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救欧洲 中欧企业合作被寄厚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9:04 来源: 国际商报作者:梁红玉
在欧债危机迟迟未见明显转机的情况下,近期,通过中欧企业间合作的方式援救欧洲的话题又甚嚣尘上。一些人认为,欧债危机的蔓延造成部分欧洲企业经营不善及资金流困难,这将为中欧企业合作带来新机遇。事实上,部分欧盟国家也在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专家认为,民间合作固然能让中欧企业实现双赢,但欧盟国家对外国企业赴欧投资的审查并不会放松。同时,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亟待弥补一些短板,包括对海外并购的思路、技术处理及并购对象研究不够,缺乏相关经验和人才,不会利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专业咨询公司等。
截至目前,欧债危机仍未出现明显转机。虽然在日前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欧盟国家达成了一项旨在迈向财政联盟的契约,但该契约能否顺利实施仍不得而知。
此前一直被舆论热烈探讨的有关中国政府出手援救欧洲的话题,随着中国外交部的相关表态而遇冷。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近期出席外交部第五届蓝厅论坛时说:“欧洲不能指望中国动用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救助其负债各国,中国应救助欧洲的想法站不住脚,欧洲也许误读了中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
在此情况下,关于通过中欧企业间合作的方式援救欧洲的话题又甚嚣尘上。一些人认为,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造成部分欧洲企业经营不善及资金流困难,这将为中欧企业合作带来新机遇。
对此,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民间合作固然能让中欧企业实现双赢,但欧盟国家对外国企业赴欧投资的审查并不会放松,而且欧洲企业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海外“抄底”之辩
每逢发达国家经济出现阶段性动荡,公众往往乐于探讨中国企业是否迎来“抄底”时机的话题。
普华永道企业融资部中国区主管黄耀和是这一观点的赞成派:“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目前很多欧洲、日本的高端消费品企业出现经营不善及资金流困难的问题,预计相关并购机会加大。”
上一次引起广泛讨论的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彼时,不少企业瞄准海外资产、资源价格大幅下降的契机,直接或间接参与海外投资。但一些业内人士如此形容那几年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起初声势浩大,中途一波三折,最终黯然收场。”
不过,知名财经学者、日本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李克认为,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欧债危机蕴含的合作机遇可能更大。“两次危机的大环境是类似的,但差别在于,欧盟涉及的成员很多、行业领域也很宽泛,因此中国企业的选择空间会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多。另外,美国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政策保护和限制比较多,中国企业和个人大多数只能进行小额房产投资或股票买卖。但欧洲多数企业的特点是小而专,我们有更多机遇去做有的放矢的投资。”李克说。
事实上,部分欧盟国家也在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
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意大利引进外资及企业发展署引进投资事务部总监朱色配·阿尔库奇就曾表示:“无论对欧洲还是意大利,中国能给予的最好的救助方式是持续地与意大利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以研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意大利产品。”
阿尔库奇从自身的经历发现,中国赴欧投资环境已发生改变。他表示,最近两三年,意大利政府出台了一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进入意大利的中国企业。
中意两国间的贸易量近年来不断攀升。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已有38家中国企业在意大利落户,在西欧排第7位,占所有中国境外公司的4%。而今年,这一数字则上涨到57家。“中国投资项目从2000年开始有所增加,刚开始是建立销售和营销分支机构,最近开始出现更多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机构,中意投资者在高端产品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阿尔库奇说。
欧盟不会放松要求
中国与欧盟经贸往来已久,双方互为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欧洲市场的投资近几年也风生水起。
普华永道此前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观察报告显示,中国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发生境外并购107宗,较去年同比增长14%。其中,北美及亚洲市场并购宗数保持稳定,而欧洲市场并购数量则翻倍增长。“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并购活跃,与中国企业对工业及消费品相关企业的并购需求转旺有关。与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市场以矿业企业为主要并购对象不同,在欧洲,成熟的工业技术及消费品品牌更具吸引力。”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合伙人刘晏来说。
但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李慧瑛表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一直在进行,只不过这一现象如今被欧债危机放大。对中国企业来说,并购欧洲企业并非更加容易。“欧洲对中小企业的保障和救助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欧洲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或许并不像公众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且,欧盟国家也并不会因为欧债危机而放松对国外企业并购需求的审查及招投标程序,也就谈不上会放松对华高技术输出的限制。”李慧瑛说。
李克则认为,中国企业赴欧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投资者并不确定欧洲经济形势何时变得明朗。“目前来看,欧元区最终崩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关键是欧盟经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稳定下来,而投资者最怕这种不确定性。我认为,欧洲经济至少还得再度过半年的变动期。”李克说。
李克还强调,从经验来看,我国企业目前仍对海外并购的思路、技术处理及并购对象研究不够,也缺乏相关经验和人才,包括不会利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专业咨询公司弥补短板等。这一现状有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