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青岛制粉风雨飘摇 已成悲情符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22:26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赵雪 青岛报道

  几经合并、重组、更名的老产权企业———青岛制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制粉”),在沉寂了两年多之后,于19日召开了股东大会。本应是向股东们发布议案、征求意见的会议,演变成了一场小股东声讨大股东的“批判会”,新旧两个厂址的拆迁补偿款流向、股东手中权证能否变现,成为全场争论的热点。

  这家1997年就进入改制国有企业的,如今已处“风雨飘摇”中。名下没有土地资产,净资产仅余数百万元,靠出售代产的贴牌产品过日子,青岛制粉的这种窘境,不仅让众多内部职工股股东深感惋惜和痛心,也使其成为部分产权企业的“悲情符号”。

  言辞激烈背后 老职工怒其不争

  按照青岛制粉公告上的地址,经济导报记者19日一早就来到了会议召开地点:邮电部疗养院。门口的一纸告示却通知,股东大会地点变更到了附近的齐海大酒店。由于到会股东人数较多,临时变更了会议地点,本应9点开始的会议延时到10点20分才正式开始。据会议主持人、青岛制粉总经理李大恒介绍,到会的股东共有138名,所代表股份有632万股,占总股本的48.6%。

  大会前半段进行还算平稳,可当青岛制粉董事长、第一大股东长生集团副总经理李元亮宣读完会议4项议案,进入休会投票阶段后,场面开始变得难以控制。有股东在会场内高喊:“把我们投进去的钱加上利息,还给我们!”“长生集团卖掉土地的钱都到哪去了?”响应声一时四起。

  计票结束,主持人宣布本次大会所审议的4项议案全部投票通过时,小股东们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升级。有股东冲上台去,高声质疑这次股东大会的“诚意”,甚至号召参会的股东再对议案举手表决一次;有一名女股东,曾经也是青岛制粉的职工,边发言边激动地拍着桌子。此番局面持续了好一阵之后,会议程序才草草走完。

  在小股东言辞激烈的话语中,不难察觉他们对于手中权证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恐慌感。除了在曾经的柜台交易中购入权证的股东,现场更多人是青岛制粉的原职工,他们的愤怒更多是对青岛制粉的怒其不争的哀伤。

  “这里面有我的付出。”老职工吕锡峰神情黯然地告诉导报记者,“我1978年进入的企业,1997年改制之后,几经波折被划拨到了青岛第三制粉厂,5年合同期满后,我对当时的企业感受不到一丝信心,于是便自动解除了合同。”

  厂区将被拆 小股东说“不”

  由于种种原因,青岛制粉目前面临着“旧厂区被折价置换,现厂区将被拆迁却无产权”的尴尬处境(本报8月1日A2版曾予报道)。

  导报记者在青岛政务网上查询到,青岛制粉的现厂区,即位于青岛市大港一路的厂区,青岛市市北区政府已于今年3月底与青岛制粉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据李大恒介绍,本次拆迁补偿款共计5800万元,目前到账3500万元。

  长生集团将如何处置2002年旧厂区、2011年现厂区这两次拆迁所获得的补偿款,引起了小股东们的强烈关注。吕锡峰现场要求,公开资金使用明细,保障股东们的基本知情权。

  李大恒告诉导报记者,到位的补偿款主要用于安置职工,买断工龄;补交欠薪、欠保;偿还债务及新厂区的建设等方面。

  许多股东提出,青岛制粉签订这份协议,股东们并不知情。“长生集团应该停止私自出卖我们制粉土地的行为。”一名股东愤怒地表示。随后,导报记者向李元亮求证时,他坦言“只是在新闻媒体上报道过政府的旧城改造计划,大港一路的厂区包含在拆迁范围之内”。

  连年亏损 新厂计划不被认可

  旧厂区已被拆迁,现厂区也面临拆迁,青岛制粉未来如何发展?

  董事会向股东大会提交的《关于企业发展规划的议案》显示:青岛制粉准备在平度租赁厂区20亩、厂房1200平方米,设置新的面制主食加工区,总投资417万元。一期将现有的面粉小包装生产线搬迁使用,二期拟利用土地变现资金的结余部分投入两条挂面生产线。

  对于这一规划,很多股东并不买账。“规划很美好,太远看不到。”有人不满地表示,“每年都亏损,还建什么厂。”

  从青岛制粉公布的2010年年报来看,其仍旧亏损82.84万元(用总收入减总支出),总资产5740.29万元,总负债达到5043万元。李大恒表示,预计今年的财报也不乐观。

  导报记者在青岛投资网上查阅到的青岛制粉数量有限的几次年报显示,这确实是一家“常亏”的企业。2004、2005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70.17万元、-119.56万元。

  曾经是国家二级企业的青岛制粉为何败落至此?李元亮解释说,由于土地建筑未过户,企业缺少用来贷款的抵押物,融资难制约了发展。

  小股东要求回购 大股东暂无计划

  “我们要求变现”“退股,给钱”是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两句话。

  作为多家产权企业权证的长期持有者,焦先生对于手中青岛制粉的权证感到很困惑,他告诉导报记者,“当初之所以购买青岛制粉的权证,就是看好它背后有粮食局支撑,而且粮食股总不会差到哪去,面粉厂可是‘铁饭碗’。如今,这一纸权证差不多就是一张废纸。”

  像焦先生这样当初在权证交易市场上购入股份的很多股东,对自己的这笔投资甚为失望。张文彬(音)老人今年已有90岁高龄,还坚持来参加了这次股东大会。他说,自己全家共持有6450股青岛制粉的权证,都是3块多钱买入的,从1999年就开始赔钱,这些权证以后该怎么办?

  小股东们都提出,希望长生集团能将他们手中的股份变现,“至少让我们这些年的投资不赔钱。”就此,李元亮告诉导报记者,目前长生集团暂无收购小股东权证的打算。

  老产权企业的权证由于现在缺乏交易平台,流通性极差,大多数由个人私下议价进行交易。而像青岛制粉这样经营不善的企业,其权证交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据导报记者了解,目前省内多家老产权企业,都由大股东实施了股权回购计划,如正和集团、济宁电化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