益的。绿色中国符合大家的利益。

  北京速度令人称奇

  美国新闻工作者泰德·梅森

  正在北京学习汉语    

  中国的发展简直无与伦比,“北京甚至和我六个月前初到时已经不一样了”。一个城市能有如此快的变化,实在令人称奇。来中国以前,我对中国的印象都来自于朋友,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

  我身边的“中国制造”太多了,电脑、手机到鞋子,都是中国货。我正在学习汉语,现在我已经能用比较流利的中文和别人对话了。北京的交通问题太让人头疼了,希望北京在未来能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李晨     

  制图艾姗姗J213

  相关报道:

  WTO十年:所有承诺履行完毕

  WTO十年:从挨打中趟出道路

  WTO十年:接轨慢屡吃哑巴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