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不容掉以轻心 启动消费遭遇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21:0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从上轮通胀中还未缓过神的消费市场,似乎又要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CPI再次呈现“触底反弹”的走势,从2月的3.2%攀升至3.6%。粗略计算,今年一季度CPI涨幅接近3.8%,直逼年度4%的调控目标。
“从数据来看,食品价格是拉动物价重新掉头上行的主因,食品价格上涨7.5%,涨幅比预期高1.1个百分点,此外就是日用消费品,日用消费品价格涨幅为4.4%。”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道。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却认为,这些都是表象,就如一个人感冒了,可能会表现为发烧,也可能会表现为咳嗽,其主因还是物价上涨的根源——货币超发并没有根除。
衡量货币超发的M2与GDP的比率依然高居不下,而且从趋势来看,新一轮的涨价潮已全面袭来。从4月1日至10日,仅在上海一地,食用油、洗发护肤用品、奶粉、豆制品、糕点等百姓生活消费必需品均出现了平均涨幅8%—10%甚至更高的价格上调。
此外,以加价为主要调控手段的电价、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也渐行渐近。范为提醒,还要注意猪肉价格的反弹以及固定投资的加速。“CPI并没有如预期大幅回落,而是继续在3.5%~4%之间徘徊。二季度有进入二次通胀的预计。”
根源没有消除,通胀就如一把时时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政府决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这轮涨价潮以民众的生活消费必需品为主。生活消费必需品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挤压民众的消费空间。
范为表示,价格上涨终将会影响到消费,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在高物价影响下,居民一方面减少消费意愿,一方面下移消费水平,会选择档次低、价格低的替代品。
在物价上涨和促消费政策效应减弱的双重压力下,去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就是最明显的例证: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6%,实际增速创近六年新低。
这种形势在2012年继续恶化,继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放缓后,2月零售额再创13个月来的首次负增长。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2012年2月份,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仅10.8%。
这一切都表明,当生活消费必需品价格没有得以根本缓解之际,政府制定的“十二五”启动消费的目标以及肩负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的扩内需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十二五”时期的地位被突出强调。当投资和外需皆显疲软时,如何让消费接过重启经济增速的重担着实考验政府的执政水平,尤其是在当前必需品涨价潮风雨欲来之际。
有业内人士表示,必需品涨价就像把双刃剑,只有出鞘得时,出招有度,配套措施得当,方能化危害为最小化,否则拖累消费者,最终伤及内需,影响经济的增速和平衡发展。
范为建议,除了要加大力度提高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外,政府要控制政府的投资行为,减少投资规模,增加居民和企业的投资力度。当然要启动民间投资,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以及扩大民资进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