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车采购能否让自主品牌成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7:58 来源: 法治周末

  2012年的公车采购市场,将会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在看似形势大好的背后,依旧是沉积已久,难以打破的自主品牌公务车市场份额的困局。究竟一纸规定能否让备受竞争压力的自主品牌,感受到分享公车市场"蛋糕"的甜蜜

  法治周末记者 马树娟

  《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即将在3月9日结束向社会征求意见。

  与2009年曾公布的《2009年—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相比,此次公布的“目录”俨然是自主品牌乘用车阵营的“大阅兵”。入围的25家车企、412款候选车型清一色为自主品牌。

  然而,这样的政策也受到质疑,是否会招来WTO诉讼?如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如何看待这次机会?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都十分关注。

  采购标准未踏WTO“红线”

  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初,就有人担心,是否会招来WTO的诉讼。

  事实上,征求意见稿确实刺激了一些国家和机构的神经。近日,欧盟商会就对此表示“抗议”。据了解,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DirkMoens)警告,倘若该国家对行业采取闭关措施,欧洲国家向中国长城和吉利汽车开放投资市场的情况可能将不再重演。

  对此,欧盟商会新闻官吴冕在接受法治周末邮件采访后说:“这是媒体对丁凯立场的误读,欧盟商会反对在政府及公共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鼓励中国政府向所有公司提供中资企业在欧盟享受的平等市场准入……工信部意见稿中列出的汽车型号都仅限于国产自主品牌,此举将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均排斥在外。工信部这份清单将加重外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受到的差别待遇,并因限制良性竞争而削弱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则认为欧盟商会这是“吃醋”了。罗磊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其实在国外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政府公职人员乘用本土汽车已是一种国际惯例。“默克尔怎么不坐通用汽车?奥巴马出行怎么不坐奔驰呢?”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公车全部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并无违规之处。

  “中国公车采购虽然结果是指向了自主品牌,但是这是通过设置公务用车采购标准来实现的,而采购标准并没有提出以国别为评判标准,没有规定不得采用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因此没有违反WTO规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屠新泉所说的采购标准是指2011年11月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下称“细则”)。细则规定,进入目录的轿车采购标准为“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如此一来,诸多外资、合资品牌生产的中高级车就被排除出了“目录”。

  与此同时,细则还规定申报的汽车且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这一硬性指标无疑让合资品牌与公车采购无缘。

  此外,屠新泉还表示,中国目前尚未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因此中国在政府采购方面只要依照和遵守政府采购法即可,而我国政府采购法中第十条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该规定也被业内称为国货条款。

  给力政策还需给力执行

  其实,自主品牌车企中的奇瑞早在2005年就已进入了政府采购目录,比亚迪、吉利等13个自主品牌车企2007年也集体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然而,在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同台竞技中,自主品牌汽车明显处于劣势。

  2009年,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关于2009年至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单位新配备、更新汽车“自主品牌汽车比例应达到50%”。但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并未遵守该规定。

  财政部国库司2010年发布的《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小汽车总规模为154.7亿元,位居前四位的均为外资、合资品牌。其中桑塔纳、别克、帕萨特、本田分别占比22.97%、18.20%、16.45%、15.98%。而自主品牌位居前列的为红旗、中华、奇瑞,所占份额仅为2.28%、1.58%、0.7%。

  “尽管之前有明确的标准,但一些部门也有自己的小标。如果政策执行不力的话,就很难惠及自主品牌车企。”长城汽车新闻总监商玉贵对法治周末记者感叹。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期的公车采购惯性使得自主品牌车企似乎不再过分期待公车市场对销售的推动能量。

  比亚迪公关经理杨昭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从2009年比亚迪进入政府公车采购目录后,几年下来公车销售占比亚迪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不足1%,杨昭表示公司的集团业务部会加大对公车市场的营销力度。

  而长城汽车的政府采购量也仅为5%至7%。商玉贵告诉记者,尽管入选了政府公车采购目录,不过采购的多是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政府或者是城管、警察等特殊行业。

  此次进入采购目录的车企和车型也仅是针对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而言的,省部级干部用车并未受此限制。

  指标设定有深意

  经历了2010年汽车市场的超高速发展,目前汽车市场增速已明显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实现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增幅较2010年分别回落31.60个百分点和29.92个百分点,产销增速13年来首次低于3%。

  而在同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自主品牌车企也是尽显疲态。中汽协数据显示,2011年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降2.56%,市场占有率也同比下降3.37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垄断”公车采购的扶持政策显得尤为可贵。不过西南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剑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此次公车采购目录的调整对自主品牌汽车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由于政府采购‘就高不就低’的惯性,有的政府部门可能会延迟采购,甚至不采购,因此对提升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作用非常有限。”王剑辉分析说。

  不过,此次工信部提出的“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得低于3%”被业界认为是别有深意。

  “政府这么设置指标也是很有用意的。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市场换技术’的原则,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才发现市场是让出去了,但核心技术并没有引进来。”资深汽车评论人李永钧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李永钧认为,合资品牌不会让这块市场蛋糕任由自主品牌车企独吞,合资品牌车企肯定会在研发投入、业务类型上进行调整,在公车市场上同自主品牌车企竞争。

  这就意味着即使目前自主品牌“垄断”了公车采购目录,但并不意味着研发费用普遍超过3%的自主品牌车企自此进入了“安乐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