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招民间金融 深化改革去官僚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15:13 来源: 《董事会》文I金翼
商业银行国企色彩比较浓厚,官办作风虽在上市后有一些改变,但受垄断保护的行政地位和暴利倾向还是广受诟病,时至今日还残留着官僚化和人员任免行政化等问题。民间金融兴起的挑战可以看作一种契机,这将倒逼传统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加快转型
近期,央行官员在公开场合表态,“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具有合法性”。从原来隐藏在“地下”或“乡间小路”走出“地面”或“阳光大道”的民间金融,会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什么影响?商业银行应当如何求变,接招挑战?
起起落落的民间金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基金会在我国广大农村曾经一度红火、广泛兴起。然而因为缺乏法制监管、管理经营不善,这些基金会后来都资不抵债,被责令关闭、销声匿迹,留下很大的资金窟窿无力自己填补,最后只能由国家垫资埋单。
2009年以前,国内正规金融机构借助“保增长”的号令大力扩张金融多元化发展,在信贷领域实行了“大跃进”式的成倍增长。其时,民间金融虽然并不寂寞,但正规金融数大量多,且借贷成本(利率)偏低,使得民间金融(借贷)生意暗淡,门庭冷落。但自2010年起,正规金融的借贷总额受到一定限制,部分行业(如房地产)、企业(小微企业)、区域(政府融资平台)、产品(搭桥贷款、信托理财等)的信贷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民间金融(借贷)于是借力发飙,乘势而上,有的还以官方认可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名义走上台前市面,成为正规金融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本轮兴起的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的强健发展而伴生的,并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个体走向集体,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从独立经营走向联合经营……民间金融正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变为与正规金融竞相夺食,或对正规金融无暇顾及或看不上眼的金融领域大举进发,成为规模越搞越大、势头越来越旺、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影子银行”。
转变观念“放水养鱼”
正规金融机构不应惧怕、排斥与民间金融的公平竞争。事实上,在当前备受瞩目的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上,如果正规金融机构转变观念,自我加快结构转型,在很多方面都会高出民间金融机构一头。如果正规金融机构能对小微企业多一些“放水养鱼“,不用过于苛刻高企的门槛挡住后者,是不会输给民间金融的。
笔者在江浙地区调研时,询问部分银行分行、支行负责人对民间金融的兴盛怎么看,回答几乎是清一色的不担心。有的负责人说,银行自己有很多客户、很多业务,根本忙不过来,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自己做不完、做不了,为什么不能让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民间金融去满足呢?“我们能吃肉喝粥,也应该让人家吃菜喝汤吧。”
民间金融对银行经营究竟有哪些影响?基层银行负责人的反馈是,好的影响是,虽然不是提倡放“高利贷”,但银行能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提高一定比例(如30%)对客户放贷,能依法按照市场价格议价。同时对客户也有益无害,毕竟银行服务规范、保障性高、网络健全,而且贷款重新定价也比民间金融用基准利率的4倍放贷更实惠一些。当然负面影响也有,一是对客户的竞争会扩大对手面;二是民间金融信息不透明,有些小企业主要以个人名义向民间金融借贷,相关信息不进入央行的信贷监测系统,当这类小企业再向银行申请借贷时,银行就爱莫能助或退避三舍了。
可见,对民间金融这股力量要合理善用,疏导结合,包容规范,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功效,减小乃至杜绝负面毒素。对正规金融办不了、不愿办或办不到位、成本高昂的某些金融业务,就应该对民间金融大开绿灯,但必须有政府统一的监管机构依法监管。
深化改革去官僚化
随着民间金融的兴起和走上前台并取得合法地位,对传统商业银行无疑是个重大挑战。现在的商业银行国企色彩比较浓厚,官办作风虽在上市后有一些改变,但受垄断保护的行政地位和暴利倾向还是广受诟病,时至今日还残留着官僚化和人员任免行政化等问题。同时,现在许多商业银行都在强调转型,转变业务增长模式,但同质化倾向严重。其实,民间金融兴起的挑战可以看作一种契机,这将倒逼传统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加快转型。
抓大不嫌小。传统商业银行除了抓好对大企业、大城市、大行业、大市场、大客户的服务外,也不能嫌弃、放弃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虽说不是大小通吃,但一定要做到大中小各占一定比例,尤其是当前要在过去偏弱的小企业支持上真正有所突破性提高。
进城也下乡。不一定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既进城又下乡,但至少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以走这条道路,因为他们的金融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市场地位信誉口碑、产品质量等也是中小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等无法比拟的,即使头几年不能赚大钱,但长期看能成为效益增长点,不会增添过重负担。
“为官”也为民。银行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风险可控、本息无忧、有益民生、长期受惠的信贷支持很有必要;但对单纯的财政公益性项目、无现金流保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能代替财政或政策性银行搞“贷款变拨款”。为民服务更是商业银行不可偏离的大方向。几大商业银行平均每家的个人客户都有3亿多,每个客户每年增加100元的收入,每家银行就能增加300亿元的营收!
贫富都要帮。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只顾赚钱而嫌贫爱富,忽视私人银行客户、贵宾理财客户以外的大众客户、普通客户、一般平民客户等,事实上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何况商业银行对全民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
长短相结合。现在有的银行已明确提出要克服过去“贷大贷长贷集中”的偏向,这是非常明智的。虽然信贷资金可以错配,可以集腋成裘,短存长贷,但长中短之间的比例一定要适度。巴塞尔Ⅲ新规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这两个监控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传统商行特别是大型银行一定要严格遵守,确保在流动性上“大而不倒”。
就土也出洋。传统商业银行是在中国本土上出生和发展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本土去追求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国际银行。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也要不失时机地“走出去”,此间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不适、效益不彰、风险不断的被动局面。
费率要合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商行要主动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既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在利率市场化面前无所作为,被动挨打。而对服务性收费,一定要依法合规,既要逐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宜人为降低或压缩信贷利差收入在营收中的客观比重。对某些结构性改革措施,一定要顺势而为,全面规划,而不能仓促出手,欲速不达。
百年老店强。传统商业银行既要加强业务创新、制度创新,总体上又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正轨,不能“离经叛道”地参与制造、维系虚拟经济的泡沫,宁可把资产规模扩张、国际份额加大的速度放缓一点,也要千方百计防范在国际经济复苏迟缓、金融市场复杂动荡、国内民间金融崛起、群雄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下的系统性、突发性风险,把传统商业银行办成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上长期屹立不倒、持续领先于同业的百年、千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