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节能产业如何在困境中崛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19:19 来源: 《经济》杂志

  中国节能产业如何在困境中崛起

  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的热潮中,与大规模兴起的新能源项目相比,节能行业还不是资金投入的重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企业,都不乐意把钱花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节能减排上。但节能行业未来存在巨大市场预期,却成为当前社会和市场的普遍共识。被视为“第五产业”的节能产业市场难道真的已经失灵,要推动市场扩容只能依赖政策之手?

  文/本刊记者 蔡钱英

  2011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明确将节能低碳工作列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目标任务。

  国家的政策东风、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的节能环保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似乎已顺理成章。然而,通观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人们不难感到,这个肩负着时代重任、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却正面临一系列困难的局面。

  巨大的能源压力,节能环保行业的乱局,再加上巨大的国际竞争,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如何冲出困境,不仅关乎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能否顺利展开,更决定了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置之死地而后生,节能环保行业方能迎来春天;不战而退,中国经济不仅无法实现对国际的减排承诺,未来还将陷入严重的能源危机。

  令人欣喜的是,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一大批节能行业先锋,正在通过创新实践、科学探索,为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开辟一条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寻求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节能这一概念在政府机关比较流行,听说领导干部如果不提节能,就会显得不入流。但是,节能环保市场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市场失灵领域。”中国节能协会高级工程师蒋芸认为。

  事实上,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部分企业看来,节能减排看上去还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投入大笔钱进去,充其量只是为环境做出贡献而已,但这并不符合企业追求利益的正常目标。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论卖方开出多大的价格、技术、服务和回报等方面的优惠,都很难引起买方的重视。企业自身也不太可能把节能减排的目标放在第一位。

  如果说,技术的缺失还可以靠自主研发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解决的话,资金的严重不足则更像是众多节能环保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相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用能大户来说,节能服务公司几乎算个“小不点”,业内戏称为“小马拉大车”。没有了资金支持,小马就拉不动大车,节能服务公司的生存堪忧。

  那么,节能行业的“小马”们该如何解决资金“死局”呢?

  中国节能协会 (EMCA)副秘书长朱霖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外资本热情高涨,但也很茫然,不知道应该往哪儿投。”

  一边是节能企业为融资发愁甚至绝望,另一边却是国际投资机构苦苦寻觅适合的投资对象。很显然,市场缺乏一个与国际对接的平台。

  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打造全球绿色低碳合作平台,将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汇集到一个集成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全面对接,是最终提升中国节能环保行业的综合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了解并接受有些节能企业提出的“共赢合作”理念,随着全球绿色低碳合作发展平台的不断拓展,这些节能企业能否带动中国节能环保产业链的规模发展,进而提升行业实力,我们将拭目以待。

  洋为中用,

  探索合理发展模式

  目前,节能服务产业的主要运营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在该模式下,业主可以“零投入”实现节能减排,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正确评估技术风险、科学实施能源管理,同样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而这种产自美国的洋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后一直水土不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建伟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要想克服水土不服,应该“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应用的市场情况相结合,这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和改善,而不应一味照搬。”

  据调查,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市场推行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最被业界看好的有“节能超市”模式。专家认为,这是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和拓展。这一模式将分散的产品、技术、企业、人才、信息、资源等集合、配置、甄别、提纯,提供给耗能企业一个“超市式”的选择平台,实现系统、多样、合理、可定制的节能服务,同时又为节能产品、技术厂家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是对这个行业最缺乏的中游平台的补充。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说:“‘节能超市’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整体地提升了节能减排服务的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正在通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市场规律的节能经营模式。而随着以“节能超市”为代表的节能服务模式的不断涌现,合同能源管理将在中国“落地生根”,整个节能服务产业也将迎来春天。

  整合资源,

  用标准实现突破

  节能减排的服务标准缺失、节能效果检验评估标准缺失,是影响节能项目顺利签约的另一重要因素,更是影响节能环保行业规范发展,造成如今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家政策机构和民营企业正在进行节能低碳标准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2011年3月29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积极推动了我国节能减排技术标准。

  虽然节能环保领域涵盖的范围尚未明确,但从广义的概念上理解,这一产业可谓“错综复杂”。该领域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具体而言,节能环保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设备领域的节能减排改造、建筑节能、节油及石油替代、节能照明、污水处理等。节能领域目前就很欠缺发展所需的有力助推因素。

  牛文元教授表示,节能减排是未来发展的重头戏,将实现企业、政府到每个公民的普及。他建议,作为中国节能服务的排头兵,中国节能行业先锋不仅要做好产品、服务,更要积极参与打造包括诚信在内的行业标准,引领节能减排的发展,以“龙头”带动全局。

  绿色低碳之路任重道远。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和标准化探索,树立公益之心,走共赢合作发展之路,才能走出乱局,开启美好的绿色未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