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掌握石油美元重要砝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18: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王震

  石油美元因其资产规模之大、扩张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石油美元既促进了部分石油出口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石油的美元计价机制也支持了美国金融霸权等核心利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而石油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关键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也难以发生变化,石油美元也就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广义上,石油美元指的是石油和相关技术贸易所得的全部外汇收入;狭义上,石油美元指的是石油出口国经常账户盈余。

  计价机制支撑美国金融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东国家三分之二的石油贸易以英镑计价。二战之后,英美综合国力的此消彼长为美元取代英镑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创造了条件。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直接催生了现行的石油计价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美国为维持美元地位,以武力对沙特阿拉伯相威胁,达成了一项“不可改动”的协议,要求沙特将美元作为石油定价的唯一货币,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其他国家也被迫接受了这一协议,就此形成了现代世界石油贸易的美元货币体制,石油美元由此应运而生。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背景下,将美元与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商品——石油挂钩,对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巨额石油贸易以美元形式存在,极大地推动了美元输出规模。据估算,1973年至2008年,国际石油贸易收入累计11.8万亿美元,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美国由此获得大量“铸币税”收入。另一方面,石油美元以金融投资和其他商品贸易的形式回流美国,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国财政部2010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主要石油出口国直接持有的包括股票、国债、公司债、机构债在内的美国金融资产5121亿美元,占总数的4%,直接购买或借道伦敦、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购买的美国金融衍生品数额更大。2002年至2008年,主要石油出口国通过购买商品,累计直接向美国回流资金2437亿美元。

  全球金融市场中坚力量之一

  油价上涨导致的石油美元扩张极大地提升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石油出口国将石油出口收入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发展非石油产业,改变过度依赖石油出口单一经济结构,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002~2008年,主要石油出口国GDP快速增长,其中GCC国家翻一番,俄罗斯年均增速6.0%。石油出口国用石油美元偿还了大量债务,财政状况显著改善。沙特、俄罗斯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分别由2002年的96.9%、42.1%下降到2008年的18.7%和7.7%。国家财富迅速积累,11个主要石油出口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外汇储备在2008年年底分别达到1.93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比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之和还多8300多亿美元。巨额石油美元的存在,帮助石油出口国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使得自身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石油美元海外资产迅速扩张,已上升到四大新兴力量之首。2002年到2007年,石油美元投资者持有的海外资产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2007年达到了史上最高点5.1万亿美元,尽管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仍然高达5万亿美元。石油出口国自身无法吸收如此规模庞大的石油美元,为了实现保值增值,逐步投放到了全球金融市场,并已成为四大新兴力量主体(石油美元、亚洲中央银行、对冲基金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最大的一方。石油美元投资者也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增量资本来源。石油美元的新增海外投资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以高达53%的增长率递增。新增的石油美元海外投资在2007年达到了8300亿美元,在2008年更是高达1.3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36亿石油美元投放到全球金融市场。

  规模仍将继续快速增长

  推动石油美元规模快速扩张的因素包括油价、贸易量和美元贬值等,核心是油价上涨,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002~2008年的上涨期间,油价上涨5.1倍,石油美元增长12倍。每一轮油价上涨都将石油美元的规模推高到新的量级,由于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因素、市场投机、自然灾害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从2002年的25美元/桶攀升到了2008年的97.3美元/桶,主要石油出口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从2002年的1002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08年底的6348亿美元。

  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快速增长,石油美元盈余不断积累。2002年起,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刷新纪录,屡创新高。同时,石油出口国的原油产量也相应提高了,这给石油出口国带来了丰厚的石油收入,石油出口国贸易盈余迅猛增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2~2008年间,仅仅欧佩克国家的累计石油收入就达到了2.8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1980年第二次石油冲击时的水平。2002~2007年,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2008年更是高达50%。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油价暴跌,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有所下降,但2008全年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仍然高达1.6万亿美元。石油收入的增加也带动了石油出口国石油贸易盈余的迅速增长。

  全球对油气资源需求的扩张将带动世界石油天然气贸易量的持续增加,并进一步推动石油美元资产规模的增长。1980~2009年,世界石油贸易量增长64%。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前世界石油贸易量年均增长1%,2006~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将达到1.8%。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欧美经济的萧条,原油需求总体上保持增长,油价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短暂冲击之后,在最近的两年总体上保持在高位,特别是在2011年将达到均价100美元之上。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能源消费国对OPEC等重要石油出口国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石油美元机制仍将主导未来国际石油贸易的计价与结算,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会继续攀升。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假设油价50美元/桶、70美元/桶、100美元/桶三种情景,2013年,石油出口国海外资产规模将分别达到7.4亿、8.9亿、13.2亿美元,其中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资产将分别达到3.0万亿、4.3万亿、5.8万亿美元。

  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我国对产油国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到201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3.7%,而且呈进一步上升趋势。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也难以撼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加强海外油气投资和进口与金融之间的整体协作战略,既谋求中国能源可持续的供应,又确保合理的价格。既要看到石油美元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也要看到新的国际政治、经济与能源格局下,我国能源安全中的石油美元因素。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油气直接投资和贸易的不断深化,涉及到的货币越来越多,外汇风险敞口也越来越大。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企业本身是很难的,需要国家从战略的角度来整体考虑。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原油、天然气贸易定价和计价机制的研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但却仍处于被动接受国际油价境地。为了逐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应加快推出原油期货,并探讨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

  因天然气的国际区域性生产和消费特点,不同于国际化的原油定价模式,天然气的定价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但随着LNG贸易的快速发展和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北美“过剩”现象,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随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依存度的持续上升,积极研究并参与国际天然气贸易定价和计价机制就具有战略重要意义。当然,这些都会涉及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权衡利弊,科学制定总体策略和步骤。

  我国油气等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加快建立稳定多元的能源供应渠道是一项事关全局、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但我们也要借鉴美国等西方大国在对外石油依存度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战略,通过扩大与石油出口国的经贸合作和油气领域的直接投资来降低高油价贸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石油出口国不少能源项目因资金紧张受阻,仅海合会国家就有30%的项目延迟或取消。在考虑科学评估风险的前提下,以周边国家为重点,继续通过对外贷款与重大项目挂钩等方式,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能源上下游合作,同时,加快推进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从而实现能源领域的直接投资带动工程技术服务和设备出口,降低因持续增长的能源资源进口贸易而带来的石油美元净输出现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