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商回忆30年前山东创业:一露口音做不成生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13:38 来源: 齐鲁晚报
  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赵忠良。 见习记者 张頔 摄   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赵忠良。 见习记者 张頔 摄

  一温州商人的泉城创业回忆——

  当年一露南方口音没人跟你谈业务

  见习记者 张頔 齐金钊 本报记者 王光照 赵丽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拉开,已有不少温州人来到济南谋生。目前,济南市温州商会中的不少会员都在济南生活了超过20年。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赵忠良1982年就来到了济南,从一个两眼一抹黑的推销员到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30年弹指一挥间,他在言语间已悄然夹带有济南口音。

  足足跑了20多天

  才谈成首笔合同

  “由于田少人多,温州人骨子里就有‘走出去’的气魄。”1982年,刚满17岁的赵忠良没读完高中便只身来到济南,为自己村的村办电气厂推销电气配件。

  当时,在大大小小的工厂里,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厚,工厂都有比较固定的进货源。“而且,人家一听口音就知道我是南方来的。”赵忠良说,当时济南人对南方人不太认可,他们认为南方人比较狡猾,所以业务根本无从谈起。

  “在济南整整跑了25天,没做成一单生意。”没有任何销售经验的赵忠良四处碰壁,眼瞅着带来的300元钱马上就要花完了。第26天,赵忠良到市中区钢管厂碰运气,说明情况后,还是不出意外地被值班人员挡在了大门外。他发现宣传栏上贴的配件采购计划中刚好有自己要推销的配件,简直就像看见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厂门口守了两天,看门的都没让我进,后来我大哭一场。”赵忠良说,当时他蹲在钢管厂门口的一堆碎石上,来济南后的种种心酸一下子涌上心头,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那次哭了足有半个小时。

  钢管厂的大门虽然进不了,但赵忠良最后蹲点等到了负责采购的设备科科长。“他下班时骑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我就从后面跟着跑。”一直跑了40分钟,赵忠良愣是跟到了科长的家里。也许是被小伙子的真诚与倔强打动,科长最终同意赵忠良第二天到厂里来推销产品。

  “1573元,那是我人生中谈下的第一笔采购合同。”赵忠良对“第一桶金”仍记忆犹新。

  与济南结了缘

  生意不断做大

  从那时起,赵忠良便与济南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十几年的打拼,赵忠良已经不满足于只做销售商,1997年他投资200万元,创建了自己的公司,2002年又扩资成立了山东凯莱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刚成立时就是个小作坊。”赵忠良说,随着来济南创业的温州人越来越多,在互相提携之下,他的企业规模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260人;创业初启动资金为3000元,2011年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年产值也由最初创业的20万元到了目前的超过亿元。

  2002年,山东凯莱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在历城区幸福柳工业园区落户,但30亩的园区面积已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我昨天去了一趟黄河北,土地已经开始平整了。”赵忠良介绍,他在黄河以北的工业园区有150亩的规模,新厂建成后生产规模肯定也会随之扩大。

  “现在不是都提‘北跨’嘛,我们温州商会早就组织驻会企业在商河、济阳投项目了。”赵忠良说,作为温州商会的常务副会长,他想把商会打造成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从举目无亲

  到抱团创业

  “温州商会是我们这些外来企业家的一个家,也是一所学校。”回顾这些年创业的艰难,赵忠良对温州商会感情颇深。他说,亲切的乡音、浓郁的乡情在使商会的兄弟企业间感到温暖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信息平台。

  “想到自己来济南时的举目无亲,就想利用商会为新来的温州人指指路。”赵忠良说,商会首先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参加商会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驻会企业学到了很多法律、税务等方面的知识,也从其他企业那里学到了好的管理方法。而且,大家在交流中还能分享在济南经商的心得。

  同时,商会对赵忠良来说也是一个信息平台。通过商会这条信息通道,会员企业能避免走一些弯路,更快、更便捷地获得商讯。“例如,哪里要上什么新项目了,别的企业可能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先知道了,这样就抢得了先机。”济南目前很多地产项目所采用的配电设备都是赵忠良厂里生产的,这和他在商会中建立的人脉是分不开的。

  “最重要的是,商会让我们有了归属感。”赵忠良说,2009年,一家温州同乡开的印刷厂发生火灾,正是靠商会募捐的几万元钱才让其渡过了灾后重建的难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