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子承父业难困扰家族企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23:15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12日,首个《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京发布。在对我国家族企业的生存现状及成长历程进行全景分析的基础上,该报告提出,我国民营经济近九成的家族企业,正经历“子承父业”交接班的关键时刻,而“子不愿承父业”的真实境况正在家族企业中蔓延,尤其是“老字号”,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经过几十年的环球甄选,巴菲特最终选择了自己‘务农’的儿子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会主席。虽然对此表示不理解和支持的声音各占一半,但对于国内外的企业家而言,日益突出的传承换代问题同样困扰着即将‘退位’的大佬们。”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学会副会长贾庆义日前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富二代”争做“创二代”

  据报告统计,家族企业平均的存活时间为24年,而这一时间长度正好与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在位的时间一致。在被调查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1014名企业家中,子女有接班意愿的占35%,虽然这一比例超过没有接班意愿的31%,但是年长企业主的子女不接班意愿仍处在较高水平。

  “比起家族的化工企业,我还是更愿意做喜欢的红酒生意。”济南诺维红酒坊的老板闻成思是一名“80后”,更是人们眼中的“富二代”。比起父亲在山东上亿元资产的化工企业而言,这个投资仅为50万元的红酒坊似乎并没有得到父亲过多的支持。

  “最初我也考虑过从国外回来后尝试着去企业做一些基础的管理工作。但是企业建在偏远的工业园区,从位于市区的家里开车上班要20多公里。闻到令人恶心的化学气味,看到无法读懂的财务报表,应酬极为无聊的饭局,不到一个月我就打了‘退堂鼓’。”在与父亲争执了近3个小时后,闻思成这个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富二代”,终于从家族企业中抽身,并且获得了父亲赞助的100万元启动资金。

  其实,像闻氏父子这样面临“子不愿承父业”的家族企业不在少数。中欧商学院教授李秀娟预测道,“未来10到20年,将是中国民间财富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向第二代的高峰期。”

  “也许是在国外受过教育的缘故,我更愿意自由和创新。做红酒只是我创业的初始,我更喜欢将国外的设计、高科技等自主创新的概念引进国内,这也是很多本土企业所缺乏的。如果在父亲的庇护下直接成为企业的主管,我可能永远都长不大,会背负极大的压力,所以我选择自己创业。”闻成思对导报记者坦言。

  上海大学社科学院教授石伟民表示,拒绝接班的第二代已经越来越多,生活环境优越,接受了更多新生事物的他们,所恐惧的并不仅仅是父辈的艰苦,还有家族企业所从事行业的低端和乏味,这都成为他们说“不”的理由。

  老字号也“后继无人”

  是“家族永续”还是“企业永续”?这仿佛是个争论不完的话题。

  济南三联书店总经理、文化评论家白峰对导报记者分析,“传给谁是家族企业最困难的抉择。老字号的特殊经营模式,可能会有秘方、藏书、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影响外人介入的因素。‘李锦记’的第五代可以从14个子女中培养一个,可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只有一个可选,老字号传承的人选不仅要对这块金字招牌有亲切感,更应该有经营头脑,是否满足这二者是极为苛刻的条件。”

  在济南山大路一个僻静的胡同,导报记者找到了原济南正泰服装的再传弟子王贞。“我们学徒从缝扣子、剪纸样开始,到后来压褶、盘花,没有5到10年的工夫,师傅都不让我们碰客户的成衣。可是现在我的3个店铺招工都成了令人发愁的难事。我多次问过儿子,是否愿意学我这行,可他对服装和缝纫完全没有兴趣。”王贞说。

  据了解,济南1/3的老字号已经消失,除了本身经营存在问题之外,继承问题成为摆在老商户面前的棘手问题。

  “我能够体会到父辈经营生意的辛苦,也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前途,但是这块招牌包含着我们家族的责任和血脉的传承,真是很矛盾。”鲁味斋二代传人王建辉对导报记者表示。

  面临快时尚和网络平台的冲击,老字号的生意也搭上了“淘宝”这班车。导报记者发现,从淘宝网上,居然可以购买到上海“新长发”的糖炒栗子。这个老字号“触电”后,每天可以接到几十笔订单。

  “目前,我们也在考虑将鲁味斋的产品系列化、流水线化,增加多种经营渠道,在争取口味不变的基础上运用高效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减少人力参与的成分,一旦孩子不愿意参与经营,由于这个模式操作起来不是一对一的,而是团队的概念,我会更放心。”王建辉表示。

  “交班”应有包容心态

  “在继承问题上,其实日本人较开放。他们宁愿把继承权传给外人,也不传给能力低的亲生儿子。家业的延续,不单看重血缘的延续,选贤选能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很多日本企业有养子,养子和女婿都是‘外姓人’,但只要才华出众,一样可以继承家业。”三菱商事(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三板有飞对导报记者表示。

  据统计,亚太区(日本除外)的富裕人士财富中,57%来自经营本身的业务,只有23%来自继承,这说明亚太区财富结构还属于第一或第二代。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西方的富裕家庭往往将大部分财富以信托、债券、保险等形式进行投资,因此他们的家族财富积累常常延续到第四代或者第五代。

  “中国的家族企业之所以出现传承难题,不仅在于人选拟定,还涉及到转型压力。从传统产业到老旧的管理方式、垂直结构,很多方面没有经过现代化改造,因此,传承同时面临转型,交接班显得更麻烦。”三板有飞表示。

  石伟民表示,家族企业对市场本身比较敏感,风险意识比较强,取得成功最大的关键还是人。“目前准备接班的‘80后’或‘70后’,大部分都有优异的学业背景,从小深受家族熏陶,比起父辈他们拥有更多的优势。所以,我们赋予这批孩子所谓的‘×几代’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多给予他们关注,多观察他们的长处,慢慢扶持这些年轻人,家族企业便不会明显断代,而是会逐渐向理性过渡。”石伟民更加看好目前接班的这些二代或三代企业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