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资委迷局:媒体称面临着一些技术性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0:36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若把国资委的管理体制直接复制到金融业监管上,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国有金融企业的效率
本刊记者/周政华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是否需要新设一个行政机构,来管理119万亿国有金融资产?针对这个问题,眼下似乎有了答案。
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未提及传闻中的金融国资委,有关金融监管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主要提到了两点:“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金融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成立金融国资委的动议或已正式出局。
“金融国资委”出局
金融国资委最早由财政部在2006年提议成立,以便对日益膨胀的国有金融资产,进行集中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由于这一机构被赋予了浓厚的行政色彩,设想提出不久,即招致一些学界和金融界人士的批评,被认为是金融监管改革开倒车。
如果真的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眼下金融业“九龙治水”的分散监管格局,将得以根本性的调整。如外界所料,由于分歧较大,反对声音太多,在2007年上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成立金融国资委的提议也遭到否决。
“如果真的成立金融国资委,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革动作。”1月7日,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次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成立金融国资委这样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平台,短期内可能性非常小。
五年间,围绕着金融国资委的纷争,显示出中国金融监管框架尚有重构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到最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的方法,这才是核心所在。
2006年,财政部提议成立的金融国资委,是以财政部金融司为基础,吸纳中央汇金公司,并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金融部门的监管职能划入,成为一个既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同时又掌管金融监管权的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
早在国有四大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革之前,财政部一直行使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的出资人代表的职责,但是,2003年随着四大国有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革之后,财政部的这一地位遭到动摇。
是年,在国务院的安排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充实这两家银行的资本金以达到上市要求后,汇金公司就成为它们的第一大股东。此后,汇金公司又采取同样方式,参与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工作,至此,中央汇金成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人代表。
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由于银行国有资本占据国有金融资本总量的80%以上,因此,中央汇金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国有金融资本名副其实的出资代表人。
2003年底汇金公司就得到了国务院的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基于这样的定位,这家国有独资的投资机构,并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按要求,也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汇金公司成立之初,正值中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发轫。此前一年,2002年,银监会刚刚成立,承接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金融工委转移过来的针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加上早在1997年便已成立的证监会和保监会,中国金融业“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成型。
此前,国有商业银行归口财政部金融司管理,行政化色彩浓厚,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银监会和汇金公司的成立,一度被认为是中国金融管理体制迈向市场化的一大进步。特别是汇金公司的代表国有出资人的定位,更是中国国有资本管理改革的一个历史性标志。
这种效法新加坡淡马锡模式,以政府投资公司管理国有资产的做法,在2007年达到了高潮。这一年,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在北京成立,负责外汇资金投资,随后中金公司也被并入到这家政府投资公司。
但是,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政府注意到,金融行业分业监管模式所存在的漏洞。2010年7月15日,美联储美国国会通过了“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成立了跨部门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同时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分业监管的模式开始向综合监管转变。
此时,中国政府也开始反思“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119万亿的国有金融资产,是否有必要进行统一监管,成为国内政府、行业和学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之而来,汇金公司和中投公司的定位,也成为了争论焦点:是否继续把它们作为承载中国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平台,还是另起炉灶成立金融国资委,或者干脆回到老路上由财政部金融司代行金融业监管职能?坊间议论纷纷,三种方案莫衷一是。
金融业改革“不能开倒车”
成立金融国资委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性”难题。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如果指望金融国资委代行国有股出资人角色,企业化运作的汇金公司已做得很纯正了;如果指望其监督金融机构,又与“一行三会”职能重叠;如果指望其加强“一行三会”的沟通协调,其层级又太低而无力统辖。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反对声音过多,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力度太大,金融国资委的动议在业内支持者非常少,短期内尚难以形成共识。
设想中的金融国资委,不仅与现有的监管架构有叠床架屋之嫌,能否提高现有国有资本的监管效率也令人存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成立一个类似金融国资委这样行政机构,客观上将加大管制,影响企业创新,并强化国企的垄断地位,其政府背景也不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仍居主导地位,若把2003年成立的国资委的管理体制直接复制到金融业监管上,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国有金融企业的效率。
最典型的例子是,上市股改十年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然远低于股份制银行。《中国新闻周刊》综合国内上市银行2011年半年报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平均约为33%,比同期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增速低了将近15个百分点。
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利润虽然高达5000亿元,但80%来自政策性存贷差和手续费,标志着银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收入尚且不足总利润的两成,被股民戏称为“靠天吃饭”和“靠政策吃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由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有时需要完成一些政府指令性的贷款项目,因此,它们的呆账率有可能出现上升,他认为这也是中国经济短期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但是,金融国资委的方案出局后,金融业监管框架如何改革?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未来工作部署时,仍然是按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别来谈金融业监管工作的要点。他表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温家宝的讲话表明政府已经认识中国金融业所存在的问题。殷剑峰认为,未来金融改革应继续朝着市场化、更少政府直接干预的路子走下去。 ★
(中国新闻周刊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