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造船业遇用工新挑战 人才困局亟待打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12:04 来源: 新华08网

  新华08网广州4月25日电(王凯蕾 冯璐)受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012年1至2月,我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订单量为4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1%。记者日前在调研广东部分造船企业时发现,在市场需求疲弱的情况下,船舶企业的缺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招工仍面临新生代职工管理难、产业工人结构性短缺等多重困局。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应顺应机械代替人力的趋势,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同时加快造船业向生产服务业渗透,并通过对现有人员深入挖潜加强内部管理,多管齐下破解用工难题。

  --难题一:“90后”渐成劳务主力 造船业招工“遇冷”

  来自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的比例为72.3%;中国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也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目前超过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9%,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已成为产业工人主力。

  “‘90后’职工对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没有特别迫切的需要,吃苦耐劳精神也较上一代差。”广州黄埔造船厂人力资源负责人雷洪波表示,面对船厂高危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没有明显优势的福利待遇,“90后”职工会感到自己期望值落空,希望能找个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因此造成人员的流失较大。

  有分析称,新生代的“90后”职工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等特点,相应形成该群体工作耐受力低、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要求提高等现象;而造船业各工种作业环境差、体力强度大,与“90后”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矛盾,在无明显行业优势时,“90后”正倾向于远离制造业一线专业。

  同时,广东对于“90后”农民工也渐渐失去了高薪吸引力。“广东船舶企业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加上工资收入与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小,渐渐失去薪酬吸引优势,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的‘90后’职工流失严重。”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覃廷贵说。

  此外,“90后”职工的管理难题也进一步凸显。统计显示,船舶制造企业2011年1-10月份的管理费用同比上涨33.4%,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6.7%。不少造船企业反映,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劳务主力,管理成本大幅上升。“90后”员工思维活跃、有创意且个性张扬,人员密集的船企亟须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新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难题二:高级船舶专业人才及熟练技工“两头空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招聘船舶设计高技术人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80年代,船舶行业得不到重视,整体行业不景气,学习船舶专业人员人员减少,中高级船舶技术人员供给断层,这给招聘船舶设计高技术人员带来了难题。”广东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助理李远平说。

  业内人士认为,高层次人才缺乏是我国造船整体水平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中国造船尚处于第三阶层,仅仅负责零配件的组装,缺乏整合创新和前瞻性,位于第一阶层的欧美国家主要负责概念和技术引导性,位于第二阶层的日韩船舶企业则能够做出整套打包设计方案,包括售后服务和维修等配套措施的跟进,而中国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对匮乏。

  此外,船舶主体工种的熟练技工也面临“招工难”。主要反映在紧缺技术工种和具有职业健康危害的工种,如电焊工、气刨工、打磨工以及油漆工,这也是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龙穴造船公司、黄埔造船厂等广东主要造船企业一致反映的缺工岗位。

  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的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今年最难招的岗位,就是技术研发和维护维修等技术人员。

  --难题三:人才外流致企业“血本无归”

  数据显示,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18.9%,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其中制造业员工离职率高达20.5%。

  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太多的经济负担,主要以积累社会经验和学习技术水平的目的进入船厂工作,人员的流失很大;各船企劳务公司争相高价挖高技能人员成风,进一步推动了人员的流动。”雷洪波表示。

  而技能人员需求迫切与人员培养慢又进一步加剧了用工困境。“企业老一批高技能工人面临退休,船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又比较慢长,特别是管钳电等工种人员缺口与培养过程长是必须面临的困境。”雷洪波说。

  冯丽娟说,由于大学的技术培养与企业实际应用有差距,导致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紧缺。据了解,船舶技术学校在船舶技能和专业方面存在招生难的状况,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船舶焊接、装配等一线工种专业的生源短缺。

  “船企成了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有关人士反映,“很多船舶企业在花费大量成本将“生手”培训成“骨干”后,却又面临人才高辞职率的局面,由此带来的培训、质量等用工成本高居不下。”该负责人建议,缓解企业运营压力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协助、专业培训机构参与的技工培训联动机制,形成职业教育与就业“一条龙”体系。

  --多措并举破解“人才困局”:发展科技、优化管理、延伸产业

  业内分析人士称,在招工难、用工贵、成熟技工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工艺工装改进或许是人才破题之本。雷洪波则预测,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全智能化、自动化,由此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力成本浪费。

  同时,内部优化管理则是破解“招工难”的有效途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船企对关键岗位的劳务工给予优厚的福利待遇和畅通的上升渠道,启动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等利益驱动机制,牢牢吸纳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熟练技工;还有船企优化工作环境,建立丰富的业余生活,引导新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部分企业则通过加强职工培训,实行导师带徒制度,不断提高现有用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由此减少用工量,降低人工成本;这些“留人”措施都取得了一定实效。

  此外,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知识密集型的综合服务业渗透是分流招工压力的良策。有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中端,即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船企应依托自身产品制造能力,向下游的渠道、物流、金融等服务环节转型延伸,在创新利润点的同时,“人才困局”的问题亦将迎刃而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