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调查称珠三角企业开年订单好于预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4:58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新春走基层

  专题统筹 马勇 孙朝方 李青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青 曾璇 孙朝方 鲁钇山 陈强 实习生 黄楠

  今天是龙年元宵节,佛山陈村广隆工业区鸿金源铝业总经理谭柳玉一大早就赶到车间,开工情况让他很满意。“600名工人100%返厂开工,加招的50多人也正在陆续报到。”他说。和往年不少珠三角企业选择大年初八就开张不同,记者走马珠三角各地发现,今年企业开工时间普遍推后到元宵节前后,年前不少企业对今年的订单“心中无底”,但开年后的情况让不少企业感到“比预期来得乐观”!

  开工时间普遍推后

  农历正月初六,在江门做水龙头生意的湖南人曾祥辉开车从老家带着几名工人赶回了厂,开工赶货。正月初八,以往这个时候,同行不少厂子都会开工。不过曾祥辉发现,今年开工的厂子很少。“普遍推后了两到三天。”曾祥辉说,一些企业正月初十开工,大部分企业正月初十一开工。正月初三晚上,曾祥辉收到邮件,一张20万美元的德国订单要订几万套冲凉房配件。曾祥辉说,如果不是因为临时接到这张“急单”,自己今年恐怕也会推迟开工。

  一些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上游产业感受更为明显。深圳一家为模具厂家提供软件服务的企业正月初八开门营业,总经理刘斌发现,不少模具厂家还没有开工。“普遍推后了两三天”,刘斌说。不仅如此,“正月初三、初四已经有一些企业打电话咨询服务,但和前一年相比,明显少了二到三成”。刘斌告诉记者,能够购买他们服务的都是大中型企业,这说明春节期间赶工的企业不多。另一家为家电、LED等企业提供插件机设备的供应商也遇到类似情况。   

  “我们上游的一家染厂原计划正月初十开工,但正月初十二还开不了工,工人还没回来。制衣厂开工更晚,有些推到正月二十,以往开工没这么晚过!”2月4日,佛山一家布行负责人周女士告诉记者。

  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开工晚?

  “订单是个重要原因。”曾祥辉分析,年前还只接到二三十万美元的订单,“比预想中差”!同在江门做水龙头生意的老板们一碰头,大家都发现问题:春节前的接单量普遍比前一年少了差不多两成!“如果有单子,肯定一早就开工了!”曾祥辉说。周女士则认为,除了年前下单不大,普工一般月薪达到两三千元,好一点的车工月收入有五六千元,他们手里有钱后,不再在乎少赚几天钱。

  开年订单比预期好

  2011年下半年,广东一些服装、鞋业、机械装备企业反映订单下滑;圣诞节前后,不少玩具企业订单锐减更被行业称为“圣诞劫”。2012年,企业接单是否真如想象中悲观?记者走访珠三角各地发现,不少开工企业的订单并不像预期中那么悲观。

  2月4日一大早,佛山一家铝制品公司副总经理王顺利一赶回公司,就向技术人员催调销售订单数据。去年的动车事故让动车市场一夜入寒冬,为高铁提供相关铝制品的这家企业也大受影响。“去年高铁产品销售掉得很厉害!年前真的很紧张,尤其是去年7、8、9月,公司上下都在说‘狼来了’。”王顺利说。不过,数据拿到手,王顺利松了一口气。去年销售情况虽然不如预期,但比同行要好。开年后的订单也比预想中好。“预计今年的销售肯定达不到2010年‘五年规划’定的目标,但肯定没有预期中那么悲观。”王顺利笑着说。

  2011年深圳先后有80多家LED企业倒闭,佛山也爆出小型LED企业关门,一些业内人士去年放话———LED行业今年上半年可能蕴含更大风暴。不过,年后走访中,一些LED企业坦言,接单情况比预计的理想。

  佛山一家灯饰公司总经理吴育林,也是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告诉记者,工厂正月初十已经开工,接单算不错,“已经排到4月中旬”。

  羊城晚报记者在东莞、中山等地调查发现,订单总体情况比企业预想更理想。“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一批企业被淘汰。生存下来的企业承接了他们留存下来的订单。受各种环境影响,订单可能从原来的100份降到了50份,但接单企业可能也从100家降到了80家。”相关劳动部门人士认为,“蛋糕”总体虽说小了,但分“蛋糕”的也在减少,存活下来的企业拿到的订单应该够支撑。

  国内订单增长迅猛

  2011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但与全国增幅的差距继续拉大,比全国22.5%的增幅低6.1个百分点。开年后,广东出口开局如何?在国外买家需求走弱的大势下,国内订单能否承接外单留下的空白?

  “没想到开年后的单量这么弱。”1月30日,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强查阅开年数据发现,“春节前发货密度非常高,尤其是1月10日到15日期间。1月13日当天的外贸发货额达1亿美元。但节后单量非常弱,28日只有12单,29日只有27单,相当于正常上半月订单量的1/10。”“几千家出口企业的出货全部通过我们的平台走,这种情况肯定说明订单不理想。”魏强说。

  2011年底,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向家具、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等十五类的749家中小出口企业发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接到今年一季度订单的企业有37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2%,而接到半年订单的只有57家,占8%;37%的被调查企业尚未接到任何订单。

  在外贸订单总体“缩水”之下,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企业迅速转换脑筋,强力开拓国内市场,国内销售增长迅猛。

  位于深圳龙岗区宝龙工业区的台资企业联懋塑胶,春节期间有三四百人留在工厂。工厂正月初四开始开工赶订单。正月初四上班,行政部门就立马开始招人。“一个星期招了三四百人,比较顺利。正月初八正式开工,厂里有1600多人。”去年工厂花了大力气开拓国内大客户,从8月份开始,效果开始显现。“8月份以后内单外单比例基本达到5:5”企业负责人说,今年内单规模不要扩大,预计今年内单占比8成,外单2成。

  顺德陈村的龙头企业科达机电也发现,内单成了订单的大头。“目前外单只占公司销量的1/3。”科达机电行政总监张峰分析。

  有企业倒闭 更多企业新生

  2011年,不论是皮革、鞋类、服装、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机械装备、LED等新兴产业,不少小企业传出倒闭、“走佬”的消息。一时间,有业内人士断言,2012年将会有更多企业倒闭,暴露更大风险。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深入珠三角调查发现,开年后,在东莞濠泮鞋材广场、佛山环市童服交易中心、深圳龙岗等地都出现不少“转让广告”、转租告示,涉及服装、玩具、鞋业等诸多行业。但与此同时,工商部门数据也显示,新成立企业的数量仍然远大于注销企业数量。这显示,开年后确有小企业关门执笠,但并不形成潮流。

  洗牌大势难免

  江门是全国著名的卫浴产品生产基地,这里聚集着大大小小、数量庞大的卫浴产品生产厂家。正月初八,当湖南人曾祥辉带着工人在厂里赶货的时候,他心里明白,他是幸运的。“2011年上半年,倒闭了不少只有几个人的作坊式小企业”,但据他观察,当地50人以上的卫浴企业一般都还能坚持。“小企业肯定会越来越难做,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曾祥辉说。

  深圳皓景照明科技公司的陆先生也发现这个问题。“楼上一家企业,也是做LED的,去年底倒闭了。”陆先生说。在行业摸爬滚打几年下来,陆先生看到不少鲜活的例子。“一些2007、2008年生产出来、出口国外的LED产品已经开始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国外客商想找回原来的供货商,却发现厂家关门了。这让一些国外厂商对中国LED产品产生信任危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LED订单的缩减”。肖先生说,他们发现市场上一些LED灯的寿命甚至只有三个月、半年。“小企业不管那么多,一锤子买卖,赚到钱就走人。大不了拉闸关门,换个名字重新开张”。从这个角度看,陆先生认为,洗牌在所难免。“只有洗牌,行业才可能规范。”他分析。

  倒闭未成潮流

  连日来,记者走访珠三角企业,在东莞濠泮鞋材广场、佛山环市童服交易中心、深圳龙岗等地都发现不少。“转让广告”、转租告示,涉及服装、玩具、鞋业等诸多行业。但调查显示,部分小企业倒下的同时,更多的新生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去年底刚进来,生意还行。”、2月2日东莞厚街环球鞋业大厦一楼一家鞋店老板告诉记者。同在这层楼的两家店面则显示“走人”迹象。一家店铺门口还被物管贴上“解除合同通知函”,称档主拖欠相关费用。“做生意就是这样,有人走了,也有人进来;有人赚钱,也有人亏钱。看你怎么做”,采访中,这句话被不少小老板挂在嘴边。

  2月3日,记者查阅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开信息发现,除广州、深圳,节后1月29日至2月2日,设立登记的企业有74家,办理注销的企业有39家;节前1月18日、19日2天,设立登记的企业有112家,办理注销的企业只有39家。东莞工商部门公开信息也显示,2011年12月合计新登记市场主体7241家;注吊销5554家。但值得关注的是,个别日期也出现过注吊销企业数量超过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情况,如12月19-25日,东莞新登记市场主体1692家;注吊销企业2039家。

  链接

  湖南

  赣川务工弥补工荒

  与往年相比今年湖南“缺工”问题更加严重,缺工数千人的企业比比皆是。近日,江西、四川等地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进入,令缺工形势得到缓解,大部分城市总体开工情况良好。

  娄底市统计显示,到今年1月底该市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开工率已超六成,57家规模以上企业到1月底已经开工的有37家,从2月初到今日陆续开工的企业有十余家,总体开工率已经达到80%左右。在湘潭市九华工业园内,记者听到了来自四川、江西、河南等很多地区的“南腔北调”。同样的情况在长沙、株洲、衡阳等地更为突出。但不能及时开工的企业也不少。如郴州市台达电子等因拓展太快二期园区尚有近4000人的缺口。

  广西

  缺工致企业减额生产

  节后,广西很多生产企业如常开工,但缺工已经影响生产,导致企业甚至停掉一些生产线减额生产。

  在广西武鸣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称,开发区落户企业200多家,其中不少是从东部转移过去的鞋厂、服装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园区工厂节后已经陆续开工,但因为缺工,一些企业无法开足工”。

  一家企业告诉记者,春节过后,200多名员工没有回来,令公司正月初八开工后一直非满额运作。人力资源部门已被下达紧急任务———一周内招到200名员工。楠熙鞋业公司总务处经理尚平军说,设在此地的鞋厂有3条生产线的,因为招不到工人,只有2条生产线在生产。为了保证开工,很多企业表示会常年进行招工。

  四川

  招工难致一服装厂停产

  5日,成都铁路、航空、公路迎来新一轮客运高峰,其中多数是赶赴北、上、广的外出务工者。而在四川金堂、绵阳等地,因缺工严重,无法正常开工,不少用工单位赶场参加各种招聘会,或纷纷到各大车站“抢”人。

  当地老牌企业成都阳光服装公司有员工数百人,去年6月开始遭遇招工难,如今因招不到工人被迫暂停生产。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都武侯西部鞋都的厂家虽还未明显感受到今年的用工荒,却明确地表示已没了涨薪的空间。

  从广东返乡创业的成都企业家文仁浩告诉记者,招工难、企业成本上涨、订单减少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致使一些企业被迫裁员,或关停,或外迁,“2008年至今,仅我知道的关联企业,裁员总数就有几十万人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