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核电重启 设备大单花落谁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7 00:59 来源: 北京商报

  首尔核安全峰会昨日开幕,关于核设施和核能源问题再度受到关注。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核电国家都对核电安全性重新进行了评估,我国首次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自全国“两会”的消息称,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核安全规则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这些都被业界认为是核电重启在即的信号。

  核电重启势在必行

  近期关于核电重启的消息最早源于此前的全国“两会”。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赵启正表示,中国目前在加紧制定核安全规则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这是中国首次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我的判断,中央会在今年恢复核电站项目的审批。”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乐观表示。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目前《核电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以及《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三个规划正在最终会签当中,一旦三项规划获批,意味着核电新建项目审批重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而今年获批的可能性很大。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重启日期迫近,初步预计核电重启时间最早在4月,最迟应在上半年前后。

  事实上,除了监管层不断在公共场合释放出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信号外,我国也面临巨大的用电缺口,这就促使我国必须发展核电来缓解“电荒”。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近4.7万亿千瓦时,预计到201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达到6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电力需求的1.42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给记者的一组数据则显示,去年中国电力缺口为3000万千瓦,今年这个缺口将继续扩大,或将达到5000万千瓦。

  “目前新建的电力供应,基本上都以清洁能源为主,而2000万千瓦核电站相当于一个8000万千瓦到1亿千瓦的风电水平,这样的缺口加上清洁能源的需求,都让坚定不移地发展核电成为必然,但是由于安全要求更高,所以需要一个过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告诉记者,以湖北大畈核电站为例,建成后其发电能力相当于1.5个葛洲坝,更是无数个风电发电机无法比拟的。

  早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决定“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如果单靠风电、水电和光伏发电,无法完成任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核电的地位很难取代,风电、水电、光伏发电替代核电都有难度。他指出,目前核电站设备比风电可利用小时数至少高出4倍、比光伏设备高6倍,少发展1万千瓦核电就要多发展4万千瓦风电或者6万千瓦光伏。

  除发电过程中可利用小时数不占优势,风电存在储能和并网的技术难题,光伏发电存在成本高昂的现实问题(发电成本每度超过1元),而水电一旦溃坝,破坏力不亚于核泄漏。

  尽管监管层或业内对于年内重启核电的判断基本一致,但核电重启仍面临着压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政府已经准备好一切重启核电,迟迟不开并不是由于什么条文规定未批准,而是来自民间的压力。

  虽然我国从未出现过核事故,但基于“一出事就是大事”的安全考虑,民众对于核电仍心有顾忌。因此,民众对于核电重启的态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他国家核电政策。据了解,至2022年,德国将彻底关闭境内17座核电站,完全退出核电。

  对此,沈宏文认为,想化解民间对于核电重启的猜忌,政策“透明化”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建设核电企业品牌,中国核电企业主推核电技术先进、技术较为先进及核安全监管较强的理念。公众可通过对核电企业公示栏或官方网站查询的方式,及时跟踪了解核电使用安全及如何应对核辐射等问题的安全教育。

  设备制造企业最先受益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发展出现“减速”。世界主要核电国家都针对事故原因,对本国的核电安全性重新进行了评估,2011年我国没有批准建造新的核电站,已经批准而尚未开工的4个机组也处于停顿状态。因此当“核电重启”的消息传来时,业界纷纷猜测核电重启之后谁将最受益。

  2005年提出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将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千瓦时。此外,预计2015年核电总装机容量约4150万千瓦,即使较为保守估计,中国内地到2015年也能实现装机容量约3800万千瓦。因此,围绕着国家核电建设和大发展形成了一个以核电为核心的产业链公司,一般分为核资源公司(铀矿资源公司)、核电设备及辅助设备公司、核电运营公司(拥有核电站公司)。

  对此,光大证券分析认为,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上看,设备提供商将在核电规划投产前3-4年开始参与招投标,并获得核电订单;在核电站建成并稳定运营后,对于核燃料需求将伴随着核电实际投运机组的增长同步增长,此时,核电核燃料循环价值链和核电运营商将获得稳定收益;最后,发电环节结束后,核电乏燃料处理,循环再利用和伴随而来的核废料处理价值链将逐步受益于核电的发展。

  而要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5%的目标,发电稳定性远大于水电、风电的核电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到2020年我国核电的规划量仍将达80GW。因此,核电重启之后,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最先受益。

  不过,核电重启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依然存在风险。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一方面,核电堆型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将有可能造成核安全事故,这会给核电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国四条”关于核电机组检查及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也会左右核电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核设备市场仍将缓慢启动

  虽然核电重启之后,设备制造商将最先受益,但重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先解决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问题之后,才能谈设备问题,这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过程。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经理宋双杰告诉记者,核电重启之后设备制造市场规模不会很快增大,“因为建设速度很慢,所以即使投资增大,但对电气设备来讲,用量还是那么多,所以增量也不会很大,由于核电设备这一部分赚钱并不多,所以也没指望市场快速扩大”。

  此外,还有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我国政府暂停了对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因为去年的许多订单都还没落实,如果今年重启核电,核电设备企业应该会继续执行以前的订单,在生产规模方面很难有所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主要设备制造商没有落实的订单大概有400亿元”。

  中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能源工程特种管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核电能源工程提供主管道之外的一二三级管道。不过,该公司董事长仇云龙称,虽然公司在核电站管道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大,但目前还无法依靠核电业务赚钱,企业更看重的是依靠核电板块对整个公司制造水平的拉动。

  民企涉核前景被看好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核电大国计划提高本国核电设备安全标准,在核电装备领域,提高标准就是对传统核电设备供应商提出技术更新换代要求,目前我国核电站使用的是第二代、二代加技术,并且正在从美国引进第三代技术,相对于只能抵御6.5级地震的二代技术,三代技术中的AP1000的安全性更高。在三代核电AP1000的设备供应链条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进来,甚至成为除关键设备外其他环节的主要供应商。

  数据显示,目前参与我国核电建设的单位,包括企业、科研院所等大约1200家,其中国外企业350-400家,国内企业800家左右(中外合资企业200多家)。国内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几乎可以占总数的90%,民营企业涉核规模逐渐扩大。

  对此,萧函表示,民营设备制造企业未来在核电领域的前景大好。“首先,国内核电市场广阔,国家核电即将重启等利好消息传来,立刻引起民营设备制造企业在内的多方关注;其次,核电技术、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利于推动民营企业打破发展核电的技术瓶颈;再者,民营企业在三代核电AP1000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科研院所也加入到核电技术队伍中去,为核电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不过,在前景看好的同时,核电设备制造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核电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市场还存在核电反应堆中的冷却装置及关键设备仍需依赖进口解决内需;另一方面,受资金和管理水平所限,核电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企业发展核电压力还是较大。对此仇云龙表示,希望国家能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入核电领域的政策扶植。

  “政府应该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情况的民营中小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比如资金补贴、免税或者收取较低税费。另外,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以合作联营的方式推动核电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改造和技术深化。”萧函强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展高新核电产业园区的形式来扶持,这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和较为尖锐的能源资源问题。

  CFP/图

  注:因单机容量有变化,实际开工和完工核电容量数有变化。

  数据来源:《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上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新阶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