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的亚洲探路可持续 制造业应减少产业跟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3 22:32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特派记者 孙罗南 博鳌报道
在全球尚未完全告别欧债危机阴影之时,亚洲已经在寻找未来发展的风向标,追求可持续性逐渐成为趋势。这也为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定下了基调———“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经济是动态波动的事物,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该站在长远角度上,为实现长远的目标作出短期的努力。所以我们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而是需要长期的稳定,不仅对企业是这样,对国家也是如此,在暂时实现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要考虑今后如何发展。”
福田康夫对导报记者说,“今年中国将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7.5%,虽然这只是一个短期的目标,但让大家感受到经济的增速关系到长期的发展。如果经济过热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中国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可见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而且非常小心谨慎地进行经济上的运营。”
途径之一是扩大内需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中,新兴市场的权重不断加大,但不争的事实是,新兴经济体依然面临通胀压力增大、经济泡沫等“暗礁”。如何寻找适合亚洲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未来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是本届博鳌亚洲论坛探讨的核心话题之一。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原副总理曾培炎指出,“亚洲各经济体依靠出口导向等基本模式在过去创造了经济奇迹。不过,出口的主要流向和投资的主要来源均是欧美发达地区和发达经济体,这种增长模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益显现出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谈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对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国家都在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手段和途径之一即是扩大内需。”
福田康夫同样认为,“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出口,而应将本国市场发展作为经济支撑点,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目前,亚洲各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
调低经济增长目标是长远考虑
周文重对导报记者强调说,“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还需要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输入性通胀的危险还是存在的。”
周文重说,“欧美已经实行第二轮宽松政策,美国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输入性通胀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在预防通胀复燃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周文重告诉导报记者,“中国政府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相对来讲,7.5%这个数字既可以实现经济一定程度的增长,同时又能防御外部的输入性通胀,防止物价的持续上涨超过预期。”
亚洲不少新兴经济体也都相继调低了今年的经济预期。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 ———标准普尔主权评级委员会主席John Chambers在博鳌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现在正走在正确的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污染等负面影响,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John Chambers对导报记者强调说,“7.5%的增速将是一个长远目标。”
制造业应减少产业跟随
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是转型期新兴经济体的必由之路,企业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各个分论坛上,“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各界人士也在为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同样提到,亚洲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推进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市场一体化,促进各生产要素在各个经济体之间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这是亚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花旗集团副董事长、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很多人都提到了如何开放市场,增加贸易投资等。由此可以看出,如何缩小差距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语言。”
具体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制造业依然是重要砝码,而产业升级是实现结构调整的路径之一。
目前,由于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发达经济体先后提出“再工业化”以刺激就业,让制造业成为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
日本机械产业纪念事业财团会长福川伸次在博鳌表示,亚洲需关注欧美“再工业化”的实质,欧美重回制造业或许是为了抢占全球产业科技的制高点。“日本制造业的根本经验就是不断增加产业创新,减少产业跟随。只有成为全球的行业领导者,才能从根本上占据发展的主动。这对整个亚洲制造业都有借鉴作用。”
而在韩国三星(微博)电子执行顾问李润雨看来,亚洲制造业转型应打破国家之间的界限,加大在研发、投资及制定标准等领域合作的力度。
谈及可持续发展话题,世界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FMG公司董事长Andrew Forrest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提醒企业家们要重视社会责任,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赢:“要达到真正持续发展的状态,不可缺少的是积极活跃的慈善事业,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构成社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