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协委员提议:控物价与增收入要两手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16:47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

  “发烧”的肉价、“高企”的菜价、“跟涨”的大宗商品、“待涨”的水电油气……当前物价虽已“高位回稳”,但“控物价”形势依然严峻。

  粮食丰产,食品却领涨;产品提价,企业仍喊亏;两头诉苦,中间直喊冤——面对扑朔迷离的物价矛盾,代表委员们寻根究源、建言献策。

  “粮食丰产了,食品却领涨”

  如何减轻百姓“餐桌负担”?

  “排骨一个月一个价,最高时每斤涨到30多元,菜、米、肉也赛着跑上涨,口粮开销占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了。 ”说起“一日三餐”的花费,北京西城区居民张秀英直叹“太贵”。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的情况下,在新一轮物价较快上涨中,食品价格被视为“领头羊”,让百姓感觉“餐桌负担”越来越重。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8.7%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高,难以接受”。

  那么,如何为百姓餐桌“减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认为,“控物价”与“增收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避免中低收入群体陷入“收入跑不赢CPI”的尴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减轻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

  “政府还要完善市场调控和监管,消除季节性、结构性农产品短供,严防投机炒作。 ”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说,“同时还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代替散户种养模式,提高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 ”

  “产品已提价,公司仍喊亏”

  如何减压企业“成本上涨”?

  涉足食品行业的天津华明集团董事长刘乃兰委员已年近七旬,她常常逛菜市场,也感觉当前物价偏高,她道出了“成本上涨”刚性拉高物价的无奈。浙江省工商联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省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成本提升30%左右。尽管部分企业产品提价,利润仍然被“摊薄”。“企业的成本变化,直接影响物价走势。 ”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代表说,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其产品大都是生活必需品,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就是“保民生、控物价”。

  郑新立委员认为,应当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和融资难度;同时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少产品提价对物价的冲击。“成本上涨是一个因素,但企业竞争力最终还是靠自己。 ”郝建枝代表认为,企业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不能一味靠提价,更要向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要效益。

  “两头诉苦,中间喊冤”

  如何“挤出”中间降价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柴宝成曾做过追踪调查:“菜园子”里收购价每公斤4毛钱、6毛钱的蔬菜,让种植户“苦笑”,但到了市民的“菜篮子”里,却涨到了每公斤2元、4元。

  菜农抱怨“卖贱”,市民抱怨“买贵”,中间环节则抱怨“钱难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柴宝成委员认为,蔬菜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是“主凶”。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等人表示,当前国内蔬菜流通成本占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国内物流总成本在GDP中占21.3%,而发达国家仅为10%左右。挤压流通成本可为“降价”提供空间。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