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原料收集掣肘生物能源产业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22:2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甜高粱秆或代替石油?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20.3%,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对能源消耗的速度,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已经时不我待。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北京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2%。

  一直关注并研究生物燃料的清华大学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近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的油气供应事实上已经依赖国外,2011年国内累计生产原油2.04亿吨,进口原油2.54亿吨,进口成品油406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9.09%”。

  粮食乙醇到非粮乙醇的技术突变

  在众多新能源中,生物质燃料一直存在着争议。

  李十中告诉记者,2010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6800万吨,中国169万吨,仅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怕影响粮食安全,实际上我国的燃料乙醇工业对粮食安全没有任何影响”。

  李十中说,生物质燃料第1代在“与人争粮”声中过度到了1.5代。1.5代其原料是以甜高粱秆为代表的生物燃料,被国际公认是从粮食向秸秆类木质纤维素原料过渡的生物燃料。“这项技术与巴西的甘蔗乙醇技术相同,而且甜高粱非常适合在我国大面积非传统农业用地上去种植。”李十中说。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从一代过度到1.5代,生物燃料技术已经成熟,清华大学开发的ASSF法以甜高粱茎秆乙醇技术已在内蒙古做示范。

  李十中告诉记者,种植一亩甜高粱可以提取乙醇1吨。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车能解决尾气排放一氧化碳下降30%以上。

  生物燃料既是“通道”又是“瓶颈”

  据记者了解,生物燃料目前在巴西和美国发展较成熟。“巴西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很成功,但是“巴西模式”在其他国家是不可复制的。中国人口多,土地有限,原材料资源不足,而且生物燃料在收集秸秆和运输方面的成本非常大。”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林伯强认为,生物燃料代替石油谈不上,根据我国的国情,这个产业很难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原料收集上。

  李十中向记者坦言,生物质燃料已从第一代迈入到1.5代,第二代目前受到技术的限制仍未突破,也谈不上大规模商业化运作。虽然1.5代目前技术成熟,但关于非粮生物燃料价格调控、税收优惠、资金补助、市场配额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调整。而且目前对于甜高粱优质育种,秸秆收集、储、运等体系还不完善,还只停留在一些试验田和零散企业在小规模生产。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未来生物乙醇主要将以非粮原料为主,但目前技术还没有真正实现突破,在未来发展中也会面临资源季节性和生产连续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生物质能的利用应该是综合性的,比如说先生产液体燃料,再制取沼气,剩余的部分生产固体燃料或进行直燃发电。

  据媒体报道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该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发展目标及具体的产业发展布局,确定的生物质发电及生物燃料规模较“十一五”有大幅度提高。有业内人士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对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带来利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