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改革要直面既得利益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18:07 来源: 中国财经报

  中国社科院

  财经院研究员

  杨志勇

  2月15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增量改革已难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时值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我们更需要坚定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更深入地去探究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了改革。

  在经济改革大方向既定的背景下,具体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计上,仍有一些问题待解。除此之外,一些目标尽管已有非常明确的改革方案,但在实施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改革开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者。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某些行业的衰落,某些行业的兴起。兴衰本是平常事,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但利益受损者会设法阻碍此进程。

  经济体制改革既会冲击旧的既得利益者,也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者。这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形成和演变中,都需要重点予以关注。垄断行业改革之所以难度重重,与既得利益者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改革密切相关。

  经济运行中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者。各种既得利益者通常会以社会目标或公众利益为幌子,争取自身利益,从而阻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阻碍社会公平的改善,给经济稳定和增长留下多种隐患。但是,各种既得利益者存在有其合理性。正是考虑了多种利益主体的利益,改革才能走到今天。改革的深入,还必须兼容多重利益,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深化改革中的难题,需要充分的讨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应该顺应体制改革的潮流。一些问题经充分讨论,就可能不再是问题,并容易形成改革共识。

  深化改革需要注意放眼世界,特别要提防唯我独大的心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并不代表着世界格局已经变化。欧债危机不能说明欧洲已经衰落,更不代表中国已经超过欧洲。明眼人也早已看出其中的门道。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不绝于耳。最后,清醒者意识到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代表着的是一条中国道路。中国道路距离中国梦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还需要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万难。

  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那只是总量。发达国家面对的是经济高度发达阶段的问题,而当前的中国,所面临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演变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要提防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的难题。不要因发达国家当前面临的难题就否定所有一切。

  我们也要很清醒地看到自己所面临的难题。1月份进出口双降,对外需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直接的警告。从1998年开始,举国上下,都在强调扩大内需。消费和投资之间,我们做到的是更多地扩大投资,特别是立竿见影的政府投资得到了扩大。在政府消费和民间消费之间,我们发现民间消费仍然乏力。要扩大民间消费,我们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也看到,海外购物仍然非常流行。是什么推动了中国消费的外移?这是制度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从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深化改革还要注意方案设计和时机选择的合理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实行之后,许多地方表示愿意跟进。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让地方政府短期内财政收入减少的改革,是需要认真设计才有可能减少社会震动的改革。按理,这对跟进者挑战很大,但是,当前各地表现出的改革热情也说明,一项改革只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纵然有既得利益者的约束,也完全可能加以突破。

  与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1月28日开始的对个人自用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在重庆和上海实施之后,迄今未见一地跟进。当然,这也许是暂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试点了,不管从试点中总结出来的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试点的成功。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房产税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