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过度开发之虞:近3百名工人已1月没洗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14:04 来源: 南方周末这就是“平潭速度”:一年胜过60年?
“一国两区”热议下的试验田
什么样的小岛,在过去两年内,迎来了1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30多位副部级以上官员?什么样的小岛,可以以“一天一个亿,三年一千亿”,一年胜过60年的力度和速度开发建设?又是什么样的小岛,承载着两岸民意交通的期待,又背负着不该有的政治误读,集最美好的未来与最真切的隐忧于一身?
3年前还寂寂无名的福建小岛平潭,现在因“对台综合实验区”的定位而成为举国焦点。
2012年3月28日,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它的悬念,从未被两岸记者如此密集的追问,与它紧密相连的是热议至今的“一国两区”的设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岛?
“过去这里是被遗忘的对台战争前线,现在已变身为两岸合作交流的热土。”2012年3月22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展示大厅内,负责接待的官员一遍遍地向来访的客人介绍道。
“这里还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乘坐海峡号跨越海峡只需2个半小时。”而未来,“平潭交通规划还预留一条面向台湾的台海通道。”规划局的讲解员不吝言说着指日可待的未来。
而所有的解说词,都不及眼前沙盘上通过声、光、电构建的展示系统来得一览无余:设计概念领先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海底隧道上空,虚拟的飞机不时起落,而伴随着海峡号起锚卷起的波涛声,连通大陆的跨海大桥上,高铁呼啸着横跨台湾海峡。
这样的未来,似乎触手可及。
穷也区位,贵也区位
“平潭发展主要靠区位优势。”小岛的官员们喜欢强调与生俱来的地理优势。但在尘封的半个多世纪里,这并不值得庆幸。
“它一度是对台军事最前沿。”平潭前县委书记张胜年回忆说,也因此几十年罕有基础设施投入,一直都是省级贫困县,以致后来当地颇富盛名的隧道施工业,也被认为与当年挖防空洞的经历不无关系。
许多人还清晰地记得,平潭第一次成为世界焦点的1996年——时任总参谋长的张万年率领一百多位将军登临澳前镇老虎山,在漫天硝烟中指挥三军对台军演,“最紧张时,乡下很多村都被清空了。”
谁能预料,十五年后的这里,竟成为对台“化干戈为玉帛”的最前沿。
“这要归功于两岸关系的持续缓和。”多位地方官员如是坦言。2007年平潭海峡大桥开工后,封闭的平潭人开始思考走出去的命运,多次向省里汇报思路,在人大、政协会上反复呼吁,“希望能给一个特殊的政策,最初的想法是建立对台自由贸易区。”一位当地人大官员回忆。
2008年,对岸的台湾选举轮替,国民党重新执政意外给出了利好契机。这年年底、次年年初,平潭两次迎来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层领导的视察,小岛大开发终于被提上了日程,“当时省里向中央报海西发展战略规划,就包括对平潭实行海岛特殊监管。”上述官员回忆说。
2009年,小岛平潭最终依靠海西经济区的东风,被确定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行政级别也升格为地市级。2011年3月,“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小岛披上了国字号战衣。
“离台湾最近的大岛屿、历史上跟台湾有贸易往来、又有未开发的优势,这应该是福建看中平潭的原因。”当地一官员如是解读这“飞来横福”。
小风波难阻大雄心
一些中国特色的变化接踵而来。
当地有官员做过简单统计比照,过去,平潭来访官员连处级干部都罕见身影,而这短短两年内,已迎来了1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30多位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而现任的省委书记更是11次上岛。
这让平潭管委会副主任周青松有点激动,他曾对媒体豪言,改革开放30年,前10年看深圳,中间10年看浦东,后10年看天津滨海新区,“下一个10年看哪里?看海西!海西的窗口在哪里,要看平潭!”
一些被认为大胆且颇具想象力的配套政策开始酝酿。台湾居民免签入岛,商品免检免税,同时使用人民币和新台币,台湾电视在此落地,台湾人在此定居甚至可以担任公务员参与政府管理……2012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设想中的“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首度揭开了面纱。
但美好的设想最近遭遇了小风波。3月15日,台湾“陆委会”发表声明,以怀疑实验区暗藏“一国两制的统战阴谋”为由,公开拒绝大陆释放的善意。台湾当局更警告,按照“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台湾人若前往大陆担任公职将处以10万至50万元新台币罚款。
“国台办发言人杨毅说得对,我们是在大陆自己的地方搞实验,台湾有人太消极。”在舌战最激烈的3月20日,刚刚收看了新闻的实验区管委会传媒中心主任蔡露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平潭实验区是一个经济项目,不是政治项目,也不是‘一国两制’项目。”国台办主任王毅随后澄清。
“我们对平潭有信心。”蔡露说,只要有共同利益,争论并不能阻止台商纷至沓来。这场小风波,并没有丝毫阻滞小岛既定的开发意图。
“平潭发展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龚清概说。这不同于地方政府寻常的高调宣示,从通关模式到财税支持,从投资准入到金融保险,从权力下放到对台合作,平潭正享受着“比特区更特”的优惠政策。
而福建省的支持力度可谓空前,最新的消息是,2012年平潭更计划投资600亿元人民币。
相机而动的金融机构也对平潭单列了信贷额度,其中15家商业银行就给了平潭670亿元的总承贷资金。
“一天一个亿,三年一千亿。”周青松对媒体说。
一年胜过60年?
“大干150天”成为当下小岛最炙手可热的激励口号。
“从1月到5月底以及6月到十八大召开前,”实验区宣称,平潭将打好两场攻坚战,“岛内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大综合、扁平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通关条件基本形成。”
此刻的平潭,工程车不停穿梭,修路、填海、建闸……许多工地都被要求24小时日夜开工,以保证按期或提前完成。“前进无障碍、施工无干扰,落实按时限、协调不过夜。”政府打出的宣传语说。
“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当地公务人员的工作常态,“休息天几乎没有,平时回家基本要晚上11点。”平潭县林业局局长林庆兴说。
一切都在提速。
“过去一年,工人都是24小时轮流加班。”厦门路桥公司项目经理吴钧承认,海峡客滚码头所在的旅检大楼,“原本18个月的工期,只用了9个月。”
而在未来平潭管委会办公楼所在的商务中心工地,代建业主方厦门特房集团同样日夜不停施工。“按照定额工期,本需要1500天,但现在的目标是630天完成。”项目经理赵竹占说,工地尚未接入电网,但为赶工期,他们已开始用柴油发电。
这就是“平潭速度”的真实写照,为了在最短时间造出一座符合要求的新城,一切正在超常规地推进。
“20年后再造一个厦门。”福建省官员直言不讳平潭的目标。总长约100公里的环岛路是厦门环岛路的3倍,总投资预计50亿元。按照规划,其道路两旁,将遍植郁郁葱葱的园林树木。
而每公里建设费用预计将达到7000万元以上的“共同管沟”系统,同样在小岛落地,这是福建除厦门外的第二家。
在规划蓝图中,厦门拥有的一切,平潭正在拥有。而在岛屿东部,一个支线机场已被列入规划,以便将来台湾商务人士的停靠。
“这一年多来,平潭的建设量超过了过去60年的总和。”有平潭人感慨说。
猛药下的力不从心
但“平潭的底子太薄了,这就像是在小孩身上下猛药。”已经有官员忍不住私下担心。
实验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也曾列出了平潭开发条件的四个不足: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高层次人才缺乏。
而超速的建设,正难免埋下隐忧。“为了赶进度,一些本该有的程序,被草草省略了。”一位当地的退休领导直言。
飞涨的物价和房价也正折磨着小岛的普通人。由于短时内涌入了大量的外来建设人员,“平潭的物价几乎成了厦门的两倍”。桶装水已从春节前的13元涨到了17元,为了省钱,有些平潭人竟要趁福州出差时买海鲜回家。
房价则从原来的每平方米2000元,一路攀升至八千乃至破万,短短一年内,已翻了两番多,“大家都在赌未来,平潭一定寸土寸金。”
最令一些人焦虑的是,目前平潭的经济还是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除了业已签署协议的协力、冠捷等生产芯片的台资企业,大型的投资项目并不多。
平潭县工商局注册科长林成荫也承认,虽然实验区已实行了直接登记制、注册资本零首付制和当天核准制等优惠措施,但目前络绎不绝的台商还是以咨询居多。这更多受限于对岸对台商直接对大陆投资的处罚措施,“他们还是有点怕,只能悄悄来。”
而一些结构性矛盾也不容忽视,设立实验区后,平潭的公务员工资已增至与马尾区齐平,几乎位列福州第一。而岛内的传统渔民,在滩涂被填、失去生计后却陷入困境,“即使搬到城里,物业费也交不起。”
知情者说,《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环评简本》(以下简称《环评简本》)曾建议,政府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但现在看来,这些仍需要不短的时间。
过度开发之虞
“平潭过度开发了。”平潭县前人大副主任陈尚荣对南方周末记者直言。
《环评简本》列举了平潭开发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土地资源紧缺、水资源严重不足、易受大风灾害影响、局部防护林体系退化、海岸侵蚀严重等。
缺水已经铁定成了瓶颈。平潭人均水资源、年人均综合用水量、地下水资源和供水量,均为福州各县(市区)最少。除了三十六脚湖外,几乎无淡水水源可用。当地建设的特房集团,由于淡水供应不足,近300名工人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洗澡了,而工程用水的供应也岌岌可危。
而平潭的风沙很大。张胜年回忆,历史上更曾发生过“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案。也因此,平潭一直很重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但对防护林的破坏正显得无可避免。在平潭县北厝镇后山,超过九十亩、原本栽种着相思树的山体已被炸开。福建远大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华对南方周末记者抱怨,从该公司手中占用该土地的平潭综合保税物流有限公司,“不经申报审批就砍伐林木、填海造地。”
环岛路建设同样被指为存在“先破坏后绿化”。不少环岛路的路基,原本是大片木麻黄组成的防护林,因修路而被砍伐一空。有人看到,光秃秃的路基上,陈尚荣顿足捶胸、痛哭流涕的身影。
难免有人担心,目前平潭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和资金投入”两架马车。一旦政策变动、投资停止,会不会重蹈当年“处处烂尾”的海南岛覆辙。
实验区经济发展局的徐顼博士显得足够乐观,“国家决策是很严肃的事,不可能朝令夕改。”
“不管怎么样,基础设施总跑不了。”出租车司机林福或许代表了大多数平潭人的想法。至少,大桥通了,高铁进来了,过去进出岛一等就要一天的岁月,已永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