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数据泄密案涉南开校友团 背后有利益驱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07:16 来源: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 据《法制晚报》报道,记者获悉,轰动一时的“泄露经济数据系列案”的第4起已宣判。北京西城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国信证券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林松立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已判决的4起案件中的3起系串案,其中2名被告人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泄密对象包括其14名南开校友,这些人均为经济学科背景,绝大多数任职于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

  事件回放

  去年,最高检通报称,201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多次泄露,引起了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有关部门最终立案侦查6件6人。

  6人中,包括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孙振(与伍超明等人的串案无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伍超明,另外4人均为证券行业人员。

  伍超明案

  发短信泄密

  半年内传给15人

  被告人之一伍超明,1973年生人,南开大学虚拟经济研究方向博士。博士在读期间,他曾获南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毕业后,伍超明被中国人民银行录用,虽然编制在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但一直被借调在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后者是掌握宏观经济数据的核心部门。宏观经济研究处每季度都要写一份价格监测分析报告。出报告之前,处里都会组织一场行外专家咨询会,征求意见。会上,国家统计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会引用一些数据表明观点,部分数据是未对外公布的涉密数据。

  每次召开咨询会时,宏观经济研究处全体人员都要参加。伍超明承认,涉案的经济数据的信息来源,就是这个会议。

  2010年1月至6月,伍超明将其获悉的25项未对外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泄露给伍志文等15人。除伍志文外,还有6人是伍超明的南开校友。

  2011年9月8日,西城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伍超明有期徒刑6年,判决后伍超明未上诉。

  伍志文案

  央行干部被抓牵出南开校友

  伍超明案牵出了伍超明的校友伍志文。伍超明被抓后供认,他和伍志文经常一起谈论宏观经济形势,他通过手机短信向伍志文发过包括CPI、PPI、投资、贷款等未公布涉密数据。

  伍志文比伍超明小两岁,是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也是南开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得南开“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的学子。

  毕业后,伍志文进入金麦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该公司主要从事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投融资、顾问理财和研究咨询,“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变化,为客户及时捕捉最佳获利机会”。

  收到伍超明的涉密短信后,伍志文转发给13人,其中8人是伍志文的南开校友。

  2011年4月21日,伍志文被抓。11月28日,西城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伍志文有期徒刑5年6个月。

  林松立案

  南开校友案扯出国信分析师

  伍志文交代,他曾把伍超明发给自己的涉密短信先后三次转发给自己的老乡、原国信证券公司策略分析师李某(另案处理)。

  李某承认,出于投桃报李的考虑,他也曾把自己从国信证券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林松立处获知的经济数据发给伍志文“共享”。

  林松立1970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信证券负责货币经济研究,曾获2009年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第七名。

  林松立称,自己和李某私交很好,2007年夏天李某从国信证券离职后,两人仍然保持联系。

  2010年12月10日,李某向林松立询问国家统计局将在第二天上午对外公布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称对其从事的投资业务有帮助。于是林松立通过MSN向他人要来数据,给了李某。

  2011年8月30日,林松立被抓。2012年3月29日,西城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林松立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泄密案背后有利益驱动

  上述串案中,获得涉密数据的人包括伍超明、伍志文的14名南开校友。这些人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经济学科背景,绝大多数在证券类企业任职,包括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联合证券、银河证券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内经济学科的顶尖院系。近20名“南开经济精英”形成小圈子,大肆传播涉密的宏观经济数据,目的何在?

  尽管伍超明称“泄密是为了炫耀”,但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说法不屑一顾。

  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杜永胜曾表示,伍超明等人的经济数据泄密案,背后有利益驱动。

  北京西城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傅晓雨也确认了这一点:“(被告人)为了个人利益,肆无忌惮地泄露国家秘密。证券从业人员对重要经济数据最为敏感,因为这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直接相关,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提前获取。”

  泄密案利益链

  利用市场波动 短线获利

  投资机构

  记者注意到,在泄密案中,最受“关注”、传播次数最多的数据是CPI。在已判决的4件泄密案中,各被告人向他人泄露的数据类型虽然各有不同,但几乎都包含CPI数据。

  某期货公司分析师赵红(化名)告诉记者,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对CPI等经济数据相当敏感,它直接关系到收益率的变化。如果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能提前拿到数据,做“短线”必能获得巨利。

  她给记者讲了两种“操作手法”:提前获知重要经济数据后,可以对市场进行预判。如果数据利好,可以预判公布当天市场会上涨,可以布局买一些蓝筹股,然后在数据公布当天抛售,获得差价。

  如数据“不好”,可以预判公布当天市场下跌,可提前卖出手中的股票,然后在数据公布当天,股价已跌到一定程度后,再买回之前的股票。这样,或者能用当初卖股票的全部钱买到更多份额的股票,或者能买回和当初份额相同的股票但少花很多钱。

  预测准确度 决定工资待遇

  机构分析师

  赵红告诉记者,很多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都会设分析师,预测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向,最初,大家的预测都是靠真本事。

  但渐渐的,社会对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准确度越来越关注,还有了所谓的“排名”。而“排名”影响到分析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直接决定着他的薪水及业内地位。“所以,现在的‘预测’已经变味儿了。”

  而各家机构也乐于让旗下的分析师成为“预言家”,因为分析师名气大了,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提高。如果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总能“猜对”宏观经济数据,还能获得基金公司更多的“分仓”收入。

  秘密知悉人

  1份翔实经济数据可卖50万

  对于来自政府机关的秘密的知悉人来说,宏观经济数据是可以“变现”的。

  一位检察官透露,一份翔实的经济数据卖个四五十万都不成问题。因为它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此。

  “而且,一份数据是可以群发给很多人的,相当于可以‘卖’很多次。”他说。

  有媒体报道,某些金融部委干部出席饭局是有“价码”的。在饭局上随便谈谈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的个人看法,就有“五位数”进账。

  公关公司

  负责牵线搭桥 从中获利

  “一般来说,有能力获取信息的都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证券业内人士王刚(化名)告诉记者,一些“没能耐”的机构则只好四处求人。于是,公关公司有了新的生财之道——利用人脉提供“有偿服务”,给需要经济数据的一方和掌握经济数据的一方“牵线搭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