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科院唐钧:对“十二五”期间就业形势不乐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10:39 来源: 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观点,上述指标与“十一五”期间设置目标基本接近,但是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趋势和产业升级的大环境,对“十二五”期间的实际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报道援引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分析人士观点,在人保部内部研讨会上,课题组的专家们对“十二五”期间劳动力的供求变化已经有了共识,即“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当2035年中国人口的抚养比例达到53%时,数量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期才算结束。而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会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劳动力素质的矛盾、产业升级与就业转换的矛盾、以及劳动力成本压力与就业质量的矛盾。

  唐钧提醒,如果中国仍然延续西方产业转移的脉络,未来将面临更沉重的就业压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制造业的逐步外迁之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就业均势被打破,而美国现在已经开始试图恢复其国内制造业以缓解其就业压力。

  规划明确表示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各级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