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记者走进天坛社区医疗服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19:31 来源: 《经济》杂志

  社区医疗服务,就在您的身边

  编者按:生了病到哪去看方便、实惠?这是百姓生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小病可以不出社区。政府在大力地推广社区医疗,但究竟什么是社区医疗?去看的人多吗?社区医疗的效果如何?本期《经济》 记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服务中心,希望为读者解答上述问题。

  文/本刊记者  蔡钱英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金鱼池小区的李德校老人今年82岁了,长期患有心脑血管老年病,2010年之前,一直在宣武和友谊医院就诊,他告诉《经济》记者,“我是从2010年年初开始选择在小区附近的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以前对社区医疗都不了解,后来听左邻右舍经常提起,说咱们这边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都特别好,就过来看看。”老人没想到这里的社区医疗服务,不但满足了病人经常体检看病的需求,而且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医术精湛。2月初,《经济》记者就和李德校老人一同走进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亲身体会到了社区医疗给附近居民带来的便利。

  步行10分钟 实现家门口看病

  李德校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是很多老人都患有心脑血管之类的慢性老年病,这种病发病率很高,平时看似不严重,但要经常体检和吃药。过去,他一直去宣武和友谊医院,路上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加上看病和等待的时间,每次去体检或看病都要一上午,家人又不放心,子女还要陪着,既耽误工作又影响生活。现在好了,附近有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每次走路只需10分钟,也不需要家人陪同,自己走过去就行,方便又安全,家人也放心,关键是这种常规检查和社区服务中心做得很好、很到位,经济又快捷,深受附近居民的认可和赞同。

  说话间就到了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候大厅已经坐满了前来看病的患者。除了个别行动不便的老人有子女陪同以外,其余的患者都是自行前来就诊。老人一进门就和很多人打招呼,看来他们已经很熟了。取号、就诊、咨询、取药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轻松和谐。在这里,看不到医患关系的紧张,看不到就诊患者的埋怨苦闷,有的只是医疗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热情沟通和嘘寒问暖。

  趁着李大爷看病的间隙,记者和前来就医的患者攀谈起来。

  今年57岁的何女士说,她家祖孙三代都在这儿看病,这里的就医环境好、医护人员医疗技术也好,大夫服务热情,对人和气,在这里还可以体会到北京精神,他们附近的居民都愿意来这儿,根本就不次于大医院。“其实对于患者来说医生的医德和治疗技术最重要,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建立病床方便患者住院那就更好了。”

  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崇文区综合性一级医院“崇文区前门医院”,2007年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着前门和天坛两个街道6万多人口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金鱼池社区站、天坛东里社区站、天坛南里社区站、前门社区站,为居民提供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做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5年多来,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了附近居民的热情赞誉和认可。

  东城区卫生局副局长吴礼九向记者介绍,为了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全覆盖,使全区居民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到2015年底,东城区将完成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保证辖区居民出行15分钟之内就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真正实现“家门口”看病。

  开展特色服务  建立健康管理社区

  记者走进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的中医科,立刻被满墙的锦旗所吸引,“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恪守医德,忠于职责”、“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等等。中医科主任陈海明介绍说:“目前从主治到副主任医师共有9人,包括理疗和临床等等,老中青三代组合,以四五十岁居多,临床经验丰富。区里经常会对我们进行继续再教育的培训,同时中心内部也自创了一个培训,叫‘楼道小课堂’,专门针对中医科的业务展开培训。”

  据悉,开展这种特色服务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特点和优势,他们可以根据附近患者的需求和周边环境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特色服务。像中医科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丰富就诊患者健康医疗知识而设立的,中医科还开设了每周一次的健康教育小课堂。课堂面向所有中医科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地点就在楼道里。每周由一名医护人员担任讲师,时间15分钟左右,讲解各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同仁们相互交流临床治疗中的经验体会,使这些经验能够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更好地为患者解决病痛。小课堂对就诊患者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健康教育讲座。为使就诊患者能从健康教育中获益,讲师们深入浅出,使用通熟易懂的语言,介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们更加了解自身疾病及预防保健常识。

  由于就诊患者人数众多,医护人员工作忙碌,离不开各自岗位,所以小课堂就直接设在了三楼的楼道里,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参加。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其为:楼道小课堂。由于大夫们讲的都是门诊中的真人真事,无形中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让大家听得真实管用,激发了患者的求知欲望,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深受居民的喜爱和欢迎。

  据记者走访了解,目前,中医治疗服务受到患者的极度认可和欢迎。“中医治疗之所以能在社区中心这个大背景下成为特色的原因是‘大胆创新’。早期中医治疗是通过望闻问切,发展至今开展的项目有骨科按摩、针灸、刺血、走罐、中医康复等,这些尤其对残疾人的帮助更大,同时也符合现在社区居民的多种健康和保健需求。”中医科主任陈海明介绍说,“一方面是现在国家对医疗扶植政策好,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每个人都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开展特色治疗为社区病人服务;另一方面是东城区政府及社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的大力支持,宣传工作的稳步推进。”

  现在这些社区服务中心都在全面实施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工作,打造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中医药健康管理为内容,以中医药机构合作为途径,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全覆盖。

  建立居民健康服务系统是社区医疗的又一突出特色,服务中心为附近的小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健康预警服务和健康指导、膳食搭配等服务,从而实现了很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加强监督管理

  做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医疗服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名叫王和宣的患者告诉记者,她是退休公务员,第一次到该中心求医问药,虽然用了“先锋”等人们印象中价格不菲的消炎药,但一次输液的费用也没超过50元,她说自己过去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治疗,一次感冒没几百元治不好。“社区医疗的确好,不仅药价降下来了,而且特别方便”,王和宣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医疗受到群众青睐的程度超出我们的想像,仅春节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总量就达2000多人次。在谈到监督考核时,陈海明笑着说:“我们从来不担心考核会不合格,因为我们每个团队每个人都是在用心对待我们的每一个患者。”据了解,每年东城区社管中心会有两次绩效考核,主要从工作量、疗效及慢病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此外,中心内部每季度有患者民意测验,发放问卷给患者进行测评。

  “现在国家给医护人员解决了待遇问题,还有与公务员一样的绩效考核奖金,年底服务中心还给补助,这样的待遇谁还不安心工作?”陈海明笑着说,“我们对待每一个患者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为他们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便宜的药能治好的病我们绝不开高价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找专家、医院选环境、药品选对价、服务需优质、收费要低廉。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质上是看好医生难、看大医院贵,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缓解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北京市来看,自2010年政府正式对外公布《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区县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动创新、因地制宜,开辟了一例又一例的社区医疗新模式。“新医改”真真切切给居民带来了优质的服务和贴心关怀。“我们将会一直坚持政府主导、预防为先、健康为重、服务民生的理念,切实做好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努力为每一个患者创造更优越的就诊环境,全力保障居民健康。”吴礼九最后强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